喬布斯,一個反叛者,一個藝術家。“史蒂夫·喬布斯”,人類科技史上最閃耀的名字之一。
● 他桀驁不馴,他格格不入,他不喜歡墨守成規,他也不願安於現狀。你可以認同他,你可以反對他,頌揚或是詆譭他,但唯獨不能漠視他。
● 10年前的今天,2011年10月5日,喬布斯逝世。
史蒂夫·喬布斯,美國發明家、企業家、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
● 經過10年歲月長河的滌盪,喬布斯依舊佇立在那裡——勇於反叛的人的心中!
● 我們不妨在其逝世10週年之際重新回溯他的人生:不被教條束縛,不按別人的想法生活,不被世人的喧囂掩蓋了心聲!有跟隨自己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而這些,是大多數人可望不可及的。
● 當被問到你如何評價自己時,喬布斯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我是一個抗擊黑暗勢力的反叛者。
一、串聯生命
●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剛剛出世就被父母遺棄了。幸運的是,保羅·喬布斯和克拉拉·喬布斯——一對好心的夫妻領養了他。喬布斯夫婦很早就發現了史蒂夫的過人天賦,他們居住在矽谷附近,史蒂夫經常與惠普公司的職員交流,自此,他開始對電子學產生興趣。
喬布斯(右)與沃茲(左)
● 到了初中,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第一次與沃茲尼亞克見面。雖然沃茲比喬布斯大了5歲,但喬布斯看起來好像比他要更加成熟。
●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在自家的車房裡成立一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喬布斯定為蘋果。誰能想到,僅僅透過10年的時間,蘋果就從兩個窮小子,發展成超過4000人,價值20億的公司。
● 喬布斯的父母作為藍領階層並沒有太多的積蓄,他們對於喬布斯總是百依百順。雖然裡德大學的學費高昂,但17歲的喬布斯還是去了那裡讀書。但僅僅6個月後,他就退學了。6個月他看不到上學的價值,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也不知道大學如何才能幫助自己找到答案。這些,是喬布斯無法忍受的。
● 校方最終還是保留了他旁聽生的資格。在接下來的一年半中,他只去上自己喜歡的課,例如書法課。
我學到了襯線字型和無襯線字型,怎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間調整其間距,以及怎樣做出完美的版面設計,這其中所蘊含的美、歷史意味和藝術精妙之處是科學無法捕捉的,這讓我陶醉。
1982年的喬布斯
● 喬布斯睡在朋友的宿舍,去撿5美分的可樂罐僅僅為了填飽肚子。每週日晚上,走七英里的路,穿過小鎮,只為了能在Krishna教堂吃頓像樣的飯菜......
● 這種行為即使在今天也依舊難以被主流認同,但有一點毫無疑問,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必須相信,現在獲得的點滴會在未來連結起來。因為如果你相信這些點滴會連結起你未來的道路,你就會跟隨自己內心的自信,它們知道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即使你的選擇不被主流認同。
● 喬布斯在以後設計Mac計算機裡的字型時,那些大學時看似好像對人生沒有實際價值的書法課全部浮現了出來。
二、人,必須相信些什麼——尋找信仰之路
我覺得不同的宗教就好比通往同一棟房子的不同的門。有時候我覺得這棟房子存在,有時候我又覺得它不存在。這是最神秘的。
● 為了找尋自己的心靈以及個人覺悟的追求,喬布斯前往印度進行苦行體驗。在印度的村莊待了7個月後,他發現一種比理性更高階位的寶藏——直覺!
