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用財經做「連接」

提及財經節目,觀眾往往會對其存在一種固化的刻板印象:主持人與經濟、金融界大咖正襟危坐,或指點全球經濟走勢,或高談股市裡的陰晴與枯榮。

有人覺得,這是「高端」;但對於更多的金融小白而言,這其實是一種難以接地氣、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高冷」。

當然,我們更是能從節目的名字裡直觀感受到節目組的製作意圖——讓專業的財經內容,以更加年輕化的表達去面對當下的觀眾,尤其是新生代年輕人。就像節目的立意:打造一部「中國經濟的青春讀本」。

如今,節目已行至半載,1號認為,《來點財經範兒》試圖以小而美的「體格」去講述財經視域裡的時代話題,這種改變,不僅僅是一種青春感氣質的加持,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當下關於財經內容價值的可能性。

「下沉」視角里的財經「田野」

傳統的財經節目,在當下頗為尷尬。

一方面,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於財經專業知識的渴求日益旺盛。《中國股民行為報告》顯示,當前A股自然人投資者數量已經超過1.75億人,90後、00後成為開戶主力軍,24-30歲佔比近30%;另一方面,傳統的財經內容因其專業的理論知識、概念工具和複雜算法具有很高的認知壁壘,從而勸退了不少潛在的觀眾。

對此,《來點財經範兒》給出的解題思路,是「下沉視角」:從關注較為宏觀的趨勢性,到更加貼近社會生活的現實性與話題性。

而在具體方法上,我們可以以一種人類學的視角來看待《來點財經範兒》在內容創新層面的思路:用財經的視角,去解讀我們周遭的生活世界。

這種觀察,在有意與無意中構成了一個選題層面的邏輯梯度。

最底層的視域,基於個體與群體在當下的處境。

《誰說職校生沒有未來》關注職校生這一龐大但又在輿論場裡相對失語的群體,進而探討了職業教育的未來;《秀出你的財經範兒》通過大佬說和青年說,闡述對「財經範兒」的多重理解;《這屆年輕人的雙面日常》則通過前11期集萃,呈現對本屆年輕人的整體觀察;《都市圈建設加速它能裝下你的夢想嗎?》透視個體夢想與城市發展的共振脈搏;《2022,工作好找嗎?》關注的則是年輕人的求職境遇。

中間層的視域,聚焦的是歸屬於經濟萬象裡的各種業態,尤其是那些與廣大觀眾日常生活相關聯,以及發展速度令人側目的新興業態。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音樂劇是一門好生意嗎?》。

東方衛視推出的音樂劇文化推廣節目《愛樂之都》開播以來,通過幾個月的持續演出引發了人們對於音樂劇的熱烈討論。因此,在《愛樂之都》收官之際,《來點財經範兒》以《音樂劇是一門好生意嗎?》對音樂劇這個文化消費新品類進行了探討,引發了眾多年輕觀眾、尤其是音樂劇圈層用戶的討論。

還有疫情期間的特別節目《團長「突擊」,重新定義團購新經濟》,關注的則是突然興起的團購經濟。節目以《團長的養成》《團長的進階》《團長的未來》三個篇章,既詳述了團購經濟興起的脈絡,同時總結提供了很多實用性乾貨。

而位於最上層的,則依託於能夠實現不斷延展的「地域」視角。這個地域,既可以是上海這座國際經濟金融體系裡具有重要意義的樞紐型城市,也可以是更廣闊的區域經濟甚至是國家層面的戰略佈局。

例如,疫情期間,《來點財經範兒》根據上海整座城市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到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節奏變換,相繼推出特別節目《脈搏上海:在疫情大考中凝聚上海金融力量》《韌性上海——復工復產管理筆記》《如何重聚城市「煙火氣」》等內容。在這些主題之下,我們不僅看到了令人動容的個體故事,還看到了疫情對管理模式、商業機會、服務場景、職業價值等帶來的改變。

新聞的熱點、年輕人關注的焦點與財經的邏輯點,它們共同構成了《來點財經範兒》「下沉視角」的三角支撐。

其實,豐富的內容選題,與《來點財經範兒》的內容生產機制有著密切的關聯。據1號瞭解,看似30分鐘的小體量節目,其實共有5-6個團隊共同參與。在「中國經濟的青春讀本」這個總體原則之下,各個團隊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與關注度去獨立完成「財經田野調查」。譬如,有的團隊期望對經典的財經理論結合年輕人的現實境遇進行知識性普及,於是便有了《人生需要複利思維》這檔對「複利公式」的解讀與討論;有的團隊對城市和區域經濟頗有研究,便會思考個體機會與城市面貌、區域發展之間的關係。

