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生門》是近幾年優秀的紀錄片之一,聚焦生育這件事的紀錄片也很多。但是,像《生門》這樣能夠直擊人們心靈的片子卻不是經常能看到。

這部片子有電影版和劇集版,這兩部片子我都看過了。故事的簡介是這樣寫的。

中南醫院婦產科,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從沒有停過,5萬塊錢能救一大兩小三條人命,手裡只有5千元的丈夫,借錢、貸款、抵押房產此時都行不通,“拯救小鳳之女”變得不可能完成;李家福——“拆彈部隊”首領,面對夏錦菊保住子宮的請求,露出艱難而猶豫的眼神。心臟兩次停跳,換血2萬毫升,他如何剪斷“炸彈”上的紅藍線,她又能否在“鬼門關”前轉身?命懸一線之際,“生死時速”讓人目不轉睛。年輕媽媽李雙雙腹中的胎兒,引產似乎已被當地優生科判定,李家福團隊卻提出實施刨宮產,搶救微弱的性命。救,可能傾家蕩產,一生揹負沉重的負擔;不救,可自己的骨肉,如何走上內心的審判廳。年輕的爸爸該如何踏上這段產房的“釜山行”。

這部紀錄片的宣傳也是挺多的,說是從好多人裡選出來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在生孩子這件事兒上,導演從人性、醫學、醫患關係、家庭關係、夫妻關係等等方面客觀地展示了中國家庭。我覺得這部片子裡,能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我想從幾個印象深刻的人來說一下。

第一類群體:重男輕女。

這個故事裡面因為重男輕女導致女人需要拼命生兒子的很多。片子拍攝的時候二胎政策都沒開,何況是三胎。但是這裡面有好幾個都是三胎拼兒子的。

其中,夏錦菊大出血,後來醫生開會的時候也說了,都沒想到能夠救回來。她也是命大。幸好三胎是兒子,不知道如果三胎還是女兒,她又失去了子宮,之後會是什麼命運。

裡面的曾憲春也是這種情況。他們全家都對這個男孩的到來表現出了莫大的喜出望外,可大女兒卻因為一點兒小事兒受到指責。對這個家裡的女人未來的命運有些擔憂。聽說後來診斷孩子有問題,是腦癱還是什麼病。不知道真假。真的是一聲嘆息。在劇集裡,因為生了兒子喜極而泣的,因為生了兒子家庭地位就提高了,也許這個問題在中國,多少年來都是改變不了的。也是多少人也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李雙雙老公

李雙雙公公

看到這段的時候特別感觸,因為我也有這個病,也是跟她差不多的月份發病的。這裡除了孩子的問題以外,片子裡沒有提到。其實這個病只要是病發了,以後生孩子都會發病。現在針對這個病倒是可以前期干預治療,但是也只能延長孕周,不能完全治癒。

這裡的爸爸覺得他們還年輕,以後可以再生。但是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早髮型重度子癇,疤痕子宮,這都是產科的高危因素。雖然現實生活中,我也見過那種,只要是孩子有一點點問題就不要孩子的人,也見過那種就算是知道孩子是個殘廢,也堅持要生下來的父母。只能說,生孩子這件事,真的靠緣分。說實話,就我個人來說,我能理解這個父親的決定,但是我不接受。

鄭清明

圖片裡的這個人叫鄭清明,他的妻子是撿來的,沒有身份證,沒有社保,肚裡還有一對雙胞胎女兒,要救命,要五萬。結果全家出動,才艱難湊到手術費。最後母女平安。後來的結果是他們出院的時候還欠了8千多,科室負責了。導演也說,咱們李大夫看了片子也沒想到,他家裡居然這麼困難。

看了這個故事最大的感觸就是,沒錢真的不行。對大人,對孩子都不好。另一方面,原來大夫真的還需要墊錢治病。

在劇集故事裡,穿插了好幾個關於醫患關係的小故事,在現在中國醫患關係緊張的現狀下,導演基本客觀還原了當時的情況,作為旁觀者客觀的看待這件事。

故事太多,大家可以慢慢看。我覺得每一個想要走進婚姻的女性都需要看看這個紀錄片,每一個想要做媽媽的女性也應該看看這個紀錄片。可能有的故事會讓你脊背發涼。但是那些溫暖的小故事也能給你生活的信心。

4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紀錄片:父母尋親17年,丟失的兒子成了富二代,只想跟著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