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妃復位了。華妃娘娘這帥氣、媚氣又霸氣的甩披風動作實在是太養眼了,我看的不多,也就來來回回看了十來遍吧。
甄嬛剛剛回去將皇上寫的“花好月圓人長久”的字帖掛好,小廈子就過來傳話,說皇上在養心殿動大氣了。
甄嬛連忙趕到養心殿,一問蘇培盛,原來是敦親王又上旨請封他的母親。
人心不足蛇吞象呀!
皇上剛剛封了敦親王的一雙兒女,敦親王又來為他的母親請封,這樣自抬身價,簡直居心叵測。
其實收到這樣的奏章,皇上如果想不答應,根本就不需要動氣,直接駁回去給敦親王一個硬釘子碰就可以了。
就是因為現在朝局危難,錯綜複雜,若不應敦親王之請,此前種種安撫皆為白費,所以皇上即使再為難,再窩火,也不得不答應敦親王的無禮請求。
但是皇上畢竟是人,被人逼著違心做了那麼多事情,他心裡憋屈死了,所以才弄出那麼大的動靜,好讓他的解語花甄嬛主動來安慰開導他。
所以才有了開頭皇上在養心殿砸茶杯那一幕。
敦請王請旨,要封她的母親溫僖貴妃為貴太妃,並葬入先帝康熙的妃陵。
敦親王的母親溫僖貴妃出身顯赫,是遏必隆的小女兒,康熙第二個皇后孝昭仁皇后的親妹妹,也曾經得到康熙的喜愛。但是溫僖貴妃仰仗著自己家世顯赫,生性跋扈,干涉朝政,終被康熙帝所厭棄,死後不追封,也不準葬入妃陵。
雍正是個孝子,此時敦請王請旨,公然讓雍正和他的老爹康熙對著幹,雍正簡直就要被他這個狂悖不孝的弟弟氣死了。
更可惡的是,敦請王一請旨,年羹堯就急著請旨讓皇上安撫後宮,其實擺明了就是不滿皇上一直冷落華妃,所以藉機來表示自己的怨氣。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親王與手握重兵的權臣勾結,前朝已經不安,如果這件事再處理不好,後宮也要不滿。
前朝後宮都動盪不安,皇上這個位子如坐針氈。
所以皇上才會請甄嬛過來,為他想一個萬全之策。
眼見皇上對年羹堯的不滿已經到達一個峰值,所以甄嬛才會直接問:既然已經忍無可忍,皇上是否需要一再忍耐?
此時皇上已經把甄嬛當成政治搭檔,所以對甄嬛說了實話,因為此時皇上對付年羹堯與敦親王聯手並無勝算,所以不能貿然出擊。
而且因為華妃失寵,年羹堯如驚弓之鳥一般到處撲騰,事事警覺,反而不如以前好對付。
甄嬛是個極其聰明的人,一點就透,她以前因為失子之事怨懟皇上,只是因為皇上沒有把為何不馬上處置華妃(怕年羹堯造反)的實情告訴甄嬛。如今皇上將事態全盤托出,甄嬛自然能夠體會到皇上心裡的無奈。
既然自己有無奈,皇上也有無奈,那兩個無奈之人又何必相互為難對方呢?
不如想想清楚,聯起手來,一致對外。
這裡甄嬛舉了兩個例子,漢景帝為了平息七國之亂不得不殺了自己的恩師晁錯,光武帝為了光復漢朝也不得不放棄自己最愛的女子陰麗華,只能娶當時的門閥大族的女兒郭聖通。
皇權在上,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朝政,有時候也不得不自己受點委屈。
這就是坐在這個至尊之位上面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其實甄嬛說的這點道理皇上如何不懂呢?
