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歐洲仍然以農業為主,但城市人口卻迅猛增加。到了19世紀末,大不列顛社會成為世上最城市化的社會:10個英國人中有9人住在城市裡。而在別處,情況卻不是這樣:在法國,70%的人口仍住在農村,而在西班牙這個比率為80%。但各處的城市人口都在急劇增加: 1880年,倫敦人口為90萬,巴黎人口為60萬,柏林人口為17萬。到了1900年,這些數字分別增至470萬,360萬及270萬。格拉斯哥、維也納、莫斯科及聖彼得堡的人口也都超過100萬,另有16座歐洲城市的人口超過50萬。
![](http://timg.juduo.cc/2020/12/e2760db5-c15a-45b2-b571-9d38d94f8993.jpg)
在第一批工業化地區,例如大不列顛、比利時、法國及德國的煤礦與冶金中心,城市化現象極為明顯。在蘭開夏的棉紡工業中心曼徹斯特;人口在1800~ 1900年間增加了10 倍以上。在魯爾區,克虜伯家族的發源地埃森在1800年不過是僅有4000人的平靜小鎮。而在1900年,人口增至30萬人。法國當時的第一大港馬賽,在1820~1870年間,人口增加了3倍,由10萬人增至30萬人。在1900年,俄國的主要港口之一,黑海港口敖德薩約有50萬人口,而在1800 年,它只有6000人。
![](http://timg.juduo.cc/2020/12/3d67772d-b7c2-4a1f-9779-5b03ac0ea419.jpg)
城市化使工業化以前就已存在的社會問題更為激化。飛速發展的城市往往不具備城市基礎設施,如衛生設施、水道網,甚至清掃街道的機構。眾多的 人住在窮困和擁擠不堪的地方, 流行病極易蔓延。1844年,恩格斯寫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揭露了曼徹斯特窮人們可怕的生活條件。倫敦東區(倫敦的東郊)的簡陋破屋是19世紀歐洲最貧窮的地方。面對這些苦難,有些人認為城市意味著傳統社會行為的毀滅,意味著宗教與現存社會秩序處於危險之中。他們有時甚至認為城市最適於發動革命。從此“危險的階級”使許多政府感到不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