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經濟作為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比越來越高、輻射面越來越廣、滲透度越來越深的重要構成部分,正由此前高速擴張的外延式增長階段逐漸轉向更加註重內涵提升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認為,我國經濟的韌性來自於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來自於1.6億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主體,要增強市場主體和廣大消費者對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期。

“創造就業是增加消費最重要的手段,要重視對新型就業的研究,發展數字企業,吸引和創造就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學部委員李揚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學部委員蔡昉表示,我國經濟增長正從供給側制約向需求側制約轉變,我國經濟社會政策的關注點,正在一定程度上從關注傳統市場主體轉向關注家庭主體、消費者。在大數據、算法進步的條件下,數字經濟可以在助力政策落地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儘管面對疫情衝擊,很多城市的消費增長勢頭依然很好,原因就在於數字經濟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包括改善需求、提升供給和促進供求匹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濤分析,尤其是在提升供給方面,數字經濟能促進消費內部的優化和提升,很多產品應用了數字技術後變成了更吸引人、更能提升消費品質的商品;數字經濟能有效促進消費方式轉變,從線下轉為線上;數字技術能推動消費場景的營造,能提升消費品牌影響力;數字經濟還能促進縮小區域和城鄉消費差距。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沈建光認為,6月份經濟修復態勢強化,體現出我國經濟的韌性,但當前內外部仍面臨不少挑戰。在之前的實踐中,新型實體企業通過產業鏈、技術鏈、融資鏈,已經形成了融合發展的生態。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已連續數年穩居世界第二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一方面,數字產業規模持續提升。上半年,網上購物、遠程醫療等“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數字產業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電子信息製造業、軟件業、通信業和互聯網的收入總規模突破10萬億元,平穩向好發展態勢明顯,產業韌性持續增強。

另一方面,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提速升級。通過著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邁出更堅實步伐,“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縱深推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其中二季度新增項目700個。智能製造工程加快推進,孵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已經超6000家,服務範圍覆蓋90%以上製造業領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7%、75.1%,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進程進一步加快。

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進程中,湧現出了許多生動案例。比如,針對部分製造企業生產波谷導致產能閒置及算力資源浪費的情況,京東雲聯合江蘇智雲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移動等為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打造了“超級虛擬工廠”,已接入600餘家工業企業和46000多臺設備,打造了150多款爆款產品,實現3億多元的剩餘產能轉化,助力常州製造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打造優質產能,最終促進區域產業升級轉型。

“鏈網融合,是京東作為一家新型實體企業‘以實助實’的最佳實踐和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京東的鏈網融合通過貨網、倉網、雲網的深度融合,實現‘三網通’,保障供應鏈穩定性與可靠性,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京東集團副總裁曾晨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認為,京東等企業以供應鏈為基礎“以實助實”,可以提升產業效率、解決消費供給,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加快數字化轉型。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已從過去的突破技術瓶頸轉向更好對接需求、做好現實應用。數字經濟的參與主體更加豐富,構建數字生態圈必須打破數據孤島,打通企業、用戶、政府等主體之間的連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昊說。 (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11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水泥業錯峰生產緩解供需矛盾產量價格雙雙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