● 喬布斯說:
我回到美國後感受到文化衝擊、比我去印度時感受到的還要強烈。我們運用思維,而他們運用直覺,他們的直覺比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要發達得多。直覺是非常強大的,在我看來比思維更加強大。
● 事實上,當一個人的心靈逐漸平靜下來,心理就會有空間去感受周圍微妙的東西,這種境況類似於冥想。喬布斯所崇尚的修行正是這種找尋真實自我,不被外界約束迷惑的感覺!這也是喬布斯身上哲學氣息的重要緣由。
● 試想一下,透過這種修行的方式所找到的,不論是對於自身,還是對某個產品,某個想法,你都會產生令人震撼的激情和非理性的狀態。因為,這些是不被外界所矇蔽的,不受其他人干擾的,自己真心熱愛並且願意為之無條件付出的。
在他的廚房。“在印度的村莊待了7個月後再回到美國,我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瘋狂以及理性思維的侷限。”
● 還有一點極其重要,我們知道喬布斯很早就開始研究探討死亡、宗教......他是佛教禪宗的狂熱信徒,在印度進行過苦行僧般的朝聖之旅,這讓他的身上湧現出強烈的人文色彩。但之後他又把自己的使命轉向科技創業。他不是沃茲那種純粹天生的科技天才。
● 在他之前,這種既擅長人文又能駕馭科學的人是很少的,這種看似矛盾或者說沒有太多直接聯絡的特性,卻在喬布斯身上完美的互相融合。
● 寶麗來的創始人埃德溫·蘭德曾說:
一個具有強烈個性的人身上集合了人文和科學的天賦後所能產生的創造力,是在21世紀建立創新型經濟的關鍵因素。
三、至繁歸於至簡
● 三點:共鳴(empathy)、專注(focus)、灌輸(impute)。
● 喬布斯的父親曾經教導過他,追求完美意味著:
即便是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對其工藝也必須盡心盡力。
● 喬布斯將這一理念應用到了Apple Ⅱ的內部電路板佈局上。他否決了最初的設計,理由是其中的線路不夠直。
● 至簡,源於在複雜中有規律可循。它並不是簡單透過刪減獲得的簡潔,而是必須足夠了解,透過挖掘複雜性的深度來把握的簡潔。這是包豪斯設計風格的核心。
舉個例子,如果想要在產品上不裝螺絲釘,那可能會造成一個更為複雜的境況,因為有些螺絲釘是必須的。更好的方式是去了解這個產品的每個部分是如何製造的,小到一個螺絲釘,大到線路顯示屏。透過掌握產品的精髓,來判斷究竟哪些是不重要的,完全可以拿掉的。喬布斯經常琢磨各種模型的原因也是源於此。
擺弄莉薩電腦。
● 他不同於其他企業設計師要滿足工程師的要求,而是先讓設計師設計出確定的產品外表,再由工程師依據設計師的設計來合理安裝電路板。讓創造力與科技完美結合,二者兼顧。
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 .
● 對於做事也是一樣。當人們開始討論下一步應該做的10件事情是什麼,他們就會互相爭論,希望自己的建議能夠被採納。這時,喬布斯會讓他們把這些建議寫下來,然後再刪掉那些他認為愚蠢的。幾輪辯論下來,整個小組將最終確定前十大“最應該做的事”。喬布斯會把最後七件全部畫掉,然後宣佈:“我們只能做前三件。”
● 畢竟,“孤注一擲”是喬布斯最喜歡的詞之一。
四、現實扭曲立場——預見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創造未來
● 將個人魅力轉化為說服力,透過個性的力量進行勸誘、脅迫以及扭曲事實。這就是“現實扭曲力場”。這是喬布斯獨有的能力。
● 他對阿特金森說:
想象一下在海浪的最前端衝浪是什麼感覺,一定很興奮刺激吧;再想象一下在浪的末尾學狗刨游泳,一點兒意思都沒有。來蘋果吧,你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 於是,阿特金森入夥了。
1984年,喬布斯與約翰·斯卡利
● 他對斯卡利說
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呢,還是想抓住機會來改變世界?
● 於是,斯卡利也進了蘋果......
● 喬布斯總有那種讓你無法說“不”的能力。他能把自己駭人的眼神、專注的神情,口若懸河的表述、過人的意志力、扭曲事實相結合起來,以達到目標的迫切願望,及所形成的視聽混淆能力。他懂得該說些什麼來贏得某個人的心。喬布斯可以隨意地吸引別人,讓人傾倒,而且他喜歡這樣做。
● 但“現實扭曲力場”這種能力有利有弊。
● 舉個例子,蘋果公司對施樂PARC的這次技術盜竊,有時被形容為工業史上最嚴重的搶劫行為之一。喬布斯偶爾也會驕傲地承認這一說法:
畢加索不是說過嗎,‘好的藝術家抄襲創意,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感。’在竊取偉大的靈感這方面,我們一直都是厚顏無恥的。
1982年,蘋果辦公室。 1982年,蘋果辦公室。
● 這種想法一般人認為相對極端,但從另一方面這確實是事實。喬布斯和他的工程師們對在施樂PARC看到的圖形介面技術進行了巨大的改進,然後又將技術付諸實踐,而這是施樂公司永遠無法實現的——從想法到實施,是一個巨大的鴻溝。在創新的過程中,新穎的想法只是一部分,具體的執行同樣重要。
五、NeXT
