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

有一次,和一位外省朋友聊天。

聊起紅茶的沖泡。

朋友說,泡金駿眉用80-85℃水溫,芽頭不洗茶。泡正山小種用90-95℃沸水,一芽兩葉需要洗茶,懸壺高衝促進茶味釋放……

剛一聽完這套複雜的泡茶理論,愣了幾秒,然後向他反問,這是從哪聽來的說法?

“某次去一家裝修很高階的會所喝茶時,那裡的茶藝師說的。”

原來如此。

可茶藝師就一定懂得金駿眉的沖泡?

未必見得吧。

村姑陳細想了自己多年來曾遇到的茶藝師,不專業者大有人在。

甚至個別茶藝師,連茶事禮儀還沒學全,卻妄自冒充茶界高人,對各種茶指手畫腳,言行舉止既不謙虛,更不專業。

有一位,因白毫銀針有小魚葉,直接將其認成白牡丹。

最無語的一位,自稱在馬頭巖肉桂裡喝出機油味,表示巖茶還是全手工好,她以前喝到的全是手工茶。

真想出車票請她去武夷山看一次做茶,看看做茶有沒有機會接觸到機油。

當然,最好還是再體驗下做手工茶。

親自搖一篩起碼大十幾斤的茶,連續均勻搖動半小時以上,中間不能停。

這還僅是手工搖青。

要想回穿越回大半個世紀以前,體驗全套手工做巖茶,還要再加上手工開青、手工炒青、手工揉捻……

不知到了那時,對方是否還有自信,直言巖茶都是全手工好?

聊回正題,看似泡茶手法曼妙的茶藝師,她們口中說出的紅茶沖泡理論是否金科玉律?

常言道,盡信書,不如無書。

有些觀點,很值得再斟酌一二。

《2》

泡好茶,離不開沸水。

不過,經常遇到有人說,哎,紅茶不能用沸水泡的。

要不然,就是語氣再模稜兩可些,稱不同種類的茶,適用不同的沖泡水溫。

誠如開篇所言。

金駿眉原料頂級,用80-85水溫剛好,正山小種則適合90-95℃水溫。

為什麼?

憑什麼!

金駿眉和正山小種的泡茶水溫,為什麼要區別對待?

雖然,從原料選用標準看,兩者相差分明。

金駿眉,開創了國內紅茶以芽頭製茶的先河,用料名貴。

而正山小種的採茶,級別分類眾多,從一芽二葉,一芽三葉,到小開面的三四葉不等。

但這又何妨?

原料是否細嫩,跟一款茶能不能用沸水沖泡之間,完全是兩碼事。

沖泡紅茶時到底能不能用沸水,最主要看的是,泡出來的茶湯能否更香更好喝?

從理論上,沸水能更充分激發出好茶的香氣滋味。

沸水泡茶,能激發大量高沸點芳香物質。

而後隨著水溫自然下降,中低沸點的芳香物質隨之出現。

在泡茶聞香時,前調、中調、尾調上能聞出錯落有致的不同香型。

嫋嫋茶香,很是迷人。

高溫沸水沖泡,能浸出更充分飽滿的茶味,讓泡出來的茶湯更醇厚,更飽滿,更有內容。

反觀溫水泡出來的茶。

用老茶客的話來講,那完全是溫吞水,喝起來感覺差遠了!

可見不論是金駿眉,還是正山小種,泡茶時都可以直接用沸水。

大可不必墨守成規遵照80℃、85℃、90℃、95℃的說法。

畢竟從實際泡茶體驗看,有幾人能做到一手拿著溫度計,一手泡茶?

最後,再次溫馨提示。

以桐木村為中心的若干公里範圍圈,才是金駿眉的正宗產地。

因產量稀少,供不應求,真正的金駿眉每斤市場均價過萬,市面上爛大街的便宜金駿眉,全是假貨。

當你想分辨,何為正宗的金駿眉時,大可選擇沸水沖泡。

疾風知勁草,烈火知真金。

真正的金駿眉可以經得起沸水考驗,釋放出更動人的香氣滋味。

反觀那些盜版劣質茶,則會在沸水沖泡下直接顯露原形。

暴露出茶味發酸、有發酵過頭的悶味、茶味苦澀等諸多毛病!