只是他孤家寡人一個,沒人傾訴理解,實在是太可憐了,所以他需要甄嬛這樣的解語花來寬慰一下。
甄嬛把他心裡的委屈都說出來了,他就舒坦了。
為了讓前朝後宮都無異議,所以甄嬛建議,以為太后祝禱安康為名,加封宮裡的諸位太妃,“額外”加封一下敦親王的生母溫僖貴妃為貴太妃,這樣不僅不會顯出皇上是被脅迫的,更顯得皇恩浩蕩,仁孝之至,也好暫時堵住言官的悠悠之口。
不過,這裡甄嬛特意提及了果郡王已經出嫁的母親舒妃,說請皇上也有意於果郡王吧。
甄嬛這裡特意這麼提,其實就是為了還果郡王一個人情。
當日華妃在翊坤宮逼她罰跪,果郡王冒死前來救她,甄嬛甚是感激。
後來她答應過果郡王,只要有機會,一定會還果郡王這個人情。
如今機會來了,甄嬛自然要投桃報李。
好在皇上也沒有多想,就說那就尊果郡王的母親為衝靜元師吧。
皇后在景仁宮聽說皇上動了大氣,特地趕到養心殿來安慰皇上。
卻被蘇培盛告知,甄嬛已經在裡面了。
其實蘇培盛是最懂聖心的人,皇上發雷霆之怒,蘇培盛第一時間就通知了甄嬛而沒有通知皇后,就說明,在情感上,皇上根本不需要皇后的撫慰,他現在只需要甄嬛這個解語花就夠了。
皇后聽聞這個訊息,十分失落,她已經不受寵愛,如果平時連安慰皇上的資格都沒有了,她這個皇后做了還有什麼意思。
所以皇后雖然表面上說“去太后那裡”,看似好像去向太后請安,其實就是在太后面前給甄嬛下眼藥,說甄嬛“在養心殿侍奉甚為妥帖”(干涉朝政甚為不妥)。
前面皇上說了,正是因為皇上最近冷落華妃,所以年羹堯才和敦親王勾結,步步為營。
甄嬛那個時候有個思索的表情。
她覺得,就算不考慮皇上對華妃的私情,皇上為了大局著想,總有一天也會復位華妃,來暫時安撫年羹堯。
既然如此,不如甄嬛以退為進,自己提出復位華妃。
好讓皇上在復位華妃的同時,能對她有更多的愧疚。
甄嬛能如此提議,皇上也大感意外,他其實一直是想復位華妃,但是甄嬛剛剛復寵,此時復位華妃,皇上覺得實在對不起甄嬛。
如今甄嬛如此“識大體”,皇上心裡對她的愧疚更甚。
其實,我覺得這步棋甄嬛走的極好。
若是皇上以後自己復位華妃,便不會念及甄嬛的委屈。
但是這次皇上是應“甄嬛之請”復位華妃的,皇上在心理上便會一直牢記:甄嬛為了自己是如何的委屈求全,甚至提議復位害死自己孩子的死敵。
有了這樣的想法,皇上才會一直記得,他遲早要還甄嬛一個“公道”。
今天養心殿發生的事情,讓皇后大受打擊。
聽皇后的話語,以前皇上每每生氣,都是她在養心殿伺候的。
說是“伺候”,其實就是做皇上的“情緒消解粉碎機”或是一個“受氣沙包”。
只是皇后“情緒消解”的技巧太差了,被皇上勒令下崗,讓甄嬛上崗,皇后頓時覺得她的金飯碗被搶,很不開心。
不過這裡剪秋姑姑說的對,這種干預朝政的事情,甄嬛應該避嫌才是。
我覺得這的確是甄嬛前期做的很不謹慎的一件事。
甄嬛聰明機敏,有政治天賦,而且野心太大,其實她很享受利用皇上的權力對別人殺伐決斷的快感。
可惜她忘了,權力是把雙刃劍,皇上既然可以這樣對別人,也可以這樣對她。
甄嬛此時太不謹慎,她現在與皇上同心同德,皇上自然覺得她懂事知大體。
哪一天她與皇上不是同一個看法了,皇上就會覺得這個“小小女子”巧言干政,無法無天。
甄嬛還是對自己太自信。
善射者死於矢,善戰者死於兵,善泳者溺於水。
對自己的聰明才智太自信,遲早也就栽在自己的聰明才智上面。
皇上終於去翊坤宮看華妃了,把個周寧海嚇的,連過個門檻都跌倒在地上。
而華妃,也是一副恍然若失的樣子,連皇上後來活生生地站在她的面前,她都擠不出半點笑容。
因為心情太激動了,所以反而無法巧言獻媚。
皇上說:我是生你的氣,忍著一直不來見你。但是明天,我記得明天是你當日入王府的日子。
在皇上那麼多後宮嬪妃中,我堅信,皇上真正有感情的,只有華妃和甄嬛兩個人。
因為只有面對華妃或是甄嬛,皇上才會像一個真正的男人一樣,對她心愛的女人說話。
對於其他嬪妃,皇上就會一直端著君主的架子,即使是對皇后也不例外。
皇上說:明日是你當日入王府的日子,所以我今晚一定要來見你。
這番話,把華妃感動地喜極而泣。
人生若只如初見!