● 之後,喬布斯因與斯卡利的看法發生嚴重分歧而被逐出門外。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30歲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蘋果逐出門外,我整個成年生活的重心突然丟失了,這是個致命的打擊,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我不知所措。我變成了人盡皆知的失敗者,我甚至想逃離矽谷。但在蘋果的失敗並沒有改變一件事:我對這個行業的熱愛!雖然被趕走了,但是我的愛還在,於是我決定從頭再來。
● 很明顯的看到,喬布斯不同於其他陷入特定思維模式的人。他把想法看成腳手架可以隨意移動,而不是唱片上的針槽,一旦陷入就再也出不來。喬布斯是個傑出的藝術家,蘋果是他踩在腳手架上的一幅作品,當這副作品完成後,或者它不再屬於他,那是時候把腳手架搬走,去創造下一幅“藝術品”——NeXT。
● 要不說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NeXT源於喬布斯與美國科學家保羅·伯格的一段對話:“為什麼不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實驗呢?”喬布斯問道,“這樣不僅你自己能夠更快地開展實驗,而且,終有一天,美國的微生物學新生都會用到保羅·伯格的基因重組軟體。”伯格解釋說,對於大學實驗室來說,具備這種能力的計算機太貴了。“突然間,喬布斯就為這種可能性興奮起來,”伯格回憶說,“他想到要創辦一家新企業。他年輕、富有,要為自己今後的生活找點兒事做。”
● 於是,NeXT誕生了,他一目瞭然的展現出喬布斯的個人態度。
1988年,NeXT電腦公司。離開蘋果後,在自己建立的新公司裡,喬布斯能夠釋放自己的所有天性,無論好壞。
六、皮克斯·技術與藝術的相遇
看到盧卡斯影業電腦部門這些人的時候,我意識到,在融合藝術與技術的領域,他們走在了其他人前面,而這個領域一直都是我的興趣所在。
● 喬布斯知道,在未來數年裡,計算機將會比現在強大上百倍,他相信這會給動畫和逼真的3D圖形帶來巨大進步。
《玩具總動員》海報。
● 作為皮克斯動畫長篇電影的開山之作,《玩具總動員》即便在今日看來依舊是一部極具趣味並充滿著天馬行空奇想的作品,當玩具擁有了自已的生命意識,電影不僅出色的渲染出了一個充滿歡樂的玩具世界,更還有著對現實社會的隱喻,使之同是一個屬於成人的童話。那逝去的純真,簡單的快樂,一如電影中巴斯光年那無所畏懼的勇氣:“飛向太空,宇宙無限!”都給人以真摯的共鳴,仿若為人重回了那美好的時代。
●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開始由於迪士尼的參與,胡迪這個人物形象充滿了狡詐。是因為喬布斯和約翰·拉塞特堅定地認為產品是有靈魂的,物體是有情感的。胡迪和巴斯光年都有各自的使命,為人們帶來那逝去的童真,簡單的快樂,這就是一種藝術的享受。
● 將技術與科技融合只是第一步,電影不僅僅是要擁有好技術,更要做到擁有藝術內涵,一如做人!
七、再度降臨
● 斯卡利歸根到底是個榨取利潤的商人,他沒有想要創造出改變世界產品的願望。而喬布斯考慮的更多是製造偉大的產品,把關注點放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這要比迎合消費者的慾望更加重要!
1996年12月2日,史蒂夫·喬布斯在時隔11年後,再次踏上了蘋果位於庫比蒂諾的土地。以一個救世主的姿態!
史蒂夫·喬布斯
● 喬布斯能夠帶領蘋果創造出驚人產品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他個人並沒有埃利森的那種消費需求,也沒有比爾·蓋茨那種投身慈善的內在衝動。他想要的是能夠在宇宙中留下印記。他早就向很多人坦言:
我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會死去,我需要儘快取得成就,我們或許只有機會做幾件真正偉大的事情,並把它們做好。我們誰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長時間,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感覺必須趁著自己年輕,多取得一些成就。
● 很顯然,他做到了,他創造了他的時代中最好的兩個品牌——蘋果和皮克斯。
在他那自我意識的需求和個人動力的驅使下,他要透過創造足以令世人敬畏的傳奇來獲得滿足。這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製造不斷革新不斷變化的偉大產品,以及建立一家有持久生命力的公司。他希望跟埃德溫·蘭德、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這些人一起在萬神殿佔據一席之地,甚至比他們還要高一級。——沃爾特·艾薩克森
● 自從整整12年前7月4日那個週末喪失大權後,喬布斯重新登上了蘋果的前臺。雖然只是作為名義上的顧問,但誰都知道,蘋果的控制權再次回到了它的創始人手裡。
1996年的喬布斯
● 他在一次大型戰略會議上喊道:“這真是瘋了。”他抓起神奇的記號筆,走向白板,在上面畫了一根橫線一根豎線,做成一個方形四格表。“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他繼續說。在兩列的頂端,他寫上“消費級”和“專業級”。在兩行的標題處,他寫上“臺式”和“便攜”。他說,他們的工作就是做四個偉大的產品,每格一個。“會議室裡鴉雀無聲。”席勒回憶說。
● 這是喬布斯的過人之處——他知道如何做到專注。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決定不做什麼跟決定做什麼其實同樣重要!
