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臺灣是我國的寶島,物產資源富饒,戰略地位險要。十九世紀末,日本透過明治維新富國強兵,同時也將罪惡的觸手伸向了我國的臺灣。從牡丹社事件到甲午戰爭侵臺,日本對於臺灣所犯下的戰爭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不幸的是,我國甲午戰爭慘敗,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日本在初期階段用高壓政策強烈打擊臺灣民眾對於日本侵略者的反抗。後來就開始用文教的方式對於臺灣民眾進行滲透洗腦,更是一度掀起了皇民化運動,將臺灣居民改造成為了說日本話、寫日本字的二等公民。日本之所以會改弦更張,就是因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曾經對於臺灣社會進行過深入分析,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心理學探究”。他對於臺灣人下了“畏威而不懷德”的批語,後來用更直白的話說臺灣人“貪財、怕死、愛面子”,從而開始有針對地進行徹底的社會改造。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日本臺灣總督府

狡猾的日本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日本人的殘忍是深深鐫刻在民族性當中的烙印,早在法西斯思想盛行、軍國主義誕生之前,日本軍人在戰場上的暴行就著實令人髮指。早在1871年日本明治維新初期,貪婪的侵略者就藉口琉球漁民被臺灣土著殺害而大舉進攻臺灣地區。在這一過程中,有大量的當地民眾房屋被燒燬,人口被屠殺。這一事件在後世被稱為“牡丹社事件”,因為清王朝不希望擴大事態而最終以清朝出資撫卹,草草收場。但經此一役,日本對於臺灣更是垂涎三尺。25年後,日本在甲午戰爭中以條約方式強佔了臺灣,在其統治初期就開始了血腥的屠殺。原本在臺灣有很多的自發抗日團體,他們眼看清政府的無能而自己挺身而出,保衛家園。可是這卻招致了日本侵略者的瘋狂打擊報復。1898年6月,日本藉口搜尋抗日人員,在臺灣雲林地區製造了雲林大屠殺,一連五天燒燬民房4000多間,殺害雲林人民不下三萬人。要知道這一時期的日本軍國主義還沒有形成,這樣殘忍的行徑簡直是駭人聽聞。

牡丹社事件

日本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素來有“蠻勇將軍”的綽號,為人處世一貫囂張霸道,連日本的國會都不放在眼裡。正是在他的手中開始進行強力鎮壓政策,後來的繼任者桂太郎、乃木希典都是作風強硬的陸軍將領,所以臺灣地區的屠殺噩夢一直沒能終結。直到有“日本第一智將”的兒玉源太郎上任後,才開始考慮轉變統治臺灣的思路。他邀請了曾任陸軍檢疫事務官長的後藤新平來到臺灣擔任醫學顧問,共同進行治理。後藤新平是醫學出身,但是也有很深入的人文感知。他在臺灣進行了深入的社會調查,包括對於臺灣的舊制、土地資源、人口構成狀況和民俗風情都有深入的考察,也就是我們今天俗稱的文化人類學研究。因而後藤新平得出了臺灣人“畏威而不懷德”的結論,簡單翻譯過來就是貪財、怕死、好面子。

後藤新平

基於研究結果,後藤新平擔任臺灣民政長官時廢除了早期的“三段警備”制,改用無孔不入的警察監督來嚴密注視臺灣百姓的一舉一動。讓人民時刻處於警察的陰影之下,惶惶而不可終日。然後他就引入了日本教育,對於民眾進行改造,增進對於日本的認同感。同時也開始大力加強臺灣的資本運作,使得一部分依附於日本的人富有了起來。而其他的人則被無情的剝削壓榨,蔗糖、木材、糧食等資源都成為了日本壟斷的“金礦”,為日本的軍國主義化注入了財富動力。這樣一拉一打之間就令臺灣原本的社會發生了分裂,有的是因為恐懼,有的是因為貪婪,有的是怕丟飯碗,有的是怕被孤立。總之就是“貪錢、怕死、愛面子”的性格基調扭轉了臺灣社會的風氣。隨著最初的抵抗者在日寇和內奸的雙重夾殺下逐漸凋零,日本的皇民化運動算是徹底掃除了阻礙,正式起步。說日語,寫日文,建造日式建築,承襲日本風俗。而且後藤新平還開始打起了傳統的幌子,將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的士紳鄉里秩序保留了下來。地方上還是由已經歸順日本的鄉紳負責維護秩序,依舊講求忠義廉恥,不過當時的臺灣人效忠的物件已經變成了日本天皇,奉行的是武士道之中的“廉恥觀”。

