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訊(陳喜剛 記者 楊帆)“小齊,探傷小車的運行速度再降一點兒,別太貼著15公里速度跑,超速了對波形有影響......”7月25日,在京哈高速線扶余北站至雙城北站鋼軌探傷作業現場,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工務段探傷車間儀器數據分析組工長劉曉林在跟班雙軌探傷儀作業時對身邊人員提醒道。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工務段探傷車間儀器數據分析組工長劉曉林在工作。
這個探傷作業小組一行4人,正駕駛著技術先進的RT18-D型雙軌探傷儀小車,對管內高鐵線路進行著一次例行“體檢”。當時作業使用的雙軌探傷儀可謂是探傷領域的“神器”,這臺設備的應用凝聚著劉曉林作業組的心血。早在新設備使用初期,劉曉林作為這個段探傷車間“工匠”班組的技術帶頭人,接受了應用新設備的艱難挑戰。當時,由於受到疫情影響,設備生產廠家無法安排技術人員到哈爾濱進行現場指導,劉曉林就帶領職工在傷線上反覆進行試驗調試,經過歷時兩週的艱難摸索,終於熟練掌握了雙軌探傷儀的動態、靜態標定方法和操作要領,並在隨後兩個月時間裡,操縱新型雙軌探傷儀高效完成了管內拉濱線、哈佳線、京哈線共計447公里的鋼軌探傷任務,積累了雙軌探傷儀應用的寶貴經驗。
“經過測試,雙軌探傷儀的傷損檢出率可以達到90%以上,而且探傷速度較以往使用GCT-8C型儀器能夠提高5-6倍,過去一個小時用人工推儀器只能檢測2.5公里左右,應用探傷小車則能夠檢測15公里,探傷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劉曉林說起雙軌探傷儀的優點讚不絕口。
近期,劉曉林和同事們又投入到CTS-1010型數字焊縫探傷儀的使用研究中。這種新型數字焊縫探傷儀從去年秋季開始應用,能夠對焊縫探傷操作的全過程錄製影像,劉曉林所在的儀器數據分析組通過對視頻文件回放分析,能夠監控操作人員是否對焊縫掃查進行了全斷面探傷、掃查操作是否速度過快影響波形數據更好保障最北鐵路運輸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