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兒時常去山裡摘來吃,如今成熱門種植,30元/斤,但少有農民種植
說起野果,很多農村朋友都很熟悉,尤其是90年代以前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大多都吃過一種以上的野果,比如刺泡兒、桑棗子、拐棗、金櫻子、覆盆子、野地瓜等等。那時候的農村,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很多孩子連零食都買不起,怎麼辦?到野外去尋找野果。
因而野果也是那個年代農村孩子們最喜歡的零食之一,很多人在看到野果的時候,都會想起自己的童年。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野果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成為市場上一種特殊的水果,價格也越來越高。
相信大家對獼猴桃並不陌生,它原本是我國一種土生土長的水果,後來被外國人發現並馴化後,成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在市場上有著“維 C之王”的美譽,那麼這白獼猴桃又是什麼呢?
白獼猴桃是一種生長在南方農村地區的野果,學名叫毛花獼猴桃,因為它的果皮上長滿了白色的絨毛,所以人們把它叫做白獼猴桃,在民間也俗稱貓蛋、毛冬瓜,是南方農村孩子兒時常去山裡摘來吃的一種零食。
白獼猴桃與其他野生獼猴桃相比,口感更佳。它的果皮很薄,果肉很多,味道也很甜。作為一種野果,能夠有這樣的味道,已經是非常不錯了。而且經過專家的分析,白獼猴桃的營養價值比市面上常見的獼猴桃要好很多,其中維 C含量是普通獼猴桃的八倍以上。
早在幾年前,白獼猴桃就已經在市場上上市了,由於白獼猴桃剛上市沒多久,又沒人種植,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所以鮮果一斤能賣到30塊錢,有的地方甚至能賣到70塊錢一斤。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專家們都說白獼猴桃很有開發價值,價格又這麼高,讓它成了熱門種植,那它的種植前景呢?
當然有,與市面上常見的白心獼猴桃、紅心獼猴桃相比,白獼猴桃有四大優勢:一是營養價值高;二是口感好;三是產量高,白獼猴桃5-6月開花,8月成熟,畝產平均3500斤,相較於傳統獼猴桃,產量高出不少;四是可種植面積廣,在我國南方的農村山區基本都能種植。
可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農民不願意種植白獼猴桃。
無獨有偶,白獼猴桃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上網一搜,全是賣幼苗的,但賣白獼猴桃的數量卻很少,所以很多農民都怕這是一場騙局,不敢再種植了,也就是使得白獼猴桃雖然成了人種植,卻少有農民種植。
其實我本人也是吃過白獼猴桃和軟棗獼猴桃的,也跟一些果農聊過,這兩種野果確實很不錯,可惜“誤入歧途”了,如果能好好發展的話,肯定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當然,若是你在山裡遇見了白獼猴桃,也別忘了採摘來吃哦,相信你吃過之後會覺得這種野果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