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一、what:什麼是先發優勢?

先發優勢=”早“,提前,比別人早知道的知識,比別人優先的思維,早知道的清晰的概念。

二、why:為什麼要先發優勢?

(一)知識的先發優勢會帶來商業價值。

之前我們學過:借錢一定會有利息,那麼知識是不是也會有利息呢?

實際上也是存在的,錢對應利息,利息是錢的時間價值,很好理解,

那麼知識對應什麼呢?

可是沒有存在的概念。

人們對待知識的態度是:你要給我,而且必須給我,而且要免費,非常的貪婪。

人們覺得免費的就談不上利息,free,把自由理解為免費了。

大部分知識不是直接能賺到錢的,但是確實有些知識是有商業價值的,

越先知道越受益,用行動去支撐知識的結論。——就是‘知識的時間價值。”

跟利息是錢的時間價值一樣類似。

但是知識和金錢一樣,也能產生負利息,負價值。

比如:你腦子裡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開設專欄就是為了減少腦子裡的負利息。

理清知識,糾正誤區,才有機會真正享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利息。

(二)早不一定等於機會?

笑來拿比特幣舉例:很多人在漲的時候,冒出來早知道比特幣就好了。

說笑來很幸運,很早就知道了。可是比特幣誕生於2009年,笑來也是在2011年才知道的。

但是比特幣的第一次交易,那個人花25000比特幣換了個披薩,對於當時來說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機會,

但是笑來相信了那個機會,然後邊研究邊買,到後來研究有點明白了,但是到2017年,很多人有資金的人也不會買,

只是覺得它是個小盤股的股票,所以“早”本身不是核心價值,因為我們昨天就說過,要追求長期增長,而且是長期年化複合增長率。

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比特幣也有暴漲,但是很多人還是不能持續擁有,因為每個決策跟資金有關,資金越大決策越影響,

所以“想想”是很容易做到到,可是實際真的做到,是難上加難,所以即便“早”知道,也是很多人不能把握住機會的。

而且社會很殘酷,很多時候還不給你這樣的早知道的機會。很多都是到一定時間才能明白,自己的自高自大,

知道自己有多弱、多差,有些人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我們今天的學習,可以是告訴我們早應該知道的基礎知識。

(三)先發優勢和後發優勢?

笑來做了app。但是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告訴他,反對他,很多人做過了app.

根本沒有優勢了,可是很多人都說不出來最早做的同類app叫什麼,

但是後來app收穫了303萬,日活躍3.3萬,所以,先發可能“優勢”,也可能是“劣勢”,

後發也可以是優勢。

所以你看, 早不早根本不重要,關鍵在於對不對,事實上,更關鍵的點在於,是否是長期對 。

於是,以後你就不用有幻覺了,“好像若是你早點知道你會不一樣似的”……

首先要接受現實,“剛剛才知道”就是冷冰冰的現實,而後是個好訊息,其實後發也可能有優勢,看情況而已。

三、how:怎麼先發優勢?

(一)自己有沒有機會發現的更早?

1.首先要認清自己,哪些錯過的機會其實可以把握,哪些機會可能再來一次還是不能把握。

2.明白早知道的事情,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把握住,那麼早知道的事情未必也是好事情。

所以重要的不是早知道,是你的能力能不能把握住。

比如:打新寨的事情,很多人早知道了,可是自己也遇見了,狼叔在心門講的時候,

但是自己並未去做,因為之前被股票受傷了,所以很害怕投資,就沒有認真的去聽,怕再次受傷,到現在2020年10月份才知道,

所以早知道未必是機會,真的把握才是優勢。

3.有時候早點下手未必是好事情,重要的是你對未來是否能有堅定的信心把握住。

就比如:買股票,投資的是這個公司的價值,它的未來你確定能有足夠的價值,你就不會害怕它的股價高。

所以投資不存在“機不再來,失不再來”,隨時都有機會。

遇到真實的行動和交易,每個人對未來的思考質量就會馬上顯現出來了。

遇到過的痛心疾首的事情,等反應過來已經晚了,這時候運用元認知,思考下:自己有沒有機會發現的更早。

讓自己幸運的事情。比如:不會開車躲避了車禍,

(二)概念的不清晰,是需要早知道的,還能產生負利息。

如果對概念的不清晰,讓我們錯過了機會,那就是知識的“負利息”。

很多人覺得自己沒必要學那麼多知識,也沒必要深入研究,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會損失什麼?

