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數字藏品#

“入選《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詞彙,年使用率增長110000%。”這是2021年NFT的傲人戰績“去年是萬物皆可NFT,今年是萬物皆可數藏。”IP授權從業者張莉說。

藉著元宇宙的東風,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藏品成為大廠和資本的“新寵”,被視為下一個互聯網風口。當虛擬偶像洛天依首次登上春晚舞臺並在主流中爭得一席之地時,一類代表著正能量、底蘊、傳承的新風潮“偶像”橫空出世,在打通虛擬與現實界限的同時,也展現出了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的力量。

1

虛擬偶像風口已至?

2020年被稱為“虛擬偶像元年”,艾薇諮詢數據顯示,在經歷了連續3年超50%的增長率後,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市場規模達34.6億元,帶動周邊市場規模645.6億元。而這兩組數據預計在2021年都將增長70%,分別達到62.2億元和1074.9億元。

預計到2023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磅礴市場與巨大潛力,虛擬偶像的風口吸引諸多競爭者入局。

Bilibili(下稱B站)構建虛擬偶像全產業鏈佈局,收購上海禾念,成為國內最大的虛擬偶像社區,並通過入股等方式加快全產業鏈佈局。

此間,B站主辦一些業界重要的演唱會,包括中國最早的虛擬偶像線下演唱會品牌BML-VR,2020年12月,B站舉行了BML-VR2020,直播在線人氣峰值突破1087萬。

愛奇藝則打造虛擬偶像選秀節目,推出虛擬偶像長RICH BOOM,登陸《青春有你2》《中國新說唱》等綜藝節目;更有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截止收官,愛奇藝官方數據顯示,其內容熱度峰值突破6300,豆瓣評分7.9,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亦超過12億。

2

氪金消費下的“陪伴”代償

據艾媒諮詢2021中國虛擬偶像愛好者畫像顯示,有92.3%的虛擬偶像愛好者年齡在19-30歲之間,女性佔53.6%,男性佔46.4%,男女比例相當,多為中高收入人群,月平均收入5k以上有75%。

對比真人偶像,虛擬偶像在某些方面佔據著優勢。歷經眾多真人偶像“塌房”,“頂流”一個接一個的人設倒塌。而虛擬偶像既永遠不會有緋聞,也不存在毀人設一說,甚至有大部分的人設還是粉絲賦予的。

更為重要的是,在高壓力、渴望陪伴的情感需求下,催生“孤獨經濟”,虛擬偶像的優勢也由此彰顯。不似真人偶像的咫尺千里,虛擬偶像的陪伴屬性以及歸屬感吸引諸多忠粉;與粉絲的互動陪伴、被賦予更多屬性,使其與粉絲有了更深羈絆。

當從偶像的神顏外表、完美人設到情感羈絆,這樣的牽絆不只是時間和感情的陪伴,也是在瘋狂氪金。

報告顯示,2021年,有8成網民為虛擬偶像每月花費在1000元以內,且37.6%的網民表示願意花更多的錢支持虛擬偶像。

有29.5%的人為虛擬偶像月均花費在500-1000元,27.3%的人花費在200-500元,23.2%的人話費在200元以下,更有1.6%的人月均花費在1.6%。

正如那首A-SOUL粉絲圈著名二創歌曲《發病ing》中所寫,“所有的怪話拆開,全部都寫著喜歡你”。

3

頻頻出圈的“偶像”能永走花路嗎?

目前,虛擬偶像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在技術、運營思路等方面迅速突破。

柳葉熙是今年國內最具熱度的虛擬偶像之一,它的走紅,離不開背後技術團隊的“精雕細琢”。形象方面,柳葉熙的妝發穿搭都充滿東方元素,柳葉眉、花瓣唇,借鑑唐代“彩妝”,現代美感和古典文化在柳葉熙的臉上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

柳葉熙的熱度絕非偶然,虛擬偶像產業大浪淘沙,對虛擬偶像本身和團隊都提出了巨大考驗,只有足夠的吸引點,偶像才能站得長久。

正如許多當紅“偶像”一樣,走紅的背後需要的是整個團隊的精心打磨,在更加註重偶像歸屬感和陪伴感的當下,“偶像”的人設以及影響力都需要更加精細化。

7月13日數藏發售日曆

4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鳳陽大溪河鎮開展反電詐宣傳“敲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