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據史料記載,長城始建於西周時期,一直持續到明代,它是我國古代一項浩大的軍事防禦工程,目的是為了確保了邊防的鞏固和國家安全,用於抵禦侵略,主要是防禦當時北方遊牧民族侵擾和襲擊。

歷史記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典故,說明長城始建於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記載的長城修建的帷幕。戰國時期,齊、魏、趙、秦、燕和中山等國也相繼修建了長城。

其中,秦、趙、燕三國,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主要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

秦統一後才廢棄了隔離各國的長城,將秦、趙、燕北部邊境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展和修繕。形成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餘華里的長城俗稱萬里長城。

事實上現今的萬里長城也並非秦始皇時所修築,而是經過秦、兩漢、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斷修繕加固之後而形成的明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如巨龍橫臥東西,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和智慧的象徵。明長城中有一段被學界稱為遼東邊牆的土長城,剛好我的家鄉就在遼東邊牆的邊上。

春節剛過,因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宅在家裡不能出來,正好藉機我和小張徒步探訪了明長城西豐段。為了探探路,我們決定從成平鄉的興德村開始,一路向北進行探訪。

正像我最初聽說的那樣,西豐境內的長城是土長城,由於年深日久城體幾乎都看不清楚了,看清楚的就是兩條盤亙在半山坡上的大溝宛然曲折翻山越嶺。當我們從興德村的羅家溝後山翻越了一座山樑,兩條大溝繼續沿著山樑向東爬越了另一個山頭。

從直覺感覺到:這兩條大溝的工程量非常大,牆體也有兩米多高,溝與溝的間距在二十多米,溝深也有三四米。客觀上說,這樣的工程量一點也不比其他築城方法簡單,這段長城是就地取材,有的地方是土夯的,也有部分是石頭壘砌的。

這段長城主要是明朝政府為了抵禦海西女真四部的襲擾而修建的,自秦始皇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下令修築長城開始,歷朝歷代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明長城從山海關開始經過綏中、黑山、遼陽、瀋陽、鐵嶺、開原,從昌圖進入西豐,然後折轉向南再次進入開原,撫順、本溪,最後到鴨綠江邊,全程2400多公里,經過西豐境內有18公里。

我和小張用了4天時間走完了西豐境內的長城。走完了興德段後我們又從中和村進入石廟子,曲曲折折陸續登上了3個烽火臺,為了看全西豐境內的長城,後來我們從清河的關家屯,也就是當時的廣順關開始,反方向行走,經過了成平鄉最南端的會英村烽火臺和守信屯東山,登上了西豐境內最高的長城墩臺——歪石砬子墩臺。

最後一次考察我們沿著開遼公路,在西豐縣郜家店鎮的小台山,也就是原松樹鄉的永興村,這是離西豐寇河最近的一座烽火臺。因為這座山頭九十年代建了微波站,烽火臺被消掉一半,露出了一個梯形橫切面,從這個烽火臺的橫切面可以找到當年士兵留下了動物骨骼、鹿角、貝殼、城磚等遺物。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王金森:民間調解員巧用“土方子”化解群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