因為沒得到,所以不知道會失去什麼,也更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等到自己發現知識到欠的債爆發的時候,反而又自暴自棄了。

所以遇到一個問題,先檢查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概念是否是清晰的,人事網書下。

時不時的動用元認知告訴自己:我對這個概念清晰嗎?這有助於能更好的抓住身邊的機會。

讓自己學會腦袋裡有清晰的概念,再去做事,脫離那種上面說的這種覺得不會失去什麼,得到欠下的知識債越來越多的日子。

不管是後發還是先發,重要的是發揮了優勢。

在本金和利率一樣的情況下,你的時間越多產生的利息越多。這時候“早出發的人”明顯比較有優勢。

知識上,比別人早出發,如果利率不夠高,甚至是負的,那麼你未必能獲得更多的利益,這裡的“負”指的是你不能學以致用,

不能把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所以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的“利率上”。

前提是你要有正確準確的概念,如果把準確的概念疊加想像成牆,那麼你的牆就是很堅固的,牆的質量會越來越好。

那麼你的未來也會越來越好,我們要相信,每天做的事情是在給未來做基礎,是在做“複利”。

知識的“利率”多半由自己來定製,早不一定是決定性原因。

知識上利率不是確定的,這時候你不一定是時間越長越好,如果知識是“負利率”時間越長,損失越多。

所以,不需要決定自己出發的太晚,重要的是一旦開始,就要持續的產生增長率。

這時候我們就要注意我們的注意力,因為我們的注意力有限,放在能讓我們才是增長率的事情上。

(三)如何把握下次機會

1.“活在未來”的優勢:是在未來的哪個時間點採取行動,活在未來,往往高手都是能等到時機成熟採取行動,

這時候的優勢,不是把握機會了,而是等待機會成熟的能力。

2.我們明白了早不是決定性因素,就不要把時間放在懊悔上,知道把握當下,那麼我們把握的機會就會發現比想象的多,

摒棄了早出發這樣的想法,就會把注意力放在自身上,這是能把握下次機會的關鍵因素。

3.時常問自己,對自己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什麼?什麼更重要?早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比早更重要的是做對事情。

因為做正確的事情,即使效率比較低,起點比別人低,也依然有機會獲得回報。

4.評判一件事情,要結合自己的場景,和自己的評價標準,還有自己的實際情況。

比如:早起就是一件很多提倡的事情,但是很多人是夜行人,不適合早起,還沒效率,那麼就按自己的實際情況來。

5.感嘆自己:為什麼沒早點知道,卻不如問自己:為什麼沒有把握住?為什麼會錯過?

要找到事情的根源,這樣才能對症下藥,保證下次能抓住機會。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覆盤,有反思有思考。

6.投資來說,把握好基礎的知識,不要聽什麼小道訊息,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深思熟慮的舉動,就是把握住機會了。

7.早出發不是優勢,但是不是藉口不出發,那麼不出發一定是劣勢,永遠不出發的人,那麼優勢都是別人的。

都不出發,怎麼談把握機會呢。

8.做正確的是比把事情做對,做正確的事更重要,為什麼呢,因為不管多晚,只要做正確的事情,持續做下去,都會得到回報。

“學英語”、鍛鍊元技能,鍛鍊身體,都是“正確的事情”。在這方面的投入,永遠不算晚。

今天加入一個新的正確的事情:認識正確清晰的概念,先理解概念,再做事。

事情做對,但是不是正確的事情,那麼也不行的。同時,正確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對,那麼是疊加。

四、how good:自己是怎麼做的?

精進點:遇見問題先思考,自己是不是概念不清晰?

再判斷下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情,正確的事情一定是大部分人都在做的有增長的事情。

比如:學習,成長,鍛鍊身體,溝通也是為了成長,有效的溝通,帶著多角度,自己能有新的思考。

反思自己:為什麼這次沒把握住機會?反思出本質才能更好的解決實踐。

投資方面來說:自己就先紮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學基礎,等真的自己覺得有能力的時候再去投資。

不把時間放在懊悔上,能讓自己在當下成長的事情就要牢牢的思考,把握住下次機會

14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畏威而不懷德”,當年的日本高層為何會對於臺灣下這樣的批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