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 李亞南)艾滋病(AIDS)曾經是最令人恐懼的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入全球十大健康威脅。專家指出,當前,艾滋病已經可以成為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可防可治的慢性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複製,長期把病毒控制在低檢測線以下,HIV感染者需嚴格遵循“依從性原則”,加強長期規範治療。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球約有379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稱,截至2018年底,中國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約125萬,估計新發感染者每年8萬例左右。2012年至2018年,中國艾滋病的新發例數和死亡人數均呈逐年上升趨勢。
為實現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已提出到2020年實現“三個90%”的目標,即9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己知情,90%確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獲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以及90%接受治療者體內病毒受到抑制。
陸軍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軍感染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醫學病毒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毛青指出,HIV感染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複製,長期把病毒控制在低檢測線以下,以儲存和恢復感染者免疫功能,從而降低艾滋病相關發病率和傳染率。
據介紹,第一個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由於僅靠單一的藥物並不能很好解決HIV感染的問題,症狀一度得到控制的感染者,血液裡的病毒水平很快就重新上升,而且病毒還會發生突變,以抵抗藥物作用。隨後,一種全新的策略——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ART)被提出,也就是後來俗稱的雞尾酒療法。感染者如果使用三種以上不同機理的藥物聯合抑制病毒,就有望超越HIV病毒的變異速度。長期接受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可以控制病毒複製,讓體內的病毒載量降低到檢測不出的水平。
目前,HIV感染尚不能治癒。感染者需要終身服藥,實現長期的病毒抑制,服藥的依從性至關重要。2006年,全球首個用於HIV感染完整治療方案的口服單一片劑藥物獲批,革新了HIV的治療。2018年,比克恩丙諾片作為基於整合酶鏈轉移抑制劑的體積最小的三聯複方單片製劑問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藥學部副主任朱曉虹表示,HIV感染者需嚴格遵循“依從性原則”,即每天需要定時且終身服用藥物來抑制體內的病毒。複方單片劑藥物體積小,服藥簡便,能夠提供較好的依從性,感染者一天只需服用一片藥。
專家指出,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髮展,HIV已經從過去的“世紀瘟疫”逐漸變為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現在的感染者若能被早期發現並進行規範有效的藥物治療,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當前,HIV感染者已經不再滿足於病毒抑制的治療目標,越來越多人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國際和國內的專家學者呼籲將“確保90%的病毒載量抑制者具有良好的生活品質”納入控制艾滋病的第四個“90”目標。
毛青指出,過往研究顯示,藥物不良反應與HIV感染者的生活品質、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評分呈顯著的負相關,選用安全性更高、不良反應更少的藥物,可有效提升感染者生活品質。此外,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可影響感染者依從性與耐藥性,對長期治療的成功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