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盛
揚州瘦西湖堪稱我國著名的古典園林集群,沿湖大小宅園鱗次櫛比,趣園就是其中之一。
趣園原為鹽商黃履暹別業,初名黃園,包括四橋煙雨和水雲勝概二景:長春橋以東叫“四橋煙雨”;長春橋以西叫“水雲勝概”。因保障湖上虹橋、春波橋在其南,長春橋在其北,蓮花橋在其西,故有四橋煙雨之景。乾隆皇帝六下揚州時,曾四次前來遊覽。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皇帝御書賜名“趣園”。
並分別於1757年、1765年、1780年、1784年四次賜詩。每次吟詩作對,都不忘提到“趣”字:“何曾日涉原成趣,恰值雲開亦覺欣。”(1765年《趣園即景》);“日涉原成趣,別之十六年。景光仍似昔,歲月暗為遷。”(1780年《題趣園》);“沿堤柳葉護梅花,步入溪園清且嘉,此是揚州絲管地,可知日涉有陶家。”(1784年《趣園》);“借問何成趣,竹香留冬翠,梅野笑春開。半畝波不作,一奩影與陪。天然澄照處,五載偶重來。”(1784年《半畝塘》),津津樂道,“趣”味濃郁。
瘦西湖內現存乾隆題御碑“趣園”半塊,但殘碑原為雙面碑,留存半塊“趣”、 “園”兩字恰分在正背面,碑雖殘缺,但字體雄健豪邁、遒勁有力,整個石碑,雖殘猶美。
1960年秋,揚州市人民政府於舊址復建四橋煙雨樓,樓高二層,面西三楹,四面廊。進入二十一世紀,趣園的提升工程增其舊制。復建後的趣園在地形處理上將與瘦西湖風景區的山水環境融合,結合現有地形,有選擇地建設錦鏡閣、光霽堂,修葺四橋煙雨樓、叢桂亭、澄碧樓等建築,形成四橋秀色、水苑清音、綠楊澄碧等景點,並借用瘦西湖湖西小金山、徐園之景,營造出“何曾日涉原成趣,恰值雲開亦覺欣”的休閒環境。如今趣園集美景美食於一體,園林式餐飲成為瘦西湖東岸的一個網紅打卡地。
趣園景區北門上有乾隆御筆匾額,兩側懸掛對聯一副:
好悟滄桑鉅變,
可堪風物多情。
這副對聯內容源自晚清名士陳重慶題揚州小金山月觀聯:“今月古月,皓魄一輪;把酒問青天,好悟滄桑小劫;長橋短橋,畫欄六曲;移舟泊煙渚,可堪風柳多情。”只不過擷取了陳重慶長聯中的兩句,並將“小劫”改為“鉅變”,將“風柳”改為“風物”。由揚州當代書法家張佑平書寫。
從內容上看,借這副楹聯是趣園滄桑歷史的寫照,堪稱趣園之景的總綱。園林易建傳承難,趣園始建於乾隆年間,皇帝四次蒞臨是其鼎盛之期。嘉慶之後,趣園日漸荒廢。民國初年僅復建層樓,以四橋煙雨名之,惜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全廢,六十年代重建。本世紀的復建提升讓趣園重獲生機,佳景重現。可登樓遠眺,賞四橋煙雨;可漫步湖東,盡賞荷浦薰風;也可閣上迎客,閣下通舟;最受熱捧的當數身處美景園林品賞揚州美食,八方遊客絡繹不絕。一聯說盡趣園二百多年曆史,展示今日勝景無數,令人感慨萬千,倍加珍惜。
走進趣園,驀然回首,園門面南抱住上也懸掛一聯:
綠翦煙蕪翠,
紅吹雲樹高。
此聯出處為晚清文人劉淮年題月觀:“好句屬吾曹,幾度閒吟,正綠翦煙蕪,紅吹雲樹;憑欄剛落日,千年此地,有泉名第五,花種無雙。”也是從原撰楹聯中摘取一句,加工後成對。由揚州當代書法家朱福烓先生書寫。
這是一副寫景聯,且以色彩相對取勝,上聯言廣度,景區內外,綠霧成煙,滿眼青翠;下聯說高度,紅樹挺拔,高聳入雲,氣魄非凡。全聯意境優美,色彩似淡實濃,境幽景美,令人流連忘返。
在趣園大門兩側,懸掛一副楹聯:
停一處簫館最妙,
品幾款真味方安。
這是為趣園量身定製的對聯,內容契合揚州慢生活,且不落俗套。揚州曾是繁華地,幾處相思幾處簫。唐詩宋詞裡的揚州,有玉女教吹簫,有簫館寒窗,欲語還休。在園林深處,有美景相伴,聽簫聲悠揚,或撫琴一曲,可以染給自己的心慢慢靜下來。在這裡,靜靜感受最詩意的江南,感受獨特的文化魅力,品嚐美味的淮揚美食,領略唯美的園林風光。趣園美食,名不虛傳,一口入魂,一桌入心。許多遊客吃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可見對聯所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