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熱點新聞有些沉重,先是馬路邊上睡覺,兩阿姨被碾壓,萬幸沒有生命危險,又是1名兒童因失足落水農田灌溉蓄水池,親屬陸續下水營救。
通報的最後提到後續正在積極開展善後工作,我不知道善後工作內容是什麼,只覺得很心疼,一個不大的蓄水池,同一天造成了6個人命的長眠。
一個沒有經過培訓的素人,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沐川經過專業訓練的李某尚且如此衝動,我們這些人,又怎麼會看著親人落水而無動於衷呢?
還有一些人,在普及自救方式,仰泳之類的,是,說得都對,我也都認同,你是下去救人還是下去仰泳的,救不了人你下去幹什麼?
下去了,你救人的時候還能仰泳嗎?你會面臨溺水者的拖累,他甚至緊緊抱住你的四肢,讓你仰無可仰,所以第一時間我認為需要培訓的是怎麼去救人,再是自救。
現在很多人直接忘記了救援的過程,先自救,我覺得完全沒必要,這個自救是落水者自救,其他人營救根本用不上。
今天的新聞有一個重點需要關注,兒童失足落水蓄水池,北方地區蓄水池比較多,老家中原的我,瞭解到,這些年抗旱蓄水池修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深,走在池塘邊上都有些害怕,交代孩子一遍又一遍不要去水邊,但失足了怎麼辦?
老家有一條必經之路,長下坡,邊上就是一個深水塘,往年還有車掉進去過,農村人少地大,很多時候根本喊不到人救,只能憑運氣和剛巧路過的一兩個人一起救。
這時,救援設備特別重要,沒有設備,敢下去的都是勇士,我在上次雲南事件時提到,應該警惕溺水,加強水邊救援設備,但影響甚微。
今天我再次看了,事實上溺水救援設備,全國很多城市都有推廣,老家長下坡那個水塘,6月份回去時見到配置了救生竹竿。
海安市7月1日起也全部實施了“救援竹竿”特別行動,統一購置毛竹長度5米,直徑不小於3釐米的竹子擺在池塘邊,並張貼比標識語。
多年前,永嘉縣的周壽浩在“雲娜”時用毛竹搭橋救了53個村民,2015年開始盧氏縣一條渠道,多年來前後共放置了5000多根竹竿,累計救了53個生命。
一個個案子,都在證明救援竹竿真的有用,不僅可以伸竿救人還可以持竿漂浮,這根竹竿很容易普及,我很難理解,為什麼不能全國強制推廣。
這次的溺水,在我看來就是救援不到位,但沒有責任人,善後也多是安撫家人,對於蓄水池的安全改善,依然是個未知數。
最後,我還是建議增加池塘河邊的救援設備,而且全國推廣且救援配置可以安排責任人追蹤到位,不能每一次溺水都僅僅是檢討自我救治,要考慮到其他人如何在不危害自己的情況下,對溺水人及時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