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金銀錯工藝是中國古代傳統金屬細工裝飾技法之一,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中,車馬器皿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可見金銀錯工藝的裝飾圖案。金銀錯工藝精細,通過在器物表面上繪製精美圖案,依圖案之形鏨出槽溝,將純金或純銀拉成細絲或壓成薄片嵌入圖案中,而後打磨平整,拋光磨亮。如此複雜的製作過程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藝,同時耗時耗力,但成品精美絕倫,因此極受歡迎。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張振興

和田青玉錯金團壽紋十八子念珠

珠子直徑20mm 總266g

款識:興

及至清代,金銀錯工藝開始應用於玉雕中,能工巧匠們將其與痕都斯坦玉器相結合,通過這項絕技探索玉石與金屬材質之間的碰撞與融合。然而,伴隨著清末國力衰頹,玉雕行業日漸凋敝,加之這項工藝難度太大,且無法大量生產,因此傳承者寥寥無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市面上甚少看到金銀錯工藝作品。

在當代玉雕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馬進貴是金銀錯工藝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其創作以金銀錯嵌寶石工藝為代表,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將當代金銀錯工藝提升到新的高度,併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

作為馬進貴的嫡傳弟子,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張振興在馬進貴大師的指導下,進一步創新發展、傳承發揚了金銀錯工藝。

金銀錯工藝在玉雕器皿中的運用最為常見,此次向大家推介的作品《錯金團壽紋十八子念珠》則是金銀錯工藝在玉雕飾物中的表現。對張振興而言,金銀錯玉雕器皿更考驗造型與裝飾之間的關係,兩種材質通過金銀錯工藝進行一種新的視覺構造,在莊重大氣之餘亦見靈巧精緻。與之相比,飾物類作品則更為精巧玲瓏,細節處需更具巧思,金銀錯工藝的運用不僅是錦上添花,而是通過裝飾語言賦予作品新的生命。

十八子念珠,顧名思義,由十八顆圓珠串聯而成,由佛珠演變而來,屬佛珠的一種。既可戴於手腕、把玩於掌間,也可懸掛於衣襟之上。古時十八子手串多采用珊瑚、翡翠、瑪瑙、碧璽、蜜蠟、水晶、綠松石等名貴材質製成,不僅富有裝飾效果又便於攜帶,因此是宮廷富貴人家非常喜歡佩戴的裝飾物,也是禮佛之人比較推崇的計數佩戴之物。

此件作品由十八顆同等大小的玉珠串聯,玉珠顆顆飽滿,玉質堅實,溫潤有光。每顆玉珠前後兩孔裝飾以蓮花紋,線條婉轉流暢,意態柔美,正中四組壽字紋,玉珠東南西北四處各一組,十八顆玉珠蓮花紋飾連成一串,壽字紋飾對稱佈局,整齊有序。

十八顆玉珠取和田青玉材質,玉質細膩,油性佳美,更為難得的是玉珠直徑達到了20mm,富貴大氣。玉珠色澤深邃,沉濃似墨,輔以金絲鑲嵌,典雅莊重,雍容華貴。佛頭與佛塔相連,下墜一顆紅瑪瑙,墜角分別裝飾七顆綠松石,紅綠色澤明麗悅目,與黑金形成鮮明對比,營造出明快跳躍的視覺觀感。

此件作品並未完全依循傳統形制,而是省去了傳統十八子中金剛杵的部分,同時簡化了背雲的設計,取代以更加簡潔的造型和工藝。通過淡化佛教色彩從而強化其作為飾品的設計功能,由此更加貼近當下的審美喜好與需求。

與此同時,作者通過金銀錯這種古老的工藝,將不同材質相結合,在如此狹小的弧面空間上繪製紋飾,進而開槽,將金絲嵌入粗細深淺一致的凹槽中,每顆玉珠上的紋飾精緻嚴謹,絲毫不差。由金銀錯工藝塑造的審美特質,既是對傳統工藝與玉雕飾物之間的探索,也是對傳統紋飾美學的創新表達。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有沒有一句詩詞,可以代替“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