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王國,簡稱巴林。位於亞洲西部,為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鄰近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巴林屬熱帶沙漠氣候,石油是其國家重要的經濟的支柱。阿拉伯人大約佔60%,巴林75~80%的居民住在城市裡。
伊斯蘭教為巴林的國教,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巴林原為英國殖民地。
巴林簡史
1971年8月15日宣佈獨立,首都麥納麥(Manama)。巴林,在阿拉伯語中意思為"兩股水源,兩個海"。自1933年發現石油後,巴林BH Bahrain成為海灣地區最早開採石油的國家,海灣地區銀行和金融中心。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巴士拉省的一部分。1507-1602年被葡萄牙人佔領。1602-1702年被波斯人統治。1703年趕走波斯人,宣佈獨立。1820年英中國人入侵,強迫其簽訂波斯灣總和平條約。1880年和1892年英國又先後迫其簽訂政治、軍事條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33年英國攫取了巴林石油開採權。
1957年11月,英政府宣告巴林是“英國保護下的獨立酋長國”。1971年3月英國宣佈,英同波斯灣諸酋長國簽訂的所有條約在同年年底終止。1971年8月14日,巴林獲得完全獨立,改巴林酋長國名為巴林國。
2002年2月14日,巴林酋長國改國名為“巴林王國”,國家元首埃米爾改稱為國王。現政府為君主立憲。由元首授權“國務會議”掌理行政。巴林對外號稱中立,參加不結盟國家組織。巴林國土面積767平方公里,人口大約156萬。雖然領土比較小,但還有6%左右的領土與卡達存在爭端,主要是在祖巴拉和海瓦爾群島兩地。
巴林在世界經濟中產業什麼水平?
2019年,巴林經濟總量為389.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大約2601億,相當於四川省宜賓市的經濟總量。
巴林2019年人均GDP高達23734美元,摺合人民幣大約15.8萬。(IMF資料),事實上,超過2萬美元人均,巴林已經達到發達國家門檻。
巴林人均國民收入:2019年巴林人均國民總收入為22110美元,相比2018年增長了210美元;與2010年人均國民總收入資料相比,近十年人均國民總收入資料增長了3140美元。22110美元,相當於人民幣大約14.7萬,月平均收入12000多人民幣。
巴林是中東地區首個後石油經濟的島嶼國家。所謂 後石油時代,是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成長和發展時期,也是石油替代產品的培育、成長和發育時期。
巴林是位於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由於國土小,石油儲量比較有限,巴林早已就開始了戰略經濟轉型,石油收入佔比為20%左右。
巴林自從開採了中東地區的第一口油井以後,經濟迅Sagitar飛,然而巴林並沒有完全依賴石油,而是制定了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戰略。
巴林是波斯灣沿岸諸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為了應對未來的油價下跌或石油枯竭對經濟的打擊,伊薩·本·薩勒曼埃米爾開始未雨綢繆致力於經濟多元化發展,尤其在巴林實行免徵銀行稅收、並且鼓勵外資開辦銀行等優惠政策後,巴林迅速發展成為海灣地區的金融中心。
巴林先後在金融業、旅遊業投入的巨資,使得巴林的金融業利潤超過了石油;同時巴林政府針對鋁資源豐富的特點開建鍊鋁產業,加大資金力度扶持石化工業、造船業,增加對服務業和旅遊業的投入,吸引和鼓勵外商投資。
特別指出的是,巴林吸引外資的投資環境擁有三大優勢:
一大優勢:巴林的商務成本低。原因是巴林無營業稅、無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即使普通商品關稅也在大致在0—5%之間,並且貨物進出口自由,不存在外匯限制,並且允許外國資本100%獨資設立企業。
二大優勢:巴林的勞動力素質很高。巴林曾經是海灣地區的教育中心,英語作為商務語言被廣泛使用。巴林政府還專門設立了勞務基金,為包括外國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提供員工培訓。巴林法規十分健全,經濟政策透明,對外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都較高,這都為其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三大優勢:巴林較為開放。相比其他阿拉伯國家,,婦女擁有平等的權利。在巴林的政治及經濟領域都活躍著一大批女性,無疑這打消了外國女性進入巴林工作生活的顧慮。
除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外,巴林政府同時也對生活必需品進行價格補貼,實行限價零售,國內通貨膨脹率一直較卡達、阿聯酋都要低、並且維持在較低水平波動,也使得巴林的商務成本低於迪拜、卡達等周邊中東市場。
值得一提的,巴林的旅遊業每年接待的遊客接近1500萬左右,旅遊收入成為巴林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經濟轉型獲得成功。巴林的人類發展指數在世界排名第44位,也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高收入經濟體。
巴林還居安思危制訂了21世紀經濟發展戰略,巴林的戰略性目標是要將國家建設成為海灣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三個中心”:一是金融服務中心;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合作中心;三是國際會展中心和技術培訓中心。巴林奉行比較自由的經濟和金融政策,而走多元化發展之路是巴林明智的戰略,是巴林政府未雨繆綢、深謀遠慮的結果。
巴林經過戰略性轉型,因此成為整個中東地區產業轉型最成功、經濟發展最健康、產業結構最合理、最不依賴石油的中東國家。
由於 巴林屬於熱帶沙漠氣候,夏季平均氣溫35℃,冬季氣溫16——24℃年平均降水77毫米。
高溫且少雨,這樣的地區建資料中心的確令人疑惑。巴林高層推介說:巴林具有高度連通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框架,以及地區最低的營商成本。
