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寂寞了

跟電話詐騙犯

煲電話粥

成對的碗

一個給了我

一個給了貓

起床了

但是在睡覺之前

並沒有什麼要做的

這是日本老人寫的詼諧小詩“銀髮川柳”。

他們幽默而心酸地講述老年生活的孤獨與寂寞,使得“銀髮川柳”在日本備受追捧,甚至傳到了中國年輕人的手裡,日本老人一度被贊為“白髮段子手”。

不過,現實顯然沒有銀髮川柳中打趣的那樣輕鬆。

在年輕人紛紛聲稱社恐,喜愛宅文化,以“享受孤獨”標榜自己豐富的精神生活和與眾不同的高雅品味時,孤獨正在蠶食著老人所剩不多的生命。

“如果孤獨分十個等級,孤獨地死去就是第十一級”

對於無人照料、獨自生活的老人來說,死亡是最觸手可及的東西。

在日本,約15%的老年人獨自生活,每週只與人進行一次談話。

根據日本2016年的《孤獨死的現狀報告》,僅僅在東京,“孤獨死”的老年人就從2002年的1364人躥升到2014年的2885人。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等待已死老人的往往是被遺忘在家中的角落,身體慢慢腐爛、發臭。最終,圍著他的只剩蒼蠅。

發現“孤獨死”老人遺體所需的平均時間,男性為23天,女性為7天。

在東京郊區,一位69歲老人的遺體過了3年,直到“交不起房費”才被發現。

3年後,自動扣除的房租和水電費耗盡了他銀行賬戶中的積蓄,房東叫來警察破門而入,才在廚房附近發現了他的遺骨。

90歲的伊藤千惠子請求對面大樓的一位住戶幫忙,每天清晨5點40分朝她的窗戶瞥一眼——那時她會準時把窗戶開啟,鄰居一旦發現窗戶關著就通知政府部門,“那意味著我死了”。

“孤獨死”成為老人們心底深藏的恐懼。當然,“孤獨死”也並不只發生在日本。

它極度真實地存在,並時時刻刻都有可能在中國老人身上發生。

△“孤獨死”老人的視訊報道

2017年上海紀錄片《上海獨居老人調查》就曾將鏡頭對準上海獨居老人。

“老年人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隨時隨地就嚥了那一口氣,嚥了也無所謂,就怕身邊沒人。”

但他們的恐懼一次又一次地被現實驗證。

2014年2月,廣東中山市民眾鎮接源村,一位60多歲的老年男性在家中死亡,一年後才被發現。

2015年11月,湖北省黃石市一名離休幹部被發現在家中死亡,這距他去世已經6年。老人生前沒有子女,也沒有結婚,一直獨居。

2016年5月,合肥市濱湖惠園小區一位70多歲的老人去世十幾天以後才被發現。

2016年11月,陝西西安城南小區裡一名70多歲的老人離世半個月後才被發現。

2017年8月,安徽蚌埠市一位六旬老人獨自死在家裡,一週後才被鄰居發現。

…...

一個個平淡中驟見驚心動魄的故事告訴我們:

年輕人根本無法意識到,“衰老”與“獨居”兩個詞語結合意味著什麼。

2017年12月,江蘇南京某小區,一位81歲的老人在去世後兩個多月才被發現,留下一封遺書:

“我於昨晚(農曆八月十五)走了,走時心如止水……”

“當你接到通知回來辦喪事,首先將床頭櫃中鑰匙放在身上,再放水拖乾淨地面浮灰(不能掃),而後用溼抹布擦去桌椅凳上的灰塵,開窗通風,才不會染病……”

中國老人的孤獨,往往與貧窮相連。

知乎網友@風的樣子曾記敘了一個令人心碎的農村老人的故事。

這個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父母兄弟全部離世了,哥哥有個女兒,不過是過繼過來的,跟他完全沒有血緣關係,按我們那邊的習俗,是沒有撫養義務的;他自己孑然一身,倒也沒有好吃懶做,村裡有補貼,他自己種地,採些山貨勉強餬口

……

他子侄輩的鄰居曾經給了他一個手機,那時候他已經病的很厲害了,村裡把他送到醫院,他又自己偷跑回來。他沒有那麼多錢付醫療費用,也不好意思找村裡鄰里,他還是想死在自己家。

