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印度為配合邊境形勢以及美國政策而採取的對中中中國產品與投資的禁令,接連對華打出“組合拳”,但是現在代價顯現。
印度企圖制裁打壓中國,奈何自己先受傷
首先在科技領域上,印度對中國的制裁可以說是一種“反向制裁”,因為客觀上來說,印度的科技發展水平是要遠遠落後於中國的,對於中國來說這種制裁是不痛不癢。
但對於印度來說,失去中國科技公司的投資與技術支援後,大量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領域的初創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近幾個月來,由於兩國間的形勢緊張,加之印度政府的限制令,中國對於印度的投資已經大大減少,印度的大量企業恐怕面臨的是資金週轉不通以及倒閉的命運。
而這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情只是因為政府的一道命令,就導致了大量印度民眾的失業,印媒對此感慨:這無疑是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印度想要依靠美國,代價不小
但據印度中國研究所名譽研究員、企業律師帕伊的研究表明,美國的投資者往往更傾向於投資已經發展成熟的企業而不是剛剛誕生的初創企業。
同時,美國的投資從來就是帶著政治性目的的,資本大量湧入後,印度成為美國的矽谷飛地,為美國打工也未可知。
而不少的經濟顧問也對印度政府的政策感到疑惑,因為印度的經濟與中國聯絡密切,且在多個領域裡對中中中國產品有著嚴重依賴,如此政策只會給印度民眾與經濟發展帶來困難。
面對疫情有心無力,卻在國外重拳出擊
對比起印度在邊境問題上表現出的強硬,印度政府在國內的疫情防控中就顯得有心無力了,現在印度國內的確診病例已經突破了六百五十萬,整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當中,由於印度存在大量的貧民窟,在這些地方更是很難做到有效防控。
疫情給印度的打擊最直觀的表現是在經濟上,從今年4-6月份的資料可以看出,印度的GDP已經大幅下降。
印度現在要做的是專心在國內疫情防控上,而不是一昧的鼓勵民粹主義發展壯大,否則最終這苦果只會自己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