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比賽新設的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賽項。
7月11日至12日,第十七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學生組)主體賽決賽在杭州舉行,來自全國29個省份的219名青年技能人才匯聚一堂,展開激烈角逐。
作為學生組青年職業技能的頂級賽事,這已是大賽第三次來到杭州。本次比賽設置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計算機程序設計員(雲計算平臺運維與開發)、車工3個競賽工種,參賽選手均為16至25週歲的全日制在籍學生。
與市場需求更貼近
本次技能大賽上首設全新競賽工種——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該賽項共有59人參加決賽,其中年齡最小的選手僅17歲。
全新賽項的設置,與市場需求不謀而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等單位發佈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未來5年,預計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運維員需求均達到125萬左右。
“該崗位工作涉及裝配、編程、工藝參數等多方面內容,不僅需要從業者有較好的學習能力,還需具備創新能力,不斷優化流程,提出最優解。”工業機器人操作員賽項裁判長閆虎民說。近年來各個學校逐步增設相關專業,技能大賽上也出現該崗位的競賽工種,兩者相輔相成,既能快速規範相應職業技能標準,也為教學培訓內容和開發新教材新課程提供依據和參照。
本次大賽的車工和計算機程序設計員(雲計算平臺運維與開發)賽項屬於“老面孔”,但也根據市場需求增添了新環節。
車工賽項不僅需要選手完成組合件,還要完成軸類零件測繪。“往屆只需要求完成一個物件,而今年選手要完成一個產品。”車工賽項裁判長王飛說,這就需比賽作品具備一定的功能性,要符合生產實際。
計算機程序設計員(雲計算平臺運維與開發)賽項特點更明顯,注重雲網融合、網絡運維自動化以及敏捷開發。該賽項裁判張建勳解釋,以往比賽注重的是軟件開發能力,而今年更注重融合能力。選手還需具備運維知識,成為一名複合型人才。
競賽職業(工種)設置的變化,不僅為產業積蓄人才力量,還進一步實現了人才培養和市場對接、社會需求同步。
車工賽項。
與產業聯繫更緊密
本次比賽設置的3個賽項,均採取理論結合實踐的考察方式。
為什麼是這3個賽項?“比賽賽項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結合當下產業發展與地方產業特色來確定。”賽事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9年開始,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在原有職業組和青年組的基礎上,特設學生組。該組別設置以來,決賽3次落地杭州,看中的正是杭州的產業發展。
近年來,杭州全力打造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雙引擎”。一方面推動數字經濟向技術創新迭代升級,持續發展大數據、雲計算、數字視覺等產業;另一方面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高質量推進“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賽場上,數字經濟與雲計算,未來工廠與工業機器人……二者交相呼應。
為進一步達成“以賽促學”的目的,營造“技能強國、技能報國”的濃厚氛圍,主辦方把決賽放在了杭州市錢塘區。這裡製造業企業和職業院校雲集,一條描述產業發展的鏈條清晰可見。
今年上半年印發的《錢塘區新一輪製造業“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3)》明確提出,要持續推進製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新增應用工業機器人1500臺以上。同時,加大工程技術、科技製造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如今,這些佈局已在賽場上有所體現。
選手目標更明晰
比賽中,職業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學生同臺競技。參賽選手中有202名00後,佔比超九成,成為賽場上的主力軍。
比賽對於每位選手的意義不同,有的為學習,有的則是明確了未來職業選擇的方向。他們有一個共識——學好技能亦是成才。
00後劉紹珍是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賽項的選手。在她看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難度大、挑戰性強,“但我就喜歡有挑戰的事兒,也很看好這個專業的前景。”劉紹珍表示,她選擇在這個專業上持續深造。
車工工種參賽選手楊海波說:“比賽結束我就去企業報到,開始工作。崗位跟我的專業很對口。”楊海波所在的學校,開設的專業緊密對接地方主導產業,不僅在課程設置上貼合企業生產實際,還給予學生較多機會進入企業實習。大部分學生還未畢業,就已對接好了意向單位。
對進入職校的學生來說,“振興杯”一直是他們心中最嚮往的競技舞臺。作為第十六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學生組)模具工(衝壓)賽項第一名的胡友陽,畢業後就進入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他不僅在企業裡找到了歸屬感,更找到了技能發展的平臺。
“振興杯”對新職業技術技能高度重視,不僅為新職業技能人才開闢發展通道、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更激勵著越來越多的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