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兩枚火箭彈落在了距離伊拉克巴格達"綠區"內美國大使館1km附近,並更有小道訊息稱這次襲擊是伊朗支援下的反政府武裝發動的。看來中東局勢不只美伊深陷其中,其他各國也會受到牽連,難以置身事外。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
其實在今年剛過去幾個月中,中東局勢瞬息萬變。以美國與伊朗的核紛爭為中心,發生了一系列不斷上升的敵對行為; 在海上連續出現了船舶攻擊事件。5月,位於阿曼灣的船舶遭到神祕攻擊,4艘分屬挪威、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企業的油輪被"不明物體"擊中,雖然船上人員並無傷亡,但股票與石油市場都受到影響。
美軍士兵在霍爾木茲海峽上監視伊朗的快速攻擊艇
美軍調查後指稱是伊朗或伊朗代理人所為,伊朗當然嚴詞否認;挪威等3國也展開聯合調查,證據指向【具有重大作戰能力的行為者】。到了6月,又有兩艘分屬日本與挪威的油輪在阿曼灣北部的伊朗海域爆炸。美國指稱伊朗為幕後主使,決定增派士兵至該地區以防禦威脅。跟著伊朗革命衛隊摧毀了據稱侵犯領空的美軍無人機,但美國反駁飛機是在霍姆茲海峽的國際空域遭到無端襲擊。
訊息傳來,川普大為震怒,據悉,美軍原本已準備展開報復,但行動前的十分鐘卻突然喊停。原因是川普認為伊朗擊落無人機沒有造成美國人傷亡,而報復可能會引起伊朗上百人傷亡,不符比例原則。且攻擊是"某些魯莽的伊朗軍官所為,並非德黑蘭向華盛頓宣戰",因此取消了軍事行動。
如此戲劇性的變化令人玩味,有論者認為這是川普操作【邊緣政策(brinkmanship)】的又一表現,也就是將情勢升級至戰爭爆發邊緣,進而使敵方屈服的戰略。事實上,美軍早於5月初部署林肯號航母和B52轟炸機至波斯灣,對伊朗施加壓力,相較之下,取消空襲算是小事。
時至7月,衝突更加明顯。一艘伊朗油輪在直布羅陀海峽被當地執法機構與英國海軍陸戰隊扣留,原因是違反歐盟對敘利亞的制裁,涉嫌向敘利亞輸送原油。伊朗抗議,要求英國放船,未得到正面響應。不久後,德黑蘭還以顏色,扣押行經霍姆茲海峽的英國油輪,理由是違反海事規定,英國抗議也同樣無濟於事。
面對伊朗的挑戰,川普祭出新的制裁措施,並物件升高到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然而,雖然美國與伊朗衝突頻傳,但目前看來川普尚無動武之意,他的紅線應是伊朗不公開發展核武,只要德黑蘭不越線,他仍希望與魯哈尼政府進行新的核武協議談判。事實上,美伊兩國的間接談判已進行了一段時間。
對華盛頓來說,與伊朗的博弈不只是中東地緣政治的一盤棋,也涉及全球戰略佈局。華盛頓藉著伊朗威脅的機會,會將軍事力量重新部署於沙烏地阿拉伯。這對沙特國民未必是好事,對激進的穆斯林更是挑釁,但卻代表美國以一種新的戰略地位,試圖在伊拉克、阿富汗外加強掌控中東。
同時在英國油輪被扣之後,美國決定發起【哨兵行動(Operation Sentinel)】,鼓吹各國組成海上同盟,名義上是為確保安全通航,實際上就是確立各國投入美國陣營。
所以,夾在中間最為難的則是歐洲,既不希望因為這項行動讓歐洲淪為美國"極限施壓"的政策工具,又擔心歐洲油輪會被伊朗代理人攻擊,或受到德黑蘭威脅,被迫配合伊朗的石油交易,破壞與美國的關係。這種三方困境當前也將持續僵持下去,直到美伊雙方找到共識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