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薩姐出品

最近被一則新聞暖到了。

浙江寧波有對夫婦,在工地上幹完活,順道去接兒子放學。

起初,他們心裡還有點不安,因為沒來及換下髒衣服,身上都是灰塵,擔心兒子不自在,被同學笑話。

沒想到,孩子笑的格外燦爛,還回道:

“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爸媽又不偷又不搶,有什麼好嫌棄!”

天氣漸冷,可一家人幸福的模樣,讓人心生暖意。

是啊,男孩的話就像陽光,溫暖了忐忑的父母,也溫暖了螢幕前你我的心。

男孩對父母的感恩和體諒,惹人淚目。

然而,更難得的是,男孩不因父母的穿著,能為他提供什麼樣的條件,純粹愛著父母的那顆心。

都說父母之愛偉大,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愛更加純淨而無條件。

這顆赤城誠懂愛的心,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因為養出會愛的孩子,才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01

不會愛的孩子,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前幾天,北京地鐵裡的一幕惹怒了很多網友。

影片連結。

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男孩,手指著奶奶,大聲命令奶奶給他讓座:

“你給我起來!我警告你給我起來!”看到奶奶不肯讓座,男孩情緒激烈,不斷口出惡言:“你是個什麼東西!聽不懂人話嗎?”旁邊有乘客看不下去,出言勸阻,可男孩卻毫不理會,還大聲回懟:“別管我,幹你的事去!”

可悲的是,奶奶面對孫子的囂張無理,即使手指頭差點戳到自己身上,卻也只能是步步退讓。

許多時候,當我們拼命去愛孩子,唯恐給的不夠多時,這份沒有底線的愛,也會成為親手釀造的害。

只懂一味付出,卻不懂得教會孩子去迴應愛,父母就只能在單向的滿足中,消耗自己,填一個永不會滿的洞。

還記得2011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從日本返回的汪某,將水果刀對準自己的母親,連刺九刀。

而原因僅僅是,母親給錢給晚了。

汪某在日本留學期間,母親包攬了他的房租、生活費,再加上學費,已經掏空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底。

事發當月,母親寄錢晚了點,汪某則立刻回國質問。母子倆爭執中,汪某拿起刀就捅向了母親...

不會愛的孩子,總把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應當,給的不夠多,甚至不夠及時,都會成為被激怒的罪因。

更可悲的是,這樣的孩子,正是被我們一點點地親手喂出來的。

如果說會愛的孩子如陽光般溫暖,那不會愛的孩子就像白眼狼,愛的越狠,就會被傷的越深。

02

養出懂愛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福氣

作為父母,我們總期望孩子能夠成才,可再多外在的光芒,都比不上心中有愛的純良。

曾經,重慶有張特別的“父子照”火遍全網:父親赤裸著上身,一手牽孩子,一手扶貨。

10年之後,那個父親用脊背撐起的孩子長大了。

他看著牆上的“父子照”心疼的說:我那個時候走不快,又是下坡,貨物又重,爸爸一定很難受。

如今,14歲的男孩性格活潑,成績優異,他會給父母燒一桌菜,也會力所能及地替父親分擔工作。

成為父母后,總有些生活的風雨要我們去扛。養出心中有愛,懂得感恩的孩子,會讓一切的辛苦付出都變得值得。

有一期《少年說》,男孩對媽媽的真誠告白,看哭了很多人。

男孩的媽媽是一名外賣配送員,每天起早貪黑,風吹雨淋,穿梭在大街小巷。

工作中,媽媽偶爾會被客人刁難,遭人冷眼,男孩都看在眼裡,疼在心中。

男孩站在臺上大聲地說:

“我希望大家都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

因為你開啟門的一瞬間,看見的可能是被我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

臺下的媽媽原本是羞赧的,可孩子的話讓她既欣慰又感動。原以為孩子心中會有芥蒂,沒想到孩子的愛坦蕩又從容

更可貴的,男孩把對媽媽的愛和善意,又投給了更多更遠的陌生人。

愛是一粒種子,始於家庭,在日復一日的覺察和練習中,發展成對生活和他人的愛。

這樣心中有愛的孩子,擁有富足的內心世界。

這樣體諒和關懷的孩子,才會真正明白責任和擔當的重量。

03

父母愛之有度,才能教會孩子去愛

作家畢淑敏說過: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

教會孩子去愛,是教育的起點,也是孩子未來獲得幸福的關鍵。

而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先學會正確給予,才能教導孩子成為有愛的人。

捨得用孩子,教會孩子付出

好友意外骨折後,7歲兒子的第一反應,不是關愛和心疼,而是一句疑問:那誰給我做飯吃?

好友心寒又後悔,自己從不捨得讓兒子做一點點事情,可卻養出了一個自私的孩子。

有句話說:“得來容易,則視之輕”。

當父母憑著愛,替孩子事事代勞時,孩子就很難學會珍惜,只會將一切接受得心安理得。

整潔的房間,美味的飯菜,乾淨的衣服,都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父母教孩子自理和分擔,懂得對家庭付出,才能讓孩子珍惜被愛,也學會去愛。

愛可以無條件,行為要有邊界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也無可厚非。但是,無條件的愛,卻並不等於沒有底線的縱容。

前段時間,一個女孩僅僅因為坐錯車,就連踹母親六腳的新聞,讓人氣憤不已。

母親大包小包,唯唯諾諾;女兒雙手插兜,氣焰囂張。在孩子面前,母親的忍讓和卑微,實在是可憐又可悲。

孩子最初的時候就像白紙,他們憑著本能去試探和索取。

我們可以愛他們的情緒多變,卻不能接受他們的粗暴無理;

我們可以接納他們的受挫無助,卻不能沒有尺度的全部滿足。

給孩子愛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明白尊重和邊界,才不會讓愛變質和反噬。

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學著去愛別人

心理學上,孩子從只愛自己,到開始理解別人的感受,是有發展階段的。

父母在生活中要創造機會,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學著去愛別人。

情感導師塗磊曾在微博上發過一個小影片。他陪著女兒騎車子,女兒不知不覺就騎到了盲道上。

這時,塗磊立刻讓女兒停下,讓她閉著眼睛在盲道上走一走。

女兒感覺到了害怕,他才告訴女兒,這是為特殊的朋友準備的道,我們不該佔用它。

生活中,狂妄無理、自私自利的孩子,不是天生就壞。

而是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被輕易的滿足,沒有人教,更沒有體驗過感受他人的機會。

看見和愛,也是需要刻意培養的。

看過一段影片,有位老師把掃帚簸箕放在班級門口,測試有沒有孩子先撿起來。

令人意外的是,陸續進門的孩子們,都彷彿“失明”一般,看不見它的存在。

他們有的跨過去,有的險些被絆倒踏過去,有的繞路走過去...

可就是沒有人撿起來。

孩子心中的愛,就像面對這把“隱形”的掃帚,平時不去引導,哪怕身在眼前,也看不到它的存在。

為人父母,養育最好的回報並不是孩子的才華卓絕,風光無限。而是一顆懂得關愛,溫柔善良的心。

16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女子婚後七年被丈夫毆打,並索要嫁妝,女子最終帶孩子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