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美媒報道,當地時間11日,白宮新聞秘書卡·讓-皮埃爾提醒外界,隨著汽油和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美國6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將“大幅上升”。
不過,讓-皮埃爾同時強調,由於能源價格下跌,這一數據無法反映物價的最新變化。因為已經過去了13天,目前油價已經降了下來。
美國勞工部將於13日發佈消費者價格指數,這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
白宮這是玩預期管理,先給一個壞預期,然後說,油價降下來,通脹也會降下來;這個預期得再看看。
因為現在美國通脹率同比8%,這個通脹率是遠高於美聯儲通脹2%的目標,那麼在7月大概率要加息50~75基點。目前看情況8月估計環比增幅持平已經算不錯了。
因為現在美國的通脹不僅僅是油價問題,還有勞動力不足,導致企業找不到人去工作,需要出高薪來請人工作;
不是說國外已經躺平,現在YQ已經是大流感嗎?怎麼還勞動力不足,那是正因為躺平抗疫,導致企業員工反覆感染,一感染就要居家休息,一休息就導致勞動力不足,就得高薪招人,而常常招回來的員工,工作不久又感染。不停重複;
在員工在重複感染過程中,會導致出現“長新冠”(LongCovid,新冠長期影響),最終導致員工喪失工作能力。
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新冠感染者出現長新冠症狀。英國則有200萬人有長新冠症狀,在奧密克戎流行期間報告長新冠的有61.9萬人佔比為31%。
現在因為YQ導致的供應鏈問題,不會僅僅油價下降就會讓通脹降下來,而是因為勞動力不足導致生產能力不足,進而導致商品供應不足,推高物價。
然後,美國在去年12月以來不斷拱火俄烏戰爭,推高能源、化肥、糧食價格,為世界的通脹加了一把火。
美聯儲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加息縮表,通過收緊流動性、提高資金成本來拖拽企業需求,去減緩通脹;
雖然供應鏈的問題不能通過加息去直接解決,加息可以降低企業需求,進行降低勞動力市場,減少美國居民消費,進而減緩通脹。
然後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使中東產油國增加石油產出,降低油價,也會進一步減緩通脹。
但上面的措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通脹的問題是供給不足,只能通過供給來解決。
而除中國以外的國家,因為躺平防疫,居民反覆感染新冠,導致LongCovid,逐漸喪失工作能力,這部分的勞動力損失,導致國外的供應會長期不足。
才有了美國不斷放風說要取消關稅,其實也只是他們的順水推舟操作,自己的通脹解決不了,想讓中國爆產能,去解決他們的問題。
國內的今年的政策是以穩為主,不會有太激進的措施去爆產能,我們自己還要照顧好自己的民眾,不可能再重複2008年那樣,讓底層民眾再一次受苦。
所以,雖然6月的金融數據出現明顯的反彈,但央行自7月以來就開始慢慢地減小水龍頭。
先是徐嫂看空新能源,再有今天的股神要清倉BYD,這些標的都是放水受益股,在水龍頭開始收緊時,聰明的資金總是先知先覺。
看情況國內還是繼續抻著,畢竟美國天天想在東南搞事情,什麼時候他們把事情想明白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