如果你發現有些事做得不對,你不能只是忽略它,然後說‘以後再處理’,這是其他公司的做法。
八、非同凡響——你說你想要一場革命
● 為了體現蘋果的品牌核心,喬布斯致力於釋出一段前所未有的廣告。向顧客傳達他們希望透過創新取勝的理念。這也是邁克·馬庫拉教給喬布斯的一個重要方法:
一家好的公司要學會“灌輸”——它必須竭盡所能傳遞它的價值和重要性,從包裝到營銷。
● 於是,就有了足以載入廣告史冊的《非同凡響》。
● 前後共有喬布斯和理查德·德萊福斯兩個配音版本。最後,喬布斯決定選擇理查德的,因為他認為這並非是展現他自己的廣告。
● 這則廣告的重點不是向公眾灌輸蘋果的品牌、蘋果的logo。事實上,廣告內容除了標誌性歷史人物的黑白肖像,除此之外只有角落裡蘋果標識和廣告語“非同凡響”。
● 極少有其他公司或領導者——可能根本沒有——敢於把他們的品牌跟甘地、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畢加索聯絡在一起。這些人是喬布斯心中的偶像。他們敢於冒險,不怕失敗,勇於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去做與眾不同的事情的做法,是喬布斯,或者說是蘋果一直所追求的。
● 透過這則廣告,人們會認為,蘋果不是想“同樣的事”,而是想“不同的事”。想一點不同的事,想很多不同的事——非同凡響!
● 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蘋果“非同凡想”廣告,1997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Apple’s “Think Different” commercial,1997)
九、你已是一無所有,沒有理由不追隨內心
● 一直以來,喬布斯都站在“科技”與“人文”兩條街的交匯口。他能一眼看出市場上充斥著的二流產品。
2004年,位於帕洛奧圖家中的辦公室。“我喜歡活在人文和科技的交叉點上。”
● 喬布斯最後幾年時光,是他最高產的時刻。他帶領蘋果相繼釋出了諸多革命性的產品。這些產品毫不誇張地說,改變了全世界。喬布斯自己也說:
命運似乎誘騙我去做這件事情,而這也許是為了把它做得更好。
● 他對於完美的追求讓他對待產品的任何事情上都盡心盡力。這也是為什麼每次演講前都會把每一頁內容做成三種不同風格的PPT、把每一頁幻燈片都要改上六七次、把每一句話翻來覆去地說,改變一兩個詞,再重新說一遍。
● 這種極致的追求是值得的。對於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來說,“最佳”和“一般”之間大約相差30%。
1997年,在重新掌權蘋果公司後,他在家中準備波士頓Macworld大會的演講。“在那種瘋狂中我們看到了天才。”
● 喬布斯急切地向世人儘可能展現他的想法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病了。
● 喬布斯患了癌症,而在病情初期,他堅持按照自己的想法保守治療:實行嚴格的素食、攝入大量新鮮胡蘿蔔和果汁。除此之外,他還進行針刺療法,嘗試各種草藥療法,有時也會採用在網際網路上或在美國各地尋醫問藥獲得的療法,甚至還請過靈媒。這些做法進一步導致其病情加重。
記住自己很快就要死了,這是我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一切——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驕傲,所有對於困窘和失敗的恐懼——這些東西都在死亡面前煙消雲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記住自己終會死去,是我所知最好的方式,避免陷入認為自己會失去什麼的陷阱。你已是一無所有,沒理由不追隨內心。
● 在古羅馬,當勝利的將軍凱旋時,傳說會有一個僕人,在他身邊重複“死亡警示”(memento mori)。意思是,記住你終會死亡。必死的警示有助於英雄們正確地看待事物,培養謙遜的性格。喬布斯的死之警示來自醫生,但這並未讓他謙遜起來。相反,在手術恢復後,他甚至更富激情。正如他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所說的那樣,疾病提醒著自己,已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因此他應該全速向前、銳意進取。“他帶著一種使命回來了。”
十、每一粒微沙
● 《每一粒微沙》(Every Grain of Sand),這是喬布斯最喜歡的鮑勃·迪倫的一首歌:
在憤恨的當下,我能看見造物主之手,在每片顫動的葉裡,在每粒微沙之中。
● 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史蒂夫·喬布斯走了。他的家人都在他的身邊,親撫著他。
● 這位對上帝的信仰半信半疑,一生都在致力於創造偉大產品的“反叛者”走了。他的棺材做工精巧,沒用一枚釘子或螺絲釘,一如他的思想——純粹、簡單。
● 蘋果公司在紀念喬布斯時,第一次將他在1997年重回蘋果之時幫助設計“非同凡響”的商業廣告,他自己的配音版本首次公之於世。
人們聆聽著熟悉的聲音,彷彿喬布斯誠摯而又激動地描述自己。如今,他也成為了史詩般的,萬神殿中的一員。
致瘋狂的人。
● 他們特立獨行,他們桀驁不馴,他們惹是生非,他們格格不入。
● 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 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
● 你可以認同他們,反對他們,頌揚或是詆譭他們,
●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中的瘋子,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