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地區掀起民族解放運動浪潮,非洲各國在亞洲獨立運動勝利的鼓舞之下,全面爆發了民族解放鬥爭,擺脫了殖民體系並先後取得獨立地位,而北非地區的蘇丹就在其中。
蘇丹獨立後,成為了非洲大陸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約達250萬平方米。原以為其建國後會利用自己的版圖及資源優勢發展經濟,讓蘇丹擺脫貧困。可意想不到的是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南北內鬥上。
▲蘇丹南北分佈圖
因歷史、種族、宗教及國家認同等問題,蘇丹南北部的關係一直是長期對立的狀態。所以獨立沒多久,蘇丹就陷入了政局動盪的局面。南北部地區因矛盾紛爭,爆發了兩次南北內戰。
內戰帶來的結果是南部自立門戶,宣佈成立南蘇丹共和國。而蘇丹從此被分離出近1/4的國土,不僅從非洲第一大國退至第三,還徹底改變了政治版圖,對政治、經濟以及國際關係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蘇丹南北分裂後,阿爾及利亞成為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究竟,蘇丹南北部存在什麼樣的歷史紛爭,為何會爆發內戰?而南蘇丹又是怎麼獨立出來的?
一、阿拉伯帝國同化,蘇丹南北出現差異蘇丹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十字路口,歷史上曾是非洲與地中海世界,及亞洲聯絡的走廊,所以具有傳統、風俗、宗教等多元文化混合的特徵。就連生活在當地的古代居民努比亞人,也是由非洲土著黑人和亞非混血結合而來的。只不過這樣的種族構成,在阿拉伯帝國入侵埃及之後就發生了變化。
▲努比亞人生活區域主要集中在蘇丹北部,以及埃及南部
阿拉伯帝國佔領埃及後,2次南下對蘇丹的努比亞基督教王國發起進攻。但努比亞人的抵抗,使得阿拉伯入侵蘇丹的行動並沒有像佔領埃及那般順利,所以他們在確定攻取蘇丹無果之後,便與其簽訂了《巴克特條約》。
條約中規定阿拉伯不再入侵努比亞,但也要求努比亞每年向埃及輸送一定數量的奴隸,並保持正常的自由貿易往來。該條約的簽訂,給兩個民族之間帶來了600年的和平,但對於努比亞人來說,它其實存在著bug。因為允許自由貿易往來,就相當於給阿拉伯開了蘇丹的大門。
很多阿拉伯商人開始移民定居蘇丹,他們不僅在當地建立清真寺傳播伊斯蘭教,還和努比亞人結合成了新蘇丹人(阿拉伯人是白種人),所以蘇丹其實正走在被阿拉伯伊斯蘭化的程序上。發展到後面,蘇丹的北部民族幾乎大換血,不僅整個被伊斯蘭文明覆蓋,還誕生出了多個伊斯蘭教王國。
▲阿拉伯商人建立清真寺
至於蘇丹南部,阿拉伯人適應不了南部的熱帶雨林氣候,所以移民區域都在蘇丹北(熱帶沙漠),而且南部部落也一直對其敵意很深,所以沒有阿拉伯化他們。久而久之,兩地就形成界限分明的宗教及種族文化,這也是南北差異最初形成的原因。
但到了13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被蒙古帝國所滅,埃及在其分崩離析之後,又經歷了馬穆魯克王朝歷時200多年的統治。只是後來西亞地區升起一顆“新星”,這顆新星的介入,不僅終止了馬穆魯克王朝對埃及的統治,還拉開了蘇丹南北關係分歧產生的序幕。
▲馬穆魯克王朝是外族奴隸建立的伊斯蘭教政權,以突厥人為主
二、奧斯曼帝國佔領埃及入侵蘇丹他就是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崛起之後,把擴張目標投向了非洲,與亞洲相鄰的北非地區,自然就成為其首要擴張區域。所以他們向地處北非的埃及發起了戰爭。馬穆魯克王朝最終因抵擋不住攻擊,全軍覆沒走向滅亡,而埃及便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行省。
