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開發公益性崗位,拓寬困難人員就業渠道,兜牢民生底線,是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穩定就業、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的保障。今年以來,市人社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紮實推進城鄉公益崗擴容提質行動,千方百計穩就業保民生促振興,真正把這項惠民利民的工作辦實辦好,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通過創新舉措,圍繞重要生態功能區域,改革傳統的以村居為單位的生態公益崗分配安置模式,創設“尚善”生態公益崗品牌,在鎮街層面進行整體打包設崗。截止目前,滕州6777人公益崗已實現人員全面上崗。公益崗人員上崗以後,在疫情防控、生態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小崗位守護了大民生。設立“兩庫”。以滕州市生態保護紅線內5條骨幹河流、29個大中小型水庫、54個保護山體、12個水源地保護區、2個森林公園、2個地質公園等區域為依託,梳理綜合性生態單元,形成生態公益崗項目庫;以項目周邊村居群眾為主要篩選對象,根據人員的年齡、特長、居住地、身體狀況等要素按照大類進行劃分,設置了3950人的生態公益崗人力資源庫。
一體化匹配。在生態公益崗實施安置的過程中,依託生態公益崗項目庫,進行整體打包設崗。即依託項目庫中某一項目,由項目所在鎮街根據生態保護目標提出用崗申請,在市級人社部門指導下,利用生態公益崗人力資源庫進行精準匹配。根據打包設崗,一體化匹配的的原則,從生態公益崗人力資源庫中依照崗位種類、居住地遠近等要素進行精準匹配,短時期內即完成了生態公益維護隊伍的創建。對於涉及多個鎮街的生態維護項目,進行市級統籌設崗。
“掛鉤”管理。將人員培訓與上崗進行掛鉤,針對不同類別生態公益崗位要求,組織相應的技能培訓,不合格不上崗;將崗位人員設置與管護面積、管護對象相掛鉤,實行生態公益崗動態管理機制;將生態公益崗的工作成效與整體生態維護目標掛鉤,形成“一榮俱榮”的有機整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