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票房突破了50億,放在2021年,甚至放之於全球的歷史戰爭片中,這都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票房成績。
而10月19日,也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1950年的這一天,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抗美援朝戰場,拉開了偉大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沒有人喜歡戰爭,可人類的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站在戰爭片的角度上看《長津湖》,或許它跟我們之前看到過的美國主流戰爭片都不太一樣。
上映20天,我看了三遍《長津湖》,對於《長津湖》和美國主流戰爭大片的區別,我有話要說。
因為好萊塢長期佔據電影市場的話語主導權,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的其他地方,對戰爭片的標準認知,已經被美式戰爭片固化了。
很多觀眾認為,美式戰爭片就是好的,就是對的,就是標準,就是天花板。所有的戰爭作品只有拍得像美國大片了,才是好電影。
可許多人都會忽視,每個國家的戰爭都是不一樣的,無論其誘因,參戰人員,戰爭目的還是結果,都不盡相同。
這就說明,戰爭片並不只有好萊塢一個“正規化”,跳出好萊塢戰爭製造的框架,或許才會對我們自己的戰爭片,有更好的理解。
而我的這種理解,則始於《長津湖》。《長津湖》有很明顯的與美式戰爭片的區別,正是這些區別,讓我們看到我們自己國家戰爭電影的崛起。
好萊塢沒有的家國情懷
《長津湖》第一幕是什麼?吳京回家。
小船、河面,長城,一場大型的戰爭場面,為什麼要將回家作為第一場戲?就是因為家和國,永遠不能分開。
陳凱歌導演說得好:“回家與為國出征,加起來就是家國。”
“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是刻進中國人骨子裡的情懷,在美式好萊塢戰爭片裡,很難將這種情懷錶現出來。
即便有對家的不捨,美國人也無法理解美國大兵出征國外時那種對國家的心緒。
他們更多的是一種迫不得已,而我們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擔當。這不是單純的軍人職責,更不是簡單的榮譽感,而是作為一箇中國人骨子裡的擔當。
中華上下五千年,對家和國的熾熱情感,傳遞了五千年,所以除了中國人,沒人能懂這種感情。
美式戰爭片裡那種不捨,偏向個人,偏向人性,而我們的情懷,偏向民族,偏向歷史。
就這種家國情,我認為《長津湖》就比一眾美國電影高一個檔次了。
好萊塢沒有的民族氣息和民族精神
美國是一個歷史很短的國家,作為一個純移民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人本身沒有“民族概念”。
他們的概念是人種,而人種在美國人的觀念裡,幾乎就是“尊卑”的代稱。種族歧視問題過了這麼多年一直存在於美國社會,所以他們的戰爭電影中那些英雄,鮮能見到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
但中國不一樣,中國的戰爭電影裡,會有鮮明的民族氣息和民族精神。
無論來自山東還是山西,無論喜愛餃子還是湯圓,中國的戰爭電影裡總能見到來自全國各個地方,各個民族的戰士。
這是對“民族”一詞最淺顯的展示,所以當《沂蒙山小調》響起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感同身受。
往深了說,抗美援朝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一部分。所有人都是鐵板一塊,都是一個整體,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在好萊塢戰爭片中,根本沒有這種人民史觀的展現,更沒有我們崇尚的集體主義,因為他們骨子裡沒有這種精神支撐,更沒有這種認同。
所以幾乎所有的好萊塢戰爭電影都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深挖人性,表達人性的陰暗面和懦弱面,因為在好萊塢的標準中,只有陰暗和懦弱才足夠“真實”。
好萊塢沒有對正義戰爭的客觀態度
翻遍好萊塢所有的戰爭片,其核心都是“反戰、厭戰”的。這導致所有觀眾和影評人都認可了一個標準:只有主題是反戰的戰爭電影,才是好電影。
可他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從1776年美國建國以來,除了內戰,美國本土從未遭受過外族侵略戰爭的踐踏,唯有一次珍珠港如今還被頻頻提起。
你可能很奇怪,要說現在地球上參與戰爭最多的國家,那必然是美國。可美國本土確實在建國這兩百多年,從未遭遇過大型侵略戰爭。
這就是美國好萊塢戰爭片“反戰厭戰”的根源,向來只有他們派兵出去打仗,而且打仗為的不是保衛自己的祖國和家鄉,而是為了實現美國的霸權主義,要麼就是為了在戰爭中吃到紅利,分一杯羹。被派出去的美國大兵,能不“厭戰反戰”嗎?
再看中國歷史,從1840年到1950年,全世界能欺負中國的國家,幾乎把中國欺負了個遍。
無論是甲午中日戰爭還是日俄戰爭,無論是八國聯軍侵華還是抗日戰爭,哪一場不是在中國打的,哪一場不是中國本土國土淪陷,人民死傷慘重,民不聊生?
我們喜愛戰爭嗎?並不是。
只是總有人將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我們不得不打,不打就要挨欺負,受侮辱,百年屈辱,靠幾個影評人喊喊“反戰”口號,就洗刷了?
所以《長津湖》中,有鮮明的屬於中國人民對戰爭的態度,這一仗如果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
所以,志願軍戰士不是帶著“反戰厭戰”情緒上戰場,而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你說看到《長津湖》美國人能懂嗎?他們永遠不懂,因為他們不是中國人。美國至今還沒弄明白,他們在朝鮮是怎麼輸掉的。
可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不懂,我們對保家衛國的態度,必須是鮮明的,是有立場的,是堅定的。
所以,你拿《長津湖》和好萊塢戰爭片比,怎麼比?它們根本比不了。
透過《長津湖》,我們也能很明顯看到中國戰爭電影和好萊塢戰爭電影的區別。一味忽略自己的歷史去“媚”國外戰爭片,沒什麼意義,如果可以,我願中國多幾部《長津湖》這樣的電影!
只有更多這樣的電影,才能讓我們的觀眾認清歷史,認清差距,我們才能有自己的文化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