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買東西的時候,都有一個壞習慣,只看價格,至於產品本身很少去了解。長此以往,形成了一個消費觀念,貴的就一定好,便宜沒好東西。很多的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費者這個心理,所以產品哪怕質量不是很好,但只要把外觀做好,做好營銷,就會有大量的消費者為此買單,營銷成了產品的關鍵,但事實上很多的好產品,營銷能力並不強,而我們選擇的時候卻偏偏忽視了它。
因為這種消費觀念,所以不管是食品還是日用品,大家都是往貴的挑,認為它們產品質量好。今天我們講講,大家喜歡給孩子買的酸奶,市面上的酸奶,少說也有幾十種吧,這些酸奶很多其實都不含牛奶,有的是奶粉勾兌,有的則是添加了其它果醬,喝起來比較的濃稠,也比較的酸甜,但營養價值卻大打折扣。
出現這種酸奶,是商家欺騙消費者,還是消費習慣作祟?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只要這個酸奶,沒有使用違規的新增劑或者是明確不能使用的物質,符合國家食品標準其實它是可以售賣的,所以商家不存在欺騙消費者一說,很多時候沒有選到好的產品,和個人的消費消費習慣有關。
市場上不缺乏優質的商品,但是我們也要學會去選擇,而不是銷售員一推銷你就去買,遇到打折就往家搬。昨天我去超市買醬油就遇到一個售貨員給我推銷,某某醬油,說是新增劑少,可當我看配料表的時候,卻發現比一般醬油的新增劑還多,並且價格還不便宜。此類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遇到過不少。
超市買酸奶時,別光看價格,這“2表”很重要,會看的都是內行人第一:配料表,配料表中的這些物質,它可不是隨便新增的,有著明確的規定,而且其排序都有嚴格要求,比如說酸奶,配料表中的物質,基本可以決定它,是否值得購買,一般新增劑越少東西越好。
買酸奶的時候,有的配料表中寫著是奶粉,也有寫的的是初乳,也有的會寫生牛乳,配料表中的字樣,五花八門,但是口感卻差不多,所以很多人買的時候,並不會注意這些,可事實上,原料不一樣,它的營養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初乳是很少的,生牛乳是純牛奶的製作原料,按照價效比來講,用生牛乳製作的酸奶明顯比用奶粉的要好,其實這個時候就體現看配料表的重要性了。
第二:營養成分表,這個表清楚的寫著一些營養成分的資訊,也就是其含量,買給孩子喝的話,鈣含量肯定越高越好,其次是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它的營養佔比越高,代表著品質也最佳。
買酸奶時,除了學會看“2表”,這3個字百分比大,再便宜也是好酸奶。如果是用生牛乳製作的酸奶,其新增量越大代表著酸奶的營養也越高,甚至是接近純牛奶,這個佔比由的可以高達90%以上,除了看這些字樣以為外,還要看它的新增劑是否比較多,一定要遵循越少越好的原則。
買價效比高的的酸奶,除了生牛乳、乳酸菌以外通常還會加糖,其餘基本就沒有了,越是新增劑多越沒有買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