奧斯曼帝國佔領埃及之後,除了派任總督管理,還扶植起一批前王朝(馬穆魯克)的貴族,讓其擔任各州州長,作為自己的儲備僱傭軍用。雖然當時的埃及統治者是總督,但大部分州長都有世襲兵權,所以時間一長他們就變成了埃及的實際控權人。
這種情況在法國遠征埃及之後,就發生了改變。因為拿破崙在金字塔戰役當中打敗了馬穆魯克軍閥集團,州長勢力被大大削弱,而奧斯曼帝國則趁機對法宣戰,收復了埃及。但比較滑稽的是,奧帝並沒有在法國撤出之後恢復對埃及的統治,而是被迫任命了新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帕夏”。
▲金字塔戰役
為什麼是被迫呢?因為阿里才是這場“埃及收復戰”當中的程咬金。他原先是奧帝的僱傭軍,因抗戰法國有功被升為將領。後來法國撤出之後馬穆魯克勢力又捲土歸來,開羅人民不滿其暴政爆發了起義,阿里則趁勢加入起義當中,併成功帶領他們脫離了馬穆魯克的統治,所以他是先被埃及人民擁戴為總督的。
奧帝最後只能被迫承認其總督地位,任由他建立埃及行省的割據王朝“阿里王朝”。所以當時的埃及名義上雖屬於奧斯曼帝國,但實際已經是事實獨立了。
▲阿里帕夏是埃及行省總督,也是阿里王朝的創立者,被稱為現代埃及的奠基人
阿里上位後開始血腥鎮壓馬穆魯克軍閥,雖然有大部分被其殲滅,但還有一部分殘餘勢力跑到了蘇丹避難,並在蘇丹北的尼羅河沿岸城市建立起據點。
而此時的埃及一直在做近代化改革,正發愁境內缺乏可以維持工業發展的礦產資源,結果馬穆魯克的逃亡事件,正好給了阿里肅清的藉口去入侵蘇丹。因為他一直認為,蘇丹有著非常驚人的黃金儲量及工業資源,非常適合埃及的工業化程序。
▲籌劃改革的阿里
1820年,阿里以奧斯曼帝國的名義入侵佔領了蘇丹,並在完全征服蘇丹北部及中部地區之後,組建了統治蘇丹的土埃政權。蘇丹南部一直是埃及的心病,阿里為了解決掉南部問題,讓當時的蘇丹總督在南部徵召奴隸入伍。一方面可以滲入勢力,另一方面還能把他變為兵源地,壯大埃及的軍隊。
所以土埃當局聽從了阿里的指揮,先是利用繁重稅收進行徵召,承擔不了稅賦的人就用等價的奴隸替代,但後來這樣的方式已不能滿足埃及的軍隊建設。所以為了保證奴隸供應,他們開始在南方展開了獵奴行動,而這一行動為今後蘇丹南北的關係衝突帶來了深遠影響。
三、奴隸貿易盛行,南北地位差距拉大為了獲取更多黑奴兵力,阿里不斷向土埃當局施壓,並讓其組建探險隊去探尋尼羅河源頭。在其壓力之下,土埃當局開啟了南下探險活動,並在探險的過程當中有了意外的發現。他們在多次深入白尼羅河上游地區之後,發現了數量驚人的大象,這代表著他們可以通過象牙貿易去獲取財富。
除了發現象牙以外,此次的南下探險也變相的開闢了白尼羅河航道,再加上同隊的探險家為此發表過文章,所以蘇丹南部一時間“人氣高漲”,湧入了大量的外族人口,尤其是蘇丹北部的阿拉伯商人。最後南部在象牙貿易的推動下,徹底淪為一個巨大的黑奴倉庫及原料商品市場。
▲白尼羅河具體位置
象牙貿易興起之後,蘇丹北部阿拉伯人與南部土著黑人之間的關係,就產生了巨大變化。因為象牙貿易催生的,是大規模的奴隸貿易。
圍捕大象是需要僱傭武裝人員的,北部阿拉伯商人為了抵消掉佣金,通常會用奴隸去支付。所以為了降低成本,獲取更多奴隸和財富,他們開始參與進獵奴行動當中。不僅把獵捕到的南方黑奴賣給埃及編入軍隊,還會留下一部分販賣給自己人,充當妻妾、農夫及苦力的角色。
▲阿拉伯人販賣黑奴
除了親自參與獵奴之外,他們還會利用南方部落之間的歷史恩怨挑撥離間,發動一方對另一方展開獵奴行動,然後自己再坐享其成。所以當時有很多蘇丹北的阿拉伯人因此而致富,但南部的土著黑人卻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其傳統部落社會結構因人口大量流失,被推向了解體的境地,甚至一些地方的黑人已經開始出現絕跡跡象。
正是這段可恥的奴隸貿易歷史,造就了蘇丹南對蘇丹北深重的歷史積怨,也為今後南北方的敵對關係埋下了種子。
