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旬阿姨向媒體控訴自己38歲女兒,將女兒描述成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人,哪會有母親這樣介紹親生女兒的呢,究竟是怎麼回事?
張阿姨是重慶人,今年已經70歲。她與丈夫有一個獨女,女兒今年38歲。說起自己的女兒,張阿姨一肚子委屈與煩惱。
張阿姨的女兒畢業於重慶一所知名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北京和上海工作了幾年,六年前回到了重慶。回來後,她沒有再找工作,也沒有像張阿姨夫婦希望的那樣戀愛結婚。幾年前,張阿姨夫婦資助了女兒一些錢在重慶買了一套房,這套房如今也被女兒賣掉了。賣了房子後她在張阿姨對面的居民樓租了一套三居室,在裡面養起了貓。
張阿姨夫婦對女兒的決定大惑不解,女兒既不工作,又不戀愛,反而養了六隻流浪貓,難道要將自己的後半生都奉獻給這些貓嗎?眼看著自己和丈夫年紀越來越大,不知道還能陪伴女兒多久,女兒卻堅持過這種孑然一身的生活。
張阿姨與丈夫多次與女兒就這些問題進行溝通,但女兒根本聽不進去。為此,張阿姨只能偷偷地抹眼淚。張阿姨表示她們現在別無所求,只希望女兒能走出現狀,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這樣他們才能毫無牽掛地離開這個世界。
說話間,張阿姨忍不住哽咽起來,即使她用帽子、口罩和墨鏡遮住了自己的面部,但言談之間依然能感受到她內心的傷感與無助。
她告訴記者自己其實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主要從事寵物自媒體運營,拍攝和製作寵物視頻;對於戀愛,她主張隨緣,拒絕為了找一個所謂要共度一生的人而相親。張阿姨的女兒表示,老年人的想法與年輕人不同,她也曾嘗試過與父母溝通,但這種跨輩溝通完全沒有作用。
從話裡話外可以聽出,張阿姨的女兒對自己的未來很有信心,覺得自己養活自己完全沒有問題。租住在父母對面樓的房子裡也是為了離父母近點,方便更好地照顧父母。
可是無論自己如何向父母解釋,如何向父母呈現她良好的狀態,父母依然不能理解,始終認為她的生活方式是錯誤的。面對父母的不理解與不支持,張阿姨的女兒表示自己不願意再過多地解釋;對於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她也不願意妥協。
就這樣,張阿姨夫婦與女兒的住處雖然近在咫尺,但卻像遠隔千山萬水。這樣的結果是父母和女兒都不想看到的,卻感覺這個問題無解,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其實,張阿姨夫婦與女兒之間的矛盾還是因為缺乏有效溝通。採訪中雙方都表示有過溝通,但對方完全聽不進去。女兒更是直言跨輩溝通不了。真的是因為跨輩溝通不了嗎?
其實,張阿姨與女兒之間的溝通之所以沒有解決雙方的矛盾,主要原因並不是跨輩溝通,而是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她們的溝通目的並不是要解決雙方之間的矛盾,而是強行向對方灌輸自己的觀點。
要知道,每個人都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是由他所有的人生經歷塑造的。強行否定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就相當於否認他之前所有的人生,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而父母與子女因為所處時代不同,自然就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這種情況下,要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雙方就必須要先擺正解決問題的態度,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以開放的心態嘗試理解對方的觀念。這樣,才有可能相互理解,求同存異,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父母所求的不過是自己的孩子能幸福地生活,子女所求的也是父母能安享晚年,雙方都有為對方考慮,卻因為無效的溝通而激化矛盾。這樣的溝通方式在大部分家庭裡都出現過,可能這就是中國式人際溝通的縮影。希望父母與子女都能放開自己的思想,嘗試理解對方,用有效的溝通擁抱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