日本竊掌臺灣時期

後藤新平的論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後藤新平不僅是日本的醫學畢業生,他還是一個漢學研究者。他下的論斷“畏威而不懷德”一句出自《資治通鑑》。原文是:“唐太宗:‘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在日本人眼中,臺灣就是一群還未開化的戎狄蠻夷,甚至都達不到人的標準。然而,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大量的東亞人民又何嘗不是“畏威而不懷德”,貪錢怕死愛面子是多少人共同的弱點。貪生怕死,好逸惡勞是最初始的人性,所有的思想信仰都是要規勸、約束人們改掉這些來自基因中的劣根性。可臺灣地區是一個思想十分龐雜的社會,保留了很多原始土著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這就放大了原始的本性。日本人用了十四年也沒有徹底降服東北,卻用了二十年就成功馴化了臺灣,區別就在這裡。

日本控制檯灣社會

臺灣社會的文化基色本來就是模糊不清,甚至可以說是變幻無常的。所以日本人可以攻其軟肋,貪財的只需要賞給他們部分殘羹冷炙就可以讓他們成為日本龐大資本體系上的寄生蟲,永遠俯首聽命。怕死的人,只要讓他們永遠生活在死亡的恐懼中,透過無盡的監視和殘酷的刑罰讓他們成為溫順的羔羊。愛面子的人,就讓他們擔任狐假虎威卻沒有實際權力的應聲蟲使他們成為鄉親中的“人上人”,但在日本人眼中他們根本連人都算不上。可以說後藤新平的策略看似“潤物細無聲”卻是真正致命的毒藥。臺灣並沒有成為強力鎮壓下的焦土,卻逐漸開始將本性中的弱點無限放大,讓自己接受、適應、甚至喜愛日本的統治。這也是臺灣在二戰中心甘情願地為日本賣命,時至今日還有很多的臺灣人認為自己是日本人的原因。

臺灣日月潭

日本是殘忍的侵略者,他們治理臺灣的目的是要將臺灣變成日本的加油站和傾銷地。但他們對於臺灣的分析卻值得我們思考。從歷史上看來,臺灣人非常實際,即使是如今在臺面上大喊“臺獨”、“獨臺”的囂張政客也只是把這些口號當做謀生工具而已。從歷史上看來,臺灣社會並不是油鹽不進的硬骨頭,也不是蒸不爛煮不熟的銅豌豆。正如同臺灣愛國作家黃智賢女士所說:“一旦武力統一開始,很多臺灣人會連夜在家繡紅旗。”所以,武力統一,和平治理;選賢任能,天下一家才應該是時代趨勢。他們怕死,那麼實實在在的武力統一對他們具有絕對的震懾力,如今臺灣的很多人只不過是嘴硬而已。他們愛財,我們對待同胞的仁慈和惠臺利臺的誠意相信絕對可以在統一後打動他們,給予他們安定的生活和富足的未來。他們愛面子,我們重視骨血同胞的態度,絕不會對於認同一箇中國,心向統一的中國臺灣同胞過分吝惜權力。如今的中國對於世界的態度都是分享共贏,又怎麼會捨棄臺灣地區。他們不認同中國身份,可以循循善誘、潛移默化,透過教育、輿論、語言、文字,恢復臺灣地區的國族認同。但是,泰山雖高,並非無頂;東海雖大,終有極端。我們的寬容和度量也是有限的,對於臺獨的頑固分子我們也絕不會讓他們逃過歷史的審判。兩岸隔海相望已經長達七十年,今日不知“遊子當歸否”?

遊子當歸

310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賭王幼女何超欣麻省理工畢業後將去清華深造,已透過獎學金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