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符河和玉清湖的“兩股水”注入睦裡閘,奏響小清河源頭樂章開篇的和音,歡暢地高歌著奔騰向熱鬧的濟南城。如果說小清河像一首歌,從2019年開始,這首歌是高調且歡愉的:
2019年,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一年內連續實現三個跨越,連上三個臺階,實現了40多年來的歷史性突破;2021年小清河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
2022年以來,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再創歷史紀錄……
中華鰟鮍家族,60年後再聚首
7月27日下午,由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主辦的“黃河生態行 共築安瀾夢”山東媒體行活動採訪團前往濟南市參觀小清河睦裡莊源頭國控斷面。
小清河睦裡莊源頭國控斷面位於槐蔭區玉清湖街道睦裡莊內,是小清河的發源地。近年來,小清河睦裡莊斷面水質持續改善,水生態得到有效回覆,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宜遊”的目標。
“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國控斷面的手工採樣點,也是中華鰟鮍的捕撈點,此外這裡還有我們在小清河沿線安裝的第一個水質‘微站’。”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計珍介紹,中華鰟鮍是自然水域中清潔水體的指示魚種之一,目前在睦裡莊斷面發現大量中華鰟鮍這一種群,充分表徵了小清河水質得到充分改善。
作為本土魚,中華鰟鮍曾一度“背井離鄉”。流淌過880年曆史的小清河見證過這座城的繁華與榮耀,也經歷過痛變“小黑河”的汙染之殤,魚蝦一度幾近滅絕。痛有多深,治療就有多苦,但是一切艱辛最終化為可喜的成果,“出走”60年後的2022年,中華鰟鮍家族再度歸來。
中華鰟鮍曾經回來過,但是此前的迴歸是孤單的。“在2016年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的鰟鮍,數量很少,當時發現很激動。”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鄭琳琳告訴新黃河記者:“鰟鮍並不是稀有物種,但是有特殊生態指示意義,它的出現說明生態系統正在逐漸恢復健康,今年調查發現鰟鮍種群類群增多,更是說明生態系統恢復健康。”
真假“礦泉水”
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濟南市建成區汙水直排、雨汙混排、汙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等問題突出,城區每天約6萬噸生活汙水直排小清河,導致小清河流域汙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如今,經過“刮骨療毒”式治理,汙水處理廠擴建升級,曾經生活汙水直排小清河的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你的礦泉水借我用一下。”在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還沒等記者反應過來,李計珍已經迅速地把一名記者手中的礦泉水倒入了量杯,緊接著又取了一杯汙水處理廠出水口的水,只見他同時拿起兩杯水,讓採訪團觀察兩杯水的區別。眾人紛紛表示,從兩杯水的外觀來看,觀察不出區別,透明度幾乎一致。
據介紹,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一廠是目前山東最大規模的汙水處理廠,位於天橋區歷山北路,設計日處理規模45萬噸,分四期建設,總投資達12.44億元。目前出水水質指標穩定達到設計的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其中部分出水水質指標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汙泥處理採用重力濃縮+高壓隔膜板框壓濾工藝,脫水汙泥含水率不高於65%。
在上述四期建設中,10萬噸擴建工程於2018年4月開工建設,是中央環保督察的重點項目,處理工藝為“預處理+A/A/ O+MBR+紫外消毒”,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
水是生命之源,生生不息,聲聲不息。譜好“水樂章”,還需要持之以恆的保護。在7月29日濟南市新聞發佈會上,濟南市生態環境局一級調研員解玉忠表示:“下一步,我局將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會同水務、農業、城管、住建等部門和各區縣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打好碧水保衛戰。”
原標題:處理過的汙水與礦泉水肉眼難分辨 消失60年的中華鰟鮍重回小清河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