四、英國分而治之,南北矛盾加大蘇丹奴隸貿易的繁榮景象,很快就引起了英國的注意。因為以英國為代表的殖民國家,早在19世紀初期就已經通過了禁奴貿易的法令,所以對於非洲東北部的販奴形勢,他們感到震驚,便把禁奴重心放在了非洲地區,尤其是蘇丹。
在英國等國際勢力的施壓之下,土埃當局開啟了打壓奴隸貿易的行動。但這項行動嚴重危害到了北部阿拉伯商人的利益,因為他們靠的就是販賣南部黑奴維持生計,政府的打壓政策相當於砸了他們的飯碗,再加上埃及一直都在苛捐雜稅,所以他們在承受不了賦稅,及不滿當局政府的壓迫之下,爆發了馬赫迪起義。
▲馬赫迪起義
馬赫迪起義推翻了土埃當局的統治,而這一時期的埃及剛好在走下坡路,因為歐洲殖民列強掀起了瓜分非洲殖民地的浪潮,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更是讓他成為了爭相搶奪之地,所以1882年9月,埃及被英國攻陷佔領,進入了埃及英治時期。
英國在拿下埃及之後,緊接著就入侵佔領了蘇丹,並且在蘇丹由誰管理的問題上決定與埃及共管,雙方為此簽訂了《英埃共管協定》,不過埃及只是名義上的共管者,實際管理者還是英國。
英國在蘇丹建立英埃政府之後,對其採用了分而治之的管理方式。先是把南北之間的聯絡隔絕起來,嚴控進入南蘇丹的人口。並且在語言方面要求南方人講英語,在宗教方面則允許南方宗教多樣性。
至於北蘇丹,除了強調穆斯林為正統宗教外,他們還將教育、經濟的發展重心都集中在了北方的喀土穆地區(蘇丹共和國首都),並且開放南方資源,讓商人從合法貿易中獲利。
蘇丹北方在這樣的政策當中,逐漸復甦經濟。而南方卻相反,他們的貿易仍然掌握在北方人手上,而且英埃政府僅僅只是在南方建立了法律和秩序,所以長期發展下來,南北出現了嚴重不平衡的現象。
英國對蘇丹分而治之的管理方法,不僅只是加大了蘇丹南北方之間的隔閡和差異,還影響了蘇丹獨立之後對共同國家的認同意識。
▲英埃管理時期的蘇丹地圖
五、南北內戰爆發,南蘇丹公投獨立一戰結束後,蘇丹國內興起了民族主義運動,北方人為了建立一個完整的伊斯蘭國家,開始反對英國的分而治之政策,甚至還有一部分“親埃”激進派要求併入埃及,建立大尼羅河國家。所以英國為了壓制激進派,妥協同意蘇丹建立自治政府,不再堅持南北分治。
結果蘇丹建立自治政府之後,不僅提出採用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還將南方政府的主要職位全都換成北方人,而任職的黑人只有區區幾名,所以南方民族主義者,在不滿北方的打壓政策下發動了軍變,這也是蘇丹第一次南北內戰的導火索。
儘管蘇丹自治政府在鎮壓軍變之後,向南方人承諾獨立後會實行聯邦政府制,但等到蘇丹正式獨立之後,他們卻食言了,沒有給予南方任何的自治權,所以在南北局勢逐漸緊張,以及南方人長期積壓的不滿情緒下,蘇丹爆發了第一次南北內戰。
第一次內戰帶來的結果是尼邁裡(蘇丹第一任總統)政府為結束內戰,同意南蘇丹自治,並與其簽署了和平協議《亞的斯亞貝巴協定》。結果沒消停幾年,他們又宣佈實施南油北運政策,並且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伊斯蘭教律法。
▲南蘇丹獨立
尼邁裡的做法徹底將南方人激怒,他們組建了蘇丹人民解放軍去對抗中央政府,所以蘇丹又在1983年爆發了第二次內戰。對於蘇丹內戰,當時的國際社會是怎麼看待呢?剛開始,美國因反恐問題對蘇丹實行過孤立遏制政策,但後來又出於對石油儲量的考慮,他們想把蘇丹變成自己的能源供應地,所以就又轉變政策介入了蘇丹南北內戰當中。
所以蘇丹南北方最後在美國的干預下,於2015年達成了《全面和平協議》,結束了這場長達22年的第二次內戰,並在6年過渡期之後完成了南方公投,南蘇丹走向獨立建立南蘇丹共和國,而南北蘇丹也正式走向分離的關係。
【參考文獻】① 蘇丹南北分離原因研究 文丨董捷卡 浙江師範大學② 蘇丹土埃時期的奴隸問題研究 文丨成飛 西北大學
喜歡我們,請為我們投上寶貴的5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