財經專業主義、多元化的視角與強烈的現實關照之間的有效疊加,讓《來點財經範兒》給傳統的財經節目建構了一個全新的範式。

在流量時代,讓共識「在場」

互聯網深度嵌入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後,原本認為理性的共識會更加快速形成的樂觀情緒逐漸消退,現實的景象則是一個個信息孤島狀態下輿論的割裂。因此,源自大屏、但搭建融媒傳播形態的《來點財經範兒》,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點:

在當下紛擾的輿論場裡,用財經視角去嘗試讓共識變得「在場」。

共識的生成,依賴於場域的搭建。而《來點財經範兒》運用了一套組合打法,搭建了一個具備融媒屬性的交流場域,讓更多元的傳播業態與優質內容形成了功能互補,為共識的構建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一種則是後置,即藉由節目播出後的用戶關注與話題熱度,再度進行網絡連麥,將電視節目內容結合網絡熱議進行更深一步探討。

以《誰說職校生沒有未來》為例,它恰恰是後置網絡連接的一個突出案例。

《誰說職校生沒有未來》節目囊括了豐富的嘉賓視角,既有在校學生,又有執教老師,更有政策評論及觀察者,並且工廠主及試點單位都有涉獵。因此,節目播出及後續的直播連麥使得相關話題熱度迅速發酵,其中4條節目短視頻登上微博熱搜,總閱讀量超3億,微博連麥觀看184萬,知乎上也形成了數千條討論,使得整個關於職校生議題的討論變得更加立體而豐富。

第三,是開發更加輕量化、年輕化的二創產品。

《來點財經範兒》通過開發二創速讀產品「五分鐘看財經範兒」的形式,以「人格化的旁白解讀+節目同期」的表現手法,以N分鐘的短平快節奏突出亮點,對當期節目進行提煉。並且,未來二創速度產品還計劃引入更貼近年輕人喜好的虛擬人形象。

可見,《來點財經範兒》目前已經搭建了一套「電視節目+網絡連麥+短視頻+文字調研」的組合產品群。不難發現,在原有的電視媒介裡,節目的播出即是一次內容傳播閉環,但在前置與後置的組合拳之下,原先的電視節目逐漸轉播為「話題流」裡的一個重要節點,而不是終點。電視節目創作呈現出「從網端發軔,向網端發力」的全流程多形態臺網融合新形態。

值得一提的是,在形成共識的價值維度,《來點財經範兒》同樣摸索出一套可行的方法論。

在話題的傳播階段,應該致力於實現年齡群體層面「下沉」。電視節目的受眾相對偏大,因此,為了實現節目的廣泛傳播,就必須通過內容與傳播創新,去觸達更年輕的受眾。

所以,位於流量時代的財經節目,其實具備著獨特的價值。《來點財經範兒》用行動證明,當我們能夠將市場主體、學者與普通人連接到同一個舞臺,當我們能夠以財經專業主義視角連接廣闊、豐富的社會現實,當我們能夠以更多元化的手段實現的平等交流,那麼由共識帶來的確定性,離我們並不遙遠。

1號結語

不妨來總結下《來點財經範兒》之於財經節目的內容創新思路:

一方面是增強內容的可看性,從而用強烈的青春感去引發不同年齡圈層,尤其是年輕人的共鳴感;另一方面是提高內容的可塑性。它總能因時而變,就像《來點財經範兒》以「中國經濟的青春讀本」這一常態方式存在,但在上海疫情期間又能及時地調整為「上海抗疫的財經讀本」。

總而言之,用可看性連接更多的人群,用可塑性釋放更大的價值。

一年後,在《來點財經範兒》這檔小而美的節目裡,1號更加清楚地明晰了「中點」的意義:

「中點」的A面,是大屏、小屏關係的轉換:

在媒體融合的上半場,轉型思路大多是不再以簡單的分發邏輯進行小屏端內容生產,而是真正從為小屏服務的邏輯出發進行內容創新。而在下半場,媒體融合的目標則是在多屏融合生態下實現價值的擴容。《來點財經範兒》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以東方衛視這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屏端,以及多元化的傳播媒介,讓財經內容深入淺出、平易近人,走向了更廣闊的用戶群體。

「中點」的B面,則是主觀能動性層面的轉變:

媒體融合不再是被迫地應對轉變,而是主動地尋求探索與突破。從被動性轉為主動性,這中間的轉捩點在於抓住主流媒體、大屏生態在當下所具有的「連接」屬性,從而實現價值賦能的目標。

用四個字來概括這種新的狀態,便是「不再迷茫」。

只有清楚地瞭解你腳下的這條路究竟是怎樣的路,你才能夠行走得穩穩當當。

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給電動自行車上牌這些細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