《3》

好茶不需要洗,可以放心喝。

金駿眉和正山小種,它們之間是“近親”,同樣屬於武夷紅茶,同樣產自桐木地區。

只不過,正山小種是老牌貴族,是世界紅茶鼻祖。

而金駿眉更像新起之秀,在2005年前後才正式創制成功,引領了以芽頭加工成紅茶的新潮流。

桐木村作為世界紅茶的搖籃地,它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小茶村,在它下面大大小小有涵蓋近三十多個自然村。

值得一提的是,桐木村的地界範圍,與武夷山自然生態保護區高度吻合。

作為自然保護區,當地的生態環境極佳。

放眼茶圈,能從自然保護區走出來的名茶,寥寥無幾,無出其右。

絕佳的產區生態,加之當地成熟的紅茶製作經驗,決定了當地產出的紅茶根本沒有洗茶的必要。

那麼在沖泡時,可以不用洗茶,放心泡開喝便是。

品質出色的好茶,內質茶味豐沛。

在第一沖泡茶前,茶味尚未經過半點消耗,沖泡時僅需稍稍與水接觸,便會快速浸出淳和甘潤飽滿的茶味。

若是以洗茶的名義,將頭道茶湯倒掉不喝,實在浪費。

何況,喝一泡茶,講究連貫性。

有始有終,有頭有尾,從頭道茶,到最後茶味被徹底泡淡。

一路走來,環環緊扣,逐道茶湯慢慢細品,更能徹底喝透一款茶!

好茶,用不著洗茶。

而劣質茶,就算洗茶也於事無補,快速沖洗不可能達到洗淨的效果。

既然如此,與其糾結泡茶時要不要洗茶,不如多用心甄辨好茶。

泡茶時,照搬書本上“逢茶必洗”的泡茶理論。

不如親自嘗試,更能得出靠譜結論!

《4》

泡好茶,用不著懸壺高衝。

很多時候,懸壺高衝會成為流於形式的茶藝泡茶表演。

提起水壺往下注水時,儘量提高,然後讓水柱細細倒入蓋碗內。

彼時若是配套上器型細高,容量深的蓋碗,能欣賞到幹茶打旋的姿勢。

但如此懸壺高衝的泡茶動作,看似高大上,實則不實用。

高衝注水時,水流急促,稍微控制不當,就會將熱水濺出灑落在桌面,很不美觀。

同時,稍不留神就會出現注水過滿的問題。

整個蓋碗頓時水漫金山,沸水溢位,碗沿四邊溫度極高。

伸手去拿起蓋碗時,不亞於火中取栗,特別燙手。

這會導致接下來的泡茶出湯動作,根本無從施展。

最後,這種“高衝”注水法,對茶味釋放無益。

因為,固定位置定點高衝,無法做到短時間內徹底浸潤幹茶。

相反會讓蓋碗內的幹茶打個旋後,近半茶葉沒有被浸溼,而是上浮在表面。

當蓋碗內的茶葉,處於“半乾半溼”狀態時,相當於投茶一半,泡出來的茶湯滋味肯定不理想。

平時在用蓋碗沖泡紅茶,注水動作大可不必如此多花樣。

等水燒沸,提前水壺,將壺嘴靠近蓋碗,快速地打圈注水。

沿著茶葉上方均勻畫圈,確保雨露均霑,快速打溼幹茶,更能泡出飽滿動人的茶湯滋味。

大道至簡,泡茶的動作同樣宜簡不宜繁瑣。

那些花裡胡哨的,帶有表演性質的茶藝師泡茶方式,對普通茶客而言,根本不實用!

《5》

茶藝式泡茶,有時近似一種表演。

為的是傳播茶道美學,而不是將一杯茶泡得更好喝。

要不然,等一整套慢悠悠的泡茶動作施展下來。

慢悠悠的,投茶。

慢悠悠的,注水。

慢悠悠的,出湯。

再慢條斯理的,分茶。

等到最後,當你端起茶杯喝茶時,發現茶味早已被悶濃不說,茶湯溫度還涼了大半截。

在冬日裡,喝一杯涼透的茶。

哪怕茶味再好,也會讓人索然無味!

4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成年人的修煉手冊》:信源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