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最近有朋友說我掛羊頭賣狗肉,打著歷史的公號,卻幹著和歷史不相關的事。

回頭一看,確實很久沒有寫歷史相關的文章了,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國運這件事吧,一說到國運,就感覺和運氣有很大關係。

不過就像劉華強說的那樣:“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所以給了運氣,能接得住才是關鍵。

近幾年,中國就接住了幾波機會,比如2000年的互聯網浪潮,讓中國誕生了眾多互聯網大廠,到如今還是年輕人就業的首選;最近一次是新能源汽車的機會,中國是目前在新能源產業鏈佈局當中,是最全面的國家,未來有可能搶奪德國和日本上千萬人高端就業的機會。

如果得償所願,接住了這個機會,大家也不用困在低端產業裡,卷得不成樣子。

中國能接住這幾波機會,也不是天上掉餡餅剛好砸腦袋上,而是我們早有佈局,並做了充分準備。拿這一次新能源汽車為例,早在2009年,國家就開始新能源汽車的佈局,十年的時間補貼2000多億元,所以到了2021年,日本和德國已經全面落後,如果後面穩住不浪,完全可以爆水晶。

如果我們順著這套邏輯去看過去的歷史,會發現有些機會,真的還只能某幾個國家能搶到。英國在十九世紀非常強大,一度強到大小龍,野區也全都要,甚至把我們大清朝壓到泉水門口,不敢出門。

如果我們細數英國發展歷史,你會發現最初也僅僅是野區多搶了個藍buff的優勢,然後在多輪運營之下成為世界霸主。

英國搶到的第一個藍BUFF,就是紡織業。

能搶到這個藍BUFF,也和英國英雄屬性有很大關係,首先英國產煤,而是很容易開採的那種,剷掉表皮的土層就能夠挖到。當英國倫敦周邊木材採伐乾淨之後,煤的性價比就上來了,這就進一步推進了煤礦生意的發展。

我們知道蒸汽機這玩兒意之所以在英國得到改進,和煤礦的開採有很大的關係,英國煤礦確實好開採,但是也容易透水,所以用蒸汽機來抽水就很有必要。任何一項發明,都是在巨大需求下逐漸改進的,這也是蒸汽機能在英國發展的主要原因。

注意,我這裡提到蒸汽機是改進,而不是發明,如果往上追溯蒸汽機,古希臘就開始搗鼓這玩意兒了,還是那句,市場需求很關鍵。瓦特出生於鐘錶匠,對於精密加工很在行,只要你把活塞密封做好,蒸汽機的效率就可以高得驚人。

紡織業能夠發展,除了蒸汽機以外,還需要棉花。

在蒸汽機沒有遇到棉花之前,沒有任何一種紡織物能夠規模化生產。

我們中國人在穿棉衣之前,一直穿著亞麻衣服,亞麻這種材料,不但保暖效果差,而且沒有彈性,紡織過程中也很容易斷掉。

絲綢雖然韌性很足,但是這玩意兒產量太低,就算動員全國的力量,也只能供少數享用,很難大規模生產。

在工業革命初期,羊毛是最有可能替代棉花成為最佳紡織品的,但是隨著羊毛用量越來越多,弊端就暴露出來了,會佔用大量的耕地。專家測算過,養一頭羊平均要佔用1.5平米的土地,科學家估算過,如果按照2020年,2485.2萬噸的產棉量,估計要放牧70億隻綿羊,哪怕整個歐洲都用來放牧,土地也不夠用,所以用羊毛紡織也很難成規模。

英國早年也是這麼幹過,把百姓從土地上趕出去,然後在耕地上養更多的羊,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民怨沸騰,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進入城市,給城市攪得雞犬不寧。

後來的劇情我們都知道,英國利用棉花替代了羊毛,而且在海外殖民地大量種植棉花,才抵消原材料對本國土地的依賴,而且順利抓住工業化最早的一波機會。

我們現在知道,新疆的棉花佔到全世界產量的六成,即使在17-18世紀,中國和印度幾乎是全世界的紡織中心。中國、印度不但產棉花,而且還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尤其中國家庭作坊式生產,婦女兒童在家閒著也是閒著,完全不計較工時費用,更不會跟你談996,紡出來的布自然價格低廉。

起初,為了抑制棉花長期貿易逆差,歐洲人就開始搞起了貿易保護的手段,以此來保護本國的紡織業。比如,在1700年,英國議會頒佈法令,限制中國的棉紡製品進入英國,甚至後來完全禁止使用中國棉織品,違令者會遭到5英鎊的罰款,販賣者受到20英鎊的罰款,那時候的20英鎊,幾乎是一個家庭的全部財產。

但是議會的禁令阻擋不了民眾的需求,17世紀60年代,由東印度公司退休職員組成的“港腳商人”開始從事從中國、印度到歐洲的商品轉運貿易,之後再經過葡萄牙、西班牙人轉運到歐洲各地。

所以在那個時候,英國人冒著傾家蕩產的風險,血拼中國貨,和現在鄭州大衛城瘋搶愛馬仕,幾乎是同一個調調。

早期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布匹稱為“南京布”,這種以松江府為中心,長江流域生產的手織棕色或者紫花土布成為中國優質棉布的代名詞,在歐美十分暢銷,毫不誇張地說,蘇杭引領了歐洲人的時尚。

