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球飢餓指數》顯示,印度的飢餓嚴重程度在117個國家中排名第102位,比2015年的排名又下降了9個名次,在金磚國家和南亞國家中排名最低。報告還稱,6-23個月大的嬰兒中,印度只有9.6%的嬰兒獲得了“基本充足的飲食”,兒童發育遲緩率高達37.9%。2018年印度出口大米總量達1137萬噸,位居全球第1。糧食大量出口和民眾吃不飽飯在印度達到了統一,不愧為神奇的國度。
2018年印度穀物類糧食產量約為2.84億噸,不到中國每年6億噸糧食產量的一半。不僅如此,中國每年還會進口1億噸左右的糧食,而印度近兩年雖然每年進口幾百萬噸的小麥,但是還會出口1000萬噸以上的大米。這樣算下來,中印兩個人口總量接近的大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差距是非常大,印度民眾大面積的營養不良甚至食物短缺就可以理解了。
印度之所以出現這種奇特的景象,主要有4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印度的收入分配並不合理,還有大量的印度人處於絕對貧困線之下,食不果腹。印度的農業巨頭們要用糧食出口創匯,印度政府又沒有采取切實的措施,保障印度民眾的基本生活需要,自然會出現人吃不飽飯、糧食還要大規模對外出口的現象。
二是印度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比較高,印度獨立之後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都是糧食純進口國,也讓印度對國際糧食市場形成了依賴,現在印度雖然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但是印度政府卻沒有大規模儲備糧食的習慣。目前印度的糧食儲備只有4000萬噸左右,不過是印度年糧食消耗量的1/7,遇到大災荒印度只能向國際市場求購。可以說,印度大量對外出口糧食,是以降低印度糧食安全保障標準為前提實現的。
三是印度的飲食標準比較低,結構比較特殊。有相當一批印度人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不食用肉類、不飲酒,當然還有一大批印度人吃不起肉、喝不起酒,印度家禽和家畜的飼養量和釀酒用糧食的消耗量會比中國會小很多,這也節省了大量穀物類糧食。
四是印度經濟結構還比較初級,需要大量出口糧食賺取外匯,隨著印度製造業和服務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印度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會導致印度國內糧食生產成本的上升,出口糧食就不太合算了。
應該說,與中國相比,印度糧食自給甚至略有結餘只是低水平上的平衡。印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多40%,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比中國多60%,穀物類糧食產量卻只有中國的一半,糧食生產能力的差距可見一斑。隨著印度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對肉製品、奶製品需求量的增加,印度很快還會出現比較大的缺口。
在上世紀90年代西方媒體熱炒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實踐證明中國人能夠養活自己,只是生活水平提高之後,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需要進一步提高而已。現在看來,人口逼近14億的印度由誰來養活才是國際社會應該關心的大問題。印度一直希望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但是如果把飯碗都交給外國人打理,印度人只能給美國人打打下手,永遠無法成為成為國際社會一支有影響力的獨立力量。
-
1 #
-
2 #
沒啥奇特的,我們國家既進口石油,又出口石油,道理一樣
-
3 #
印度不出口糧食,哪裡來外匯大量購買外國武器?
-
4 #
中國人的肉食增長跟西方肉食減少呈正相關。另印度人均糧食產量只比中國60年高几公斤,但60年以後中國是糧食淨進口國,印度是糧食淨出口國。
-
5 #
很正常啊!大米是地主的,賣國外價格更高啊
-
6 #
人家吃素,咱們吃肉多了?
-
7 #
才吃幾天飽飯?不知所謂!
-
8 #
印度的教已經說明印度人可以少吃糧食。
-
9 #
因為我們用很多糧食飼養家畜家禽了
-
10 #
印度糧食價格比我們國家便宜!
不要取笑別人,要取長補短學習世界觀,多做自己返省,我們才能進步,其實我們的浪費情度遠比我們想像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