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1月23日,貴州省宣佈剩餘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013年以來,我國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300多萬,年均減貧1000萬以上,經過今年的努力,剩餘貧困人口將如期脫貧。中華民族即將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這是何等偉大之事!

在脫貧攻堅中,湧現出一大批紮根基層、敢於攻堅、以民為先的扶貧幹部先進典型,他們用真心、真情為群眾脫貧攻堅出實招、幹實事,贏得廣大群眾稱讚。我們更要看到,在扶貧幹部的努力下,廣大群眾從貧困中覺醒,他們改陋習、搞產業,摘掉貧困的帽子,甚至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帶領其他貧困群眾一起發展。戰勝貧困的同時民智也得以開啟,這又是何等難能可貴之事!

脫貧攻堅,是一場開啟民智的鬥爭。所謂開啟民智,就是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換句話說,就是幫助貧困群眾謀劃發展思路,增強他們的自主發展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斬斷窮根,脫貧攻堅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開啟民智,為貧困群眾鋪平脫貧的道路。家住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永安鎮天橋村的張豔梅曾因缺乏技術和資金,於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戶。2014年以來,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張豔梅養過豬、餵過牛羊、栽過花椒、種過高梁和西瓜,一步一步實現脫貧。目前,她已是村裡的種養大戶。

張豔梅說,她以前什麼都不懂,但她堅持不懂就問、不懂就學。透過參加鎮裡組織的養殖技術培訓和向養殖大戶請教,以及在網上自學等多種方式,張豔梅基本掌握了養羊、養牛和種植花椒、西瓜的技術。如今,張豔梅養了400餘隻黔北麻羊和30頭牛,種了300畝花椒,這三項產業每年可幫助她家增收30餘萬元。“我今年種了20畝西瓜,除去7000多元成本,還賺了3萬多元錢。”張豔梅笑著說。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張豔梅說,她始終堅信,沒有等來的脫貧,沒有要來的致富,只有依靠勤勞的雙手,才能有飯吃、有衣穿,才能過上好生活。

開啟民智,讓“懶惰”失去滋生的土壤。曾幾何時,受艱苦的自然條件影響,部分貧困群眾存在脫貧主動性差、依賴性強的心理,這種“等靠要”思想對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具有極強的阻礙性。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瓦切鎮副鎮長阿辦刀交說,抱有“福利餡餅”思想的人即便脫貧了,也很有可能再度返貧。

四川省馬邊彝族自治縣袁家溪鄉莊家壩村的村民李英門曾是村裡有名的“懶漢”,田裡的莊稼懶得種,茶園懶得打理,僅有的一頭母豬瘦得只剩皮包骨頭。一年到頭,全家基本靠吃低保和慰問物資度日,一家三口的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馬邊縣副縣長、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曲別曲一介紹,脫貧路上的“懶漢”現象體現出貧困戶內生動力嚴重不足,當地脫貧過程中近三分之一的貧困戶都存在或多或少類似的問題。

要讓“懶漢”不再懶,開啟民智是關鍵。為此,馬邊縣選派與“懶漢”家庭條件、生產環境相似的脫貧示範戶與幫扶幹部一起入戶宣講,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內在動力。鄰居李富生的脫貧經歷,和兒子那句“你不要讓我看不起”,刺激到了李英門,他決定“動起來”。

2016年,李英門成為村裡養豬種茶隊伍中的一員,駐村工作組用每戶6000元產業發展資金為他精選了兩頭種公豬,並安排黨員養豬示範戶羅格羅一教他種豬養殖和配種技術。在鄉里的農民夜校,李英門學到了他急需的茶葉種植管理和採摘技術。當年,養豬和種茶就給他家帶來了9600餘元收入。

如今,李英門家早已脫貧,但他仍勢頭不減,正盤算著利用小額貸款和產業扶持資金擴大種養規模。莊家壩村村主任俄別英門說,透過激發起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村裡近10位“懶漢”已經全部加入鄉上的種養專業合作社。

開啟民智,斬斷絕對貧困的千年根基。在脫貧攻堅中,貧困群眾能夠享受很多優惠政策,但這些優惠政策是“魚”,而不是“漁”,我們不僅要讓貧困群眾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利用這些優惠政策,實現更好的自我發展,過上更好的生活,幫助他們斬斷絕對貧困的根基。要讓貧困群眾具備自我發展的長遠眼光,更加重視學習和教育對於一個家庭擺脫貧困的關鍵作用,更加尊重知識的力量,最終成為擁有現代文明素質的一代人。

責編:楊建楠

25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張愛玲《傾城之戀》:如果婚姻與愛情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