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38歲的女人,在你眼中應該是什麼狀態呢?是事業穩定、家庭和諧呢?還是相夫教子,平淡如水呢?在大眾的認知中, 女人的38歲,一定是在婚姻生活中發光發熱,延續此生的宿命。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38歲女性都存活在已婚狀態中。
最近,一則標題為“38歲女兒不工作不戀愛,母親愁哭”的新聞引發熱議。採訪視頻是以一位阿姨哽咽的話語為開端,她說:“希望我們的女兒走出現狀,重新揚起生命的風帆,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這樣子,我們才能夠毫無牽掛地離開這個世界。”
乍一聽,我以為這位阿姨的女兒,是一個遭遇心靈創傷之後,自暴自棄的女孩。可是繼續觀看下去,才發現是自己多慮了。原來,這位母親現在已經70來歲了,在自己古稀之年看到自己即將奔四的女兒尚未成婚、事業無成時,急出了心病。
而這位38歲的女兒,是重慶某知名大學的畢業生,曾在諸如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生活過,所以思想開化。為了能夠和父母之間相互照應,她賣掉了父母留給自己的房子,租住在了父母所在的小區。她心態積極,陽光健康。她有自己的目標,併為之努力著。她信念堅定,不會為了滿足他人而委曲求全。
在女兒的認知中,婚姻並不是自己生活的重心,一切隨緣即可。依靠相親的方式尋找人生伴侶,步入婚姻生活,是她完全不能接受的。
她天性善良,會將無家可歸的流浪貓帶回家朝夕相處。她感受著眾多貓咪環繞在自己身旁的快樂,很多和貓咪在一起的日常,成為了她發展新媒體事業的創作靈感。
這位女兒盡力縮小自己與父母的空間距離,卻無法縮小和母親之間的認知距離。她收養流浪貓,日日與貓為伴,被母親認為不喜社交;她把自己的事業重心定位成新媒體,由於還在不盈利的起步階段,被母親認為不務正業;她相信自己的未來,會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變得更加美好,卻被母親以“不正常”和“不現實”為由打擊。
在當下,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在完成學業,步入社會之後,一旦工作穩定,就會被父母和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催促著找對象,就好像如果我們的身邊沒有年齡相仿的異性為伴,就犯了一種大罪似的。
身在這種輿論環境中,有人選擇“聽媽媽的話”,按部就班地相親,然後結婚生子,過上了長輩眼中的幸福生活;有人選擇充耳不聞,“他說任他說,我自巋然不動”;有人選擇逃離,隻身衝向外面的世界,讓輿論的風聲吹向大海……
這位女兒把自己的婚姻觀和事業觀告訴了母親,母親也把自己對女兒的擔憂說了出來。他們深愛著彼此,卻無法彼此通融。所謂代溝,不過如此。
我也曾深陷被催婚的輿論環境中,所以對這位女兒的婚姻觀深感理解和贊同。曾經的我妥協了,經歷了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最後迴歸單身。在那段不愉快的時光裡,我依然長久地陷落在“勸和不勸分”的浩蕩聲勢中,最終能夠走出婚姻的牢籠,實屬不易。
提及這段經歷,我並沒有宣揚獨身主義的意思,而是想說,愛情可遇不可求,好的伴侶同樣可遇不可求,在不確定身旁的那個他是對的人之前,記得先緩一緩。寧缺毋濫,才是我們最好的態度。
在上有老的年紀裡,老人對子女“不求大富大貴,但求一切順遂”的期待,我深有感觸。這世間,有幾人能真正成龍成鳳呢?父母對我們的期待,只不過是婚姻美滿,工作穩定。
可是我們已經長大,那些多年受過的教育,和耳聞目濡的事例,使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也明白和自己匹配的人和事的標準是什麼。
所以,只想對那些關心則亂的長者說:我愛您,知道您也愛我。但是比起您,我更知道如何愛自己。所以,請您尊重我愛自己的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