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多安領導的“和平之泉”行動,已經接近了尾聲。在這短暫的一週時間內,土耳其軍隊不僅連克敘利亞的數個重鎮,而且迫使美俄對自己做出了讓步。
據俄衛星通訊社10月20日訊息,土耳其與美國、俄羅斯達成停火協議,後者允諾給予安卡拉一塊長444公里、縱深32公里、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美俄強調將由土耳其實際控制,其只負責監督和調停。
訊息披露後,巴沙爾政府“怒不可遏”,表示不能接受土耳其的做法,安卡拉的舉動實為“赤裸裸”的侵略。問題來了,美國和俄羅斯為何在這一問題上做出妥協呢?要知道,土耳其參與進來,可能讓當前的敘利亞形勢更加焦灼,對於自己接下來的行動勢必產生制約。
首先,受土耳其的影響,俄敘邊境出現了大規模的難民潮。
有訊息顯示,在土耳其猛烈的炮火下,已經有400多名庫爾德人士兵死亡,另有數以千計的平民受傷。數量眾多的庫爾德人走上街頭,抗議埃爾多安的侵略舉動。他們高呼“自由”“權利”的口號,呼籲多方介入敘利亞局勢,並強硬表示,如果土耳其拒不撤軍,其將採取堅決的反制措施。
與此同時,在土耳其境內“流亡”的360萬敘利亞難民也坐不住了,他們正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在敘利亞、土耳其和歐洲的自由遷徙。
毫不誇張地說,埃爾多安的行為,將壓抑多時的敘利亞難民和庫爾德人的怒火給徹底點燃,新的一輪衝突或將無可避免。
其次,難民潮的湧動將致使更多的“極端暴力”出現。
因而從這個角度分析,美俄做出“緩釋”舉動,也合乎情理。只是這種“綏靖”策略的出臺,對於旨在統一敘利亞全境的巴沙爾政府而言或是另外一個“災難”的開始。
敘利亞內戰已經打了8年,無論是俄敘聯軍還是美國的地面部隊,都已飽受戰火的侵蝕。雙方都沒有力量更近一步,只能盡最大的力量維持現狀。
這背後的意思是,巴沙爾政府軍儘管極其不願意,但也只能眼睜睜的看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誰讓自己過於弱小呢?
話說回來,在這多方博弈的混戰中,只有埃爾多安或笑到了最後,拿到了自己預期的結果。
一則,掌控土敘邊境,土耳其進可以實現對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的鉗制,退可以以此為屏障,實現對敘利亞難民的驅離。二則,土耳其的勢力進一步向外擴張,這為接下來的強軍練兵構築有利的現實條件。
當然最重要的是,埃爾多安可以給予本方民眾一個滿意的答覆,畢竟出動大規模的作戰力量,這可能動搖整個國家的基礎。
毫無疑問,敘利亞再次成為了各方“薅羊毛”的物件,而巴沙爾政府則再一次被各方忽視。這也驗證了一句至理名言:落後就要捱打。在無絕對實力可以抵抗外部侵略者的前提下,敘利亞政府除了口頭抗議,還能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