皇上與華妃的感情,又何嘗不是如杏花一般開始美好而結局潦倒?
華妃就是典型的小女人心態,有了心愛男子的雨露滋潤,她就馬上如那羽毛鮮豔的山雞一般又抖起來了。
本來因為封號被褫奪,她的位份在端妃和敬妃之下,她都躲著不出去見人。
如今皇上剛剛寵幸了她一夜,還沒有恢復她的位份與封號,她就又耀武揚威地出現在皇后的景仁宮。
不過華妃娘娘這帥氣、媚氣又霸氣的甩披風動作實在是太養眼了,我看的不多,也就來來回回看了十來遍吧。
甄嬛向華妃請安,華妃就說:雖然我與你許久未見,但卻像是日日都見。
經甄嬛失子一事,已經讓甄嬛和華妃都明白,她們兩個是一山不容二虎,日後肯定要徹底鬥死一人才算罷休。
所以甄嬛對華妃的挑釁,現在就絲毫不以為意,既然想致你於死地,我都犯不著在口舌上和你爭上風。我要是有這閒工夫,還不如多多下在皇上的身上,最後讓皇上來收拾你。
復位華妃之後,皇上立即重用甄嬛的父親甄遠道,就是要他蒐集年羹堯狂悖犯上的證據。
皇上升了甄遠道為左副都御使(正三品),讓他與右副都御使瓜爾佳鄂敏(瓜爸),御史薛從儉和洛平共同行事。
但其實,我覺得甄遠道所做的,只是一些從旁協助與善後的工作,打倒年羹堯最關鍵的是要削去他的兵權,卻又不讓他起兵生事,以免朝局不穩。
這個時機是非常重要的,萬一時機未成熟,打草驚蛇,反而會釀成大禍。
所以皇上才會對甄遠道說:等朕想到了萬全之策,再命張廷玉通知你。
以前華妃在內,年羹堯在外,裡應外合,宮裡朝內都是一等一風光的存在。
如今時移世易,甄嬛在內,甄遠道在外,裡應外合,甄氏父女聯起手來打擊年氏兄妹。
所謂前朝後宮本是一體,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這個道理。
華妃剛剛復寵,頌芝就忙不迭地說:宮外想求著娘娘的人多著呢。
但是這一回,華妃卻縮回去了。
雖然華妃的政治敏感度遠遠不及甄嬛,但是愛情敏感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察覺出了皇上這次重新寵幸她,感覺和以前有點不一樣。
當然不一樣。
以前皇上是睡在你的旁邊,想著你哥哥為他在沙場上征戰殺敵。
如今卻是皇上睡在你的旁邊,心裡卻在周密計算著你哥哥倒臺的日子。
這感覺能一樣嗎?
此時華妃雖然猜不透皇上的心思,卻依然關心皇上,說要給他送藥膳。
這就是華妃與甄嬛的區別。
這一段日子,甄嬛處心積慮復寵,就是想利用皇上的權力打擊華妃。
而華妃一復寵,關心的卻是皇上是不是喝了自己燉的藥膳。
英劇《是,大臣》中的常務秘書漢弗利說:歷史的程序就是無情者對於無腦者的不斷勝利。
用在這裡,也恰到好處。
長此以往,華妃豈能不輸?
過了幾天,皇上曉諭六宮,復年妃為華妃。
華妃收到聖旨,恍然若失,嘴上雖然那麼說:貴妃不貴妃的,本宮都不在意。只要皇上心裡有本宮就可以了。
臉上卻掩飾不了失望的表情。
因為皇上只是恢復了華妃的封號,並未恢復華妃心心念唸的“貴妃”之位。
皇上在用這種方式向甄嬛隱晦的表達,他其實並沒有原諒華妃的過錯,所以即使復位華妃,也不會再讓她當“高人一等”的貴妃了。
現在皇上給華妃的恩寵,就好似夕陽下落之前染在雲邊的那抹金邊,只是迴光返照而已。
就等著年羹堯一倒臺,那恩寵就將沉入漆黑的暗夜,再也見不到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