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週末沒有窩在屋子裡,選擇去一家大隱於市的茶館喝茶。
這家茶館的環境適合安靜地喝茶,來這的客人說話聲音都特別小。
就是那樣的竊竊私語,卻讓人心中特別熨帖。
因為深知,他們是為了不打擾他人喝茶的美好時光,以免破壞閒適的意境。
誰會不喜歡這種被他人在乎的感覺呢?
人啊,難以脫俗,難免俗氣。
待相約的朋友到達後,點了一泡春壽眉散茶喝。
實話實說,這泡春壽眉沒有自家的好,倒也不難喝,屬於表現平平無奇的那一掛。
不過,多出來走動,喝點別人家的茶,也不是壞事。
嚐遍各類茶才更有經驗,可以幫大家先去把坑踩了,讓茶友們不走彎路。
喝茶便是如此,需多喝多品多看。
看的多了,喝的多了,自然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2》
茶友們偶爾也會來分享自己遇到的那些奇葩事。
比如,一款壽眉散茶中出現“果香”。
茶友說,就是類似蜜餞的氣息,像半邊梅那樣。
只是,壽眉散茶出現花香、粽葉香、藥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出現果香卻是不尋常的情況。
白茶的製作工藝是極簡樸的,是以萎凋和烘乾為主。
萎凋,就是將茶青及時地、薄薄地攤晾在離地70公分的水篩上,讓柔和的日光撫慰葉片,讓水分以及苦澀味物質離開。
而烘乾則是利用文火慢烘的方式,將茶葉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內,使得含水量符合國家標準。
經過如此簡單的工藝後,白茶保持著原汁原味。
像壽眉散茶製作完成後,經過良好倉儲,是以花香、藥香、粽葉香為主。
若是想生出果香,那麼便需要經歷壓餅這一工藝。
將儲存一段時間的散茶蒸軟,進行包揉,葉片以及茶梗內的果膠物質便會釋放出來,粘附在茶葉上。
葉片上的膠質物與微量氧分子發生反應後,等到存為老白茶,便會生出清新的果香。
可見,想要生出果香,葉片需要經歷細胞壁破裂,而且需要時間的作用,而散茶並沒有這一工序。
那麼為什麼茶友還會在壽眉散茶中感受到“果香”呢?
大膽猜測,這些壽眉散茶經歷了過度發酵。
當茶青從茶樹上採下來後,沒有及時攤晾,而是厚厚地堆積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便容易發生過度發酵的情況。
抑或者,這款茶在儲存的過程中,沒有密封緊實,受潮變質了。
經歷過度發酵的壽眉散茶,便可能生出類似果香的味道。
實際上,它並不是果香,而是一種相似的氣味,這種氣味很容易被人誤會成是水果的香氣。
殊不知,它散發出來的不過是劣質茶的刺鼻味道。
根據這麼多年喝茶的經驗來看,壽眉散茶的香氣中出現這種氣味,這茶的品質堪憂。
茶友們若是遇到這種茶,還是要少喝點。
《3》
還有一位茶友來吐槽自己在別處買的銀針餅。
據瞭解,這塊銀針餅的價格並不便宜,只是當茶友喝它的時候,卻感覺買虧了。
為什麼會覺得虧呢?
虧就虧在,茶友在這塊銀針餅中沒有喝到毫香。
起初還在想茶友是不是不太理解毫香是什麼感受,這才覺得在茶餅中沒有喝到毫香。
還和他解釋了一遍毫香是什麼味道。
根據存放時間的不同,毫香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
新茶時期的毫香,是類似野生蘆葦、野生狗尾巴草、野生蕨菜的氣息,特別清鮮爽朗。
而陳化一段時間後,毫香逐漸變成了稻穀香,煮玉米鬚、蒸窩窩頭的味道,帶著糧食的清甜氣息。
而當村姑陳向茶友解釋完後,茶友表示自己在這塊銀針餅中並沒有聞到這些味道。
既然都沒有的話,那麼就有可能是茶餅的品質出現了問題。
請茶友拍攝茶餅的照片過來,一探究竟。
看到圖片倒是沒有發現什麼問題,而且這塊銀針餅的品相不錯,芽頭飽滿,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整體顏色略顯黯淡。
細細想了想,問茶友一個問題,是如何存放呢?得到的答案是牛皮紙袋。
再問,存了多久呢?茶友回答說,大概放了3、4個月。
得,終於破案了。
茶友這餅銀針餅之所以幾乎沒有毫香,其實是因為儲存不當造成的後果。
牛皮紙袋是短期存茶的包裝,存放太長時間就會出現跑氣受潮的情況。
難怪茶友那塊茶餅整體顏色偏黯淡,是因為包裝不適合造成的結果。
若是用短期包裝存著的茶,儘快喝完最好。
要是準備長期存放,還是建議大家用三層包裝層層密封好,更為妥當。
畢竟,白毫銀針餅的價格真心不便宜,要是因為自己的失誤浪費好茶,實在是一種遺憾。
《4》
關於白牡丹有沒有藥香,令不少茶友困惑。
眾人皆知,白牡丹的花香是它最大特點。
比方說,茉莉花香。
白牡丹的蓋香以及湯水中,均可以捕捉到它的身影,就像是夏天福州的街邊,時常可以聞到一股暗香。
風中夾帶著一股甜美的氣息,只可惜左右望去,卻看不到那純白色的花朵在夜間綻放。
只聞其香,不見其花。
比方說,梔子花香。
在白牡丹中聞到梔子花香,彷彿回到了太姥山的那條小徑。
小徑的一側種滿了梔子花,經過那,滿鼻子的梔子花香。
比方說,緬因花香、苦楝花香、蘭花香、七里香……
白牡丹的花香的確是它很大的特色。
只不過,第一名出彩,也不能忽視第二名。
白牡丹中除了花香、毫香之外,其實也是有草藥香的。
新茶時期的白牡丹,藥香總是出現在7、8衝之後,並且還是與粽葉香一同展現。
這個時候,若是不細細感受,那股子清新的鴛鴦藤、紫蘇、白花蛇舌草的氣息就會被忽視。
如此一來,便會對白牡丹的草藥香沒有印象。
而當白牡丹經過陳化,它的藥香倒是成為了主角,而曾經光芒萬丈的花香淪為配角。
草藥香逐漸陳化為根莖類藥香,類似當歸、熟地煮水散發出來的味道。
沉穩內斂,大氣磅礴。
聞蓋香、品茶湯的時候,可以從中感受到頗具力量感的藥香,極勁道,極穩重。
濃郁的藥香後,清幽的花香、清新的粽葉香才會逐漸登場,與變淡的藥香相互融合顯得格外馥郁。
白茶便是這般有趣,不同時期的香氣與湯感皆是不同的。
至於它們有什麼不同,那就要等列位看官去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了。
《5》
對待好茶這件事,從來不該隨波逐流。
好茶的標準就在那裡,是香清甘活,鮮香醇爽。
不流於世俗,認真做一款好茶,這才是風骨。
之前有段時間特別流行梅子味老白茶,一時間到處都是廣告。
彷彿每位掌櫃手中都有大批的存貨可供茶友們選購。
他們的宣傳語格外誇張,只有等級高的茶,才會生出梅子味。
實際上,完全是在虛假宣傳罷了。
想要得到梅子味白茶其實很簡單,把茶葉密封的包裝解開,讓其受潮發酵便可以。
心口不一,說的恐怕就是他們了。
明知是劣質茶,卻給它冠以高階的名號,世風日下。
我們無法阻擋他們的腳步,卻可以不步他們的後塵。
唯有增強自己的識茶能力,才可以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