可是當蒸汽機遇到了棉花,就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可能我們現在想到的是低廉的價格,然而打開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卻是質量,用機器紡出來的紗線,韌性十足,織出來的衣服要比腳蹬出來的紗布好太多。

英國能織出這麼好的紗線,還是源於自帶的英雄屬性。

英國屬於海洋性溫帶氣候,受到墨西哥暖流和大西洋西南季風的影響,空氣潮溼,棉纖維在溼度增大之後,纖維的脆性降低,柔性提高。在中國江浙地區,哪怕在紡紗過程中噴水,也達不到英國紡織的效果,這就是能接住機會的英雄屬性,有時候沒有懲戒,野區還真的搶不到BUFF。

機器紡紗還有項優勢,那就是能夠不斷改進技術,紡的紗不但越來越細,而且質量也越來越好。早年中國還只用英國的紗線當做經線,本地棉布當做面料,但是抵不住英國紗線價格一降再降,最後土布淪落為配角,曼徹斯特成為全世界的紡織中心以及主要的銷售地,英國的紡織品也以優質價廉橫掃世界棉業市場。

英國自身的英雄屬性,讓織出來的紗韌性十足,但是這種潮溼的氣候卻不適宜種植棉花。於是英國就在世界各地尋找合適的棉花種植地,中國和印度過去一直是棉花的主要產區,如果不是野區丟了太多的資源,也沒有英國整合全球市場的機會。

英國人把棉花紡織放在曼徹斯特,把棉花種植分工到國外。

紡織工廠建在國內,能夠讓本國的產業工人享受到工業化的紅利,棉花種植放到國外,能夠使利潤最大化。於是英國人就在全世界尋找棉花種植園,其中印度和北美成為最適宜種種植產地。

印度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就是重要的棉花產地,正是這一點,也讓英國人一直把印度當作自己的後花園,捧在手心裡,要不是二戰時期,大龍被搶,英國逆風守家,否則也不會輕易放棄印度。

在18世紀之前,美國是根本不生產棉花的,但是當地的氣候與土壤卻十分適宜種棉花,不過北美的白人卻有致命的缺陷,很難對抗南方的瘧疾。

在《命運之癢》這本書當中,作者瓦恩加德認為,南方潮熱的天氣蚊蟲肆虐,很容易傳播瘧疾,這就導致白人有種棉花的決心,也沒有種棉花的命。

不過從非洲運送過來的黑人,因為大量攜帶鐮狀細胞,讓他們能夠成功抵禦南方的瘧疾。有了大量棉花,再結合蒸汽機,讓美國有機會成為搭上第一波工業化快車的國家。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美國廢奴運動的興起,棉花是不能種了,但是這個巨大市場卻想要還需要有人來填補。於是俄國人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如果依靠棉花實現工業化生產,那麼就可以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雖然沙俄的土地廣闊,但是沒有適宜的棉花種植地,於是沙俄就把目光投向了中亞。

在當時的中亞境內有兩個王國,一個叫布哈拉汗國,另一個叫浩罕汗國,他們都被俄羅斯看重,有機會成為重要的棉花產地。而且浩罕汗國對新疆有著極強的野心,於是沙俄就在背地裡支持新疆叛軍張格爾,雖然張格爾被道光皇帝給平定,但是之後浩罕汗國派一個叫阿古柏的將軍支持著張格爾的兒子,想重回新疆。

在沙俄暗中支持下,阿古柏得到全部俄製的武器,而且還獲得俄軍手把手的訓練。而當時的清朝,剛平定太平天國,國庫窮得叮噹響, 實在是拿不出丁點軍餉平叛新疆,為此左宗棠和李鴻章還大吵了一架。

不過左宗棠對時勢的觀察還是非常毒辣的,沙俄進入中亞,目的就是為了棉花,如果讓沙俄複製英國模式,再依靠自己的規模優勢,未來會成為英國最大的敵人。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在英國人的資助下,左宗棠成功籌措到了軍費。利用英國人的貸款,左宗棠買到了德式火炮,成功擊敗了俄式武器裝備的阿古柏。

現在新疆的棉花種植幾乎佔據全世界的六成,如果真的被沙俄搶到大龍,還真有機會翻盤,可是沙俄真不中用,給了機會也沒有把握住。

這就是國運,給了機會,你還能抓住,否則經濟領先一萬,照樣有可能被搶大龍翻盤。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放在我們國家面前的機會確實不少,除了上文說到的新能源汽車,還有半導體、航天航空等。

要知道整個半導體產業,全球的市場規模有1萬億美元,能容納幾千萬人就業。如果未來十年,如果我們擁有幾十個百億半導體企業,擁有10年以上經驗的芯片工程師,拿到上百萬年薪,肯定不是問題,不會像今天,大家只瞅著互聯網那幾個高薪崗位不放。

航空航天,自不必說了,僅波音就能夠提供幾十萬高薪就業機會,如果中國大飛機公司商飛公司能夠順利投產,每年能夠交付上千架飛機,再造一個華為也不是問題。

這樣的機會還有很多,雲計算、醫療器械、生物製藥等,都是我們未來突破人均3萬美元的機會。

人均3萬美元,也就是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過去很多國家都困在這條線上,無法取得突破。如果未來,我們能夠穩住基本盤,順勢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領域,搶到幾個野區BUFF,那水晶就基本能拿下了。

當然還是那句話,給你機會,你不中用也白搭!只要我們穩住別浪,運營好,基本上勝券在握。

2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空調突然起火,家中幾近燒光!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