若從地理位置上看,巴林是海灣六國成員國之一,被認為是“海灣門戶”,把企業將資料中心建在巴林,可有效輻射整個中東地區。比如中國的華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CIMC)、中國中東投資貿易促進中心等在內的很多中國企業都已選擇了巴林。
從中東經濟環境看,中東地區正處於大規模的數字化程序中,對資料中心的需求尤為旺盛。再加上中東屬於傳統的石油能源地區,中東主要國家普遍性在進行多元化的戰略經濟轉型,目的是擺脫對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的嚴重依賴。由此,中東能源大國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國都制定了十年的經濟轉型計劃,都把數字化經濟納入國家發展戰略。
由此,資料中心巨大的市場需求與現階段市場供給的嚴重缺乏使得中東地區成為全球數字化發展最有潛力的區域之一。根據權威機構預測顯示,中東的雲流量增長率將在2019年將達到41%。
巴林高層 表示,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巴林的優勢明顯優於其他中東國家。相對於近些年才開始嘗試戰略性經濟轉型的中東國家,巴林未雨綢繆早在20多年前就開始走出第一步。
比如目前巴林的石油天然氣行業只佔GDP的不到20%,而金融服務卻佔到了更高的比例。巴林目前主要是把這種創新力量更多地投入到數字化經濟,特別是金融科技領域。
從基礎設施方面來看,在《全球聯接指數2018》中,巴林的全球聯接指數表現超出全球平均水平,巴林的移動寬頻使用者數和計算機家庭滲透率獲得滿分,光纖到戶、4G覆蓋率和網際網路頻寬方面也表現非常好。
巴林政府通過大力扶持,已建立了很多資料中心。巴林高層表示“希望將巴林打造成區域,乃至世界級的資料中心”。巴林目前正在全面地鋪開5G,該國電信運營商VIVA與華為在今年2月份簽署了5G全國覆蓋服務MoU。
在巴林的政策層面,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法規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比如巴林推出的雲優先(Cloud First)政策,將政府部門數字化,整個搬到雲伺服器中去,通過部署雲服務降低運作成本,提升安全性和效率,為公眾提供優質的服務。
巴林之前通過的資料主權法,將資料儲存在巴林的企業面臨與資料相關的任何爭議時,只受自己國家的法律管轄。這一法規目前已經實施,並已與科威特簽署了協議。
巴林已經開始發展雲服務並打造資料中心。AWS在巴林的資料中心正在建置中,這也是AWS在中東的第一個資料中心,未來兩年內將有一個區域在巴林上線。華為也已經簽約,在巴林建立一個電力容量為1.3兆瓦的資料中心,供當地電信供應商Batelco公司使用,資料中心預計建設等級Tier 3。
巴林的經濟受益於前些年全球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巴林在短短數年內就獲得了驚人的巨量財富,從貧窮落後的遊牧國一躍升級到了現代化的富裕國家,石油帶來豐厚的收入是哈利法家族對巴林持續統治的基礎。
伊薩·本·薩勒曼埃米爾同時也構建了一整套覆蓋全國的豐富的福利體系,比如三免費: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交個人所得稅、並且政府提供廉價住房等惠民舉措幾乎是一應俱全。
巴林實行免費教育和普及9年一貫制的中等教育制度。
巴林的教育宗旨是普及和完善教育種類,提高教學水平。巴林大學和阿拉伯海灣大學(由海灣合作委員會資助)分別於1978年和1987年建成開學,還有一所成人教育中心。
巴林的文盲率為4.9%,15至25歲青年受教育率達到99%,是中東海灣地區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
巴林全國實行免費醫療政策,特別是居民衛生服務普及率達100%,人均壽命73歲。有公立醫院8所,醫療中心41所,醫護人員2000餘人。
巴林政府激發阿拉伯女性在科技領域的潛力
EDB觀點認為,消除女性創業的高傳統壁壘能夠使整個經濟受益。麥肯錫報告稱,到2025年,僅提升女性就業率一項就可以為中東地區的GDP貢獻高達6000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事實充分證明,女性企業的生產率比男性企業高出近1.7倍,根據統計,針對女性企業的每一美元資金投入都能夠獲得雙倍的收益,並且中東地區的所有人都能因女性企業獲益。
EDB援引資料顯示,在阿拉伯世界,三分之一的科技初創企業由女性領導。這個地區的比例遠遠領先於矽谷,在那裡僅有17%的企業由女性主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顯示,全部中東地區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女性從事科學研究的比例也在不斷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理工學科、農業學科畢業生中佔到了34%到57%。報告稱,保守的價值觀阻礙了教育獲得轉化為勞動力。
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得女效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好居家時間。阿拉伯女性無需離開他們的住所,就可以運營時尚美容品牌、社交媒體服務、軟體開發公司以及經紀業務應用。
巴林政府為女性創業者制定了一整套行動方案,並且在政策、低成本的基礎設施、啟動資金和人脈關係各方面提供協助。
巴林政府為實現“2030年經濟願景(Economic Vision 2030)”,將女性需求納入國家戰略,包含在政府行動計劃中。巴林也在積極推動政府部門與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伙伴,比如建立了價值1億美元的“巴林女性發展組合基金(Bahraini Women Development Portfolio Fund)”,幫助她們開創自己的商業專案。
在聯合國總部召開的第63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上公佈的資料顯示,巴林已在企業所有權方面實現了性別平等。該國商業註冊登記的企業當中的49%由女性擁有。
巴林旅遊業:著名的巴林三大景,就是“三個一”:
一座橋:法赫德國王大橋連線沙特和巴林。
一口油井:中東的第一口油井。
一棵樹:生存在荒涼戈壁灘上一棵孤零零的樹,據傳樹齡200年以上,依然枝繁葉茂。這是巴林最大的一個古樹,頑強生存幾百年,尤其是在沙漠地區。據當地的說法,這顆“生命之樹”種植於1583年,一直生存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