爸爸說有段時間他每天走幾十裡的山路去縣城給他的手機充電。因為他自己家裡沒有電,去別人家充電大概捱了誰家的白眼,就自己去找縣城的有公用充電的地方;村裡的那輛麵包車不敢載他,怕他死在自己車上。

……

後來他病得厲害,受不了了,就自己去了醫院,沒多久就去世了。

……

他死後不久,政策下來,村裡修了居民點,把村裡沒有建房子的人聚到一起,給他們建了房子,讓他們住在一起。

我想他應該再堅持一段時間,也許就可以和這些人一樣,住在寬敞明亮的大房子裡,有電,有電視,有充電的地方;可我又為他慶幸,終於死了,不然一個人要怎麼熬過那麼孤單艱難的日子。

是啊,中國的老人們要怎麼熬過那麼孤單艱難的日子?

2014年,在2.12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中,按各省不同的相對貧困標準來算,貧困老人數量多達8959萬。

也就是說,貧困如影隨行地包圍著近一億的中國老人。

其中,農村老人顯得更加無助。

在統計中,城鄉差異十分顯著,城鎮老年人收入是農村的兩倍多。

這意味著,當“養兒防老”對大多數城市老人來說更多成為了傳統觀念的回聲,農村老人卻還不得不在吃穿用度依附於子女。

未婚未育、子女早亡或不孝,都將他們拋入無法掙脫的死亡泥沼。

中國人民大學釋出的調研報告顯示,有41.2%的農村老人仍要靠勞動收入養活自己。

一旦生病,他們便走投無路。

疾病將瞬間剝奪他們在困境中掙扎自養的能力,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絕望中,自殺是老人最後的選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資料,在中國,每一萬名70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五人選擇自殺,是肝癌發病率的兩倍多,在174個受訪國家中排名24位。

其中,農村老人又是自殺的“主力”人群。

我在看過很多新聞之後發現,程式設計師自殺、研究生跳樓、花季少女結束生命的故事一經揭露便轟動全網......

相比起來,貧苦老人消失得無聲無息。

武漢大學針對農村老人自殺的調查揭開了一個又一個堪稱慘烈的故事:

行動困難的老人無法站在板凳上懸樑,只能在窗戶上架一根繩,蜷起雙腿吊死;

一位老人要自殺,擔心無人埋他,自己在地裡挖了個坑,躺在裡面邊喝農藥邊往身上埋土。

只要滿足三個條件:

經濟條件差

生活不能自理

子女不能贍養

人老了就靠三個“兒子”——

藥兒、繩兒、水兒

分別指喝農藥自殺,上吊自殺和投水自殺。

其中最讓人心寒的,莫過於“兒孫滿堂,依然孤獨”。

武漢大學劉燕舞教授曾在《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在外打工的兒子請了七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兩三天過去,父親仍沒去世。

兒子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 ?我就請了七天假,是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

老人隨即自殺。

也許你會說這個故事太過極端,但事實是,子孫滿堂卻無人贍養老人的社會新聞從未間斷。

老話說,“娘給兒子一輩子,兒子給娘一棍子”。

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付出似乎永遠不對等,這也被稱為“代際剝削”。

即便將老人接到城市同住,滿足老人的物質需要,又有幾個兒女不曾給老人精神上的忽視?

我很小的時候看過一個春晚小品,至今記憶深刻。

兒子因為孝順把老趙接到城裡生活,剛一進城,左鄰右舍都不認識,老趙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啞巴”了,所以整天悶悶不樂,甚至僱人“陪自己嘮嗑”。

小品一開場,趙本山飾演的老趙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腦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對!追求了一輩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麼?答:幸福就是遭罪!”

老趙的生活可能反映了大部分進城與子女共同生活的“漂族老人”的困境。

“身在城市,心在老家”的他們由於不習慣城市“人多車多規矩多”,終日守在百平米的家中,淪為“精神空巢”。

而翹首期盼一整天,終於盼到子女下班,孫子孫女放學,卻發現孩子們全在低頭面無表情沉浸於電子產品,成為老人情緒的爆發點。

當然,老人進城並不全是來“享福”,他們大多承擔著做家務、帶孩子的重任。

“感覺退了休,我就是不掙錢的保姆。在老家只照顧老頭子一個人,到北京卻要照顧4個——兒子、兒媳加上孫子孫女。到了北京,一點都沒有養老享福的感覺。”

一位“漂族老人”這樣說。

今天的文章可能過於沉重了,不知道大家還願不願意面對一個更恐怖的事實:

新中國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期(1952)出生的人口已經步入老年。

第一批獨生子女(80後)的父母也已經步入老年。

與此同時,“二胎”政策放開。

這些加起來,共同意味著,80、90後將承擔前所未有的“上有老下有小”壓力。

國際上對於老齡社會有一個通用指標:

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7%為老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達到14%為老齡社會(aged society),達到21%則為超老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

根據這個指標,中國在2000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2018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所佔比重已經達到17.88%,近2.5億人,65歲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1.94%,約有1.68億人。

按照這個趨勢,中國將在2040年左右不可逆轉地進入超老齡社會。

如果今天的中青年不關注養老問題,當我們老去,只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若機構不夠完善,產業不夠成熟,即便有錢也很難買到老年生活的幸福安寧。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引起大家的焦慮。

事實上,在養老問題上,政府早就絞盡腦汁。

中國政府從2013年起正式建立了養老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標誌是同年釋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這個檔案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對此進一步做了要求。

技術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多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2018年1月,北京首家智慧養老示範驛站正式投入使用。可穿戴式智慧終端、APP雲平臺智護服務、7*24小時呼叫中心客服……

“智慧養老”雖然還未發展成熟,但或許是一線機遇。

前段日子登上熱搜的“90後住進養老院”也展示了一種新模式:

杭州一家養老院推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志願服務專案,年輕人可租住養老院的部分房間,月租僅300元,但每人每月要為老人提供20小時的志願服務。

智慧養老更多保障老人的健康安全,社群養老則提供了精神關懷。

這些可能並不足夠,但至少,已經是個不錯的開始。

未來,希望“老有所終”不再是一個美好的願景,而是一個可以觸及的現實。

今年,國際老人日的主題是“年齡平等之路”。

養老,絕不是讓老人以“次等公民”的身份和地位勉強生存,老人的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同樣重要,他們應該有與青壯年平等的生活品質。

看看92歲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約翰⋅古迪納夫,他還說要再工作5年,102歲再退休!

參考資料

[1] 中國老齡協會官網 http://www.cncaprc.gov.cn

[2] 2013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

[3] 2015年中國家庭發展報告

[4] Stonegate官方網站 https://stonegatesl.com/one-is-the-loneliest-number-combating-senior-isolation/#targetText=For%20America's%20over%2D65%20population,San%20Francisco%20(UCSF)%20study.

[5] 中國青年報相關報道 http://zqb.cyol.com/html/2018-03/29/nw.D110000zgqnb_20180329_1-06.htm?from=timeline

[6] 簡書《中國將成為下一個“孤獨死”大國嗎?》 https://www.jianshu.com/p/9a9f776de97d

[7] 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

[8] 李軍, 王麗民. 中國老年人的收入狀況——基於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資料的分析[J]. 老齡科學研究, 2018, v.6;No.61(06):5-19.

[9] 中國統計年鑑(2016).

[10] 新京報網,《中國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70歲以上自殺老人是年輕人十倍》

http://www.bjnews.com.cn/graphic/2017/09/09/457449.html

最新評論
  • 1 #

    如果子女沒能力,自己養老不也是給子女添麻煩,故,我若將給子女從精神到肉體增加煩惱,那就是互相折磨,那就會選擇自了。這個我曾經和兒孑說過。唯一的希望就是國家能出臺安樂死。

  • 2 #

    再在上海打拼幾年存點錢後回家給爸媽養老,要天天在一起孝順他們,給他們做好吃的,逗他們開心。

  • 3 #

    老年人好騙保健品大有市場!

  • 4 #

    現在不是八零九零後,上有老下有小,而是六零七零後上有老下有小。六、七十歲的伺候八、九十歲的,還得帶一、兩歲的孫子。那才是累。

  • 5 #

    多建點工薪階層能住得起、住得進的養老院,養老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 6 #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7 #

    幹活的買養老險不夠吃飯,不用幹活的帶有養老險吃不完。

  • 8 #

    其實安樂死也挺好的,唯一希望國家出臺安樂死

  • 9 #

    這是一個孩子或者是沒有孩子的慘景。

  • 10 #

    感覺不好了先去把從前的恩怨解決了吧。要不就太遺憾了。

  • 11 #

    更多的發生在家醜不可外揚的落後國家!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生薑吃不完,這樣儲存保證不幹癟,吃的時候和新買的一樣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