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陽君嬴傒,其實是《大秦賦》裡頗受觀眾喜歡的一個人物。
他器宇軒昂,為人剛毅內斂,並且忠肝義膽,和呂不韋一樣是秦國的中流砥柱。
當初華陽宮變,各方勢力人心浮動,是嬴傒在關鍵時刻站在了趙姬母子這邊,一舉將侄兒嬴政推上了大秦王位。
後來嫪毐禍國,李斯、呂不韋等人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又是嬴傒率領宗室成員公開反對嫪毐,絕不允許奸人當道大王受辱。
身為宗室領袖,又是駟車庶長,不僅德高望重而且大權在握,按道理來說,嬴傒的結局應該會比較圓滿。
不過很可惜,在最新的劇情裡,嬴傒的下場卻極為悲情,夫人小紫被嫪毐玷汙,隨後投井自盡,而嬴傒自己也被秦王嬴政一劍砍斷手臂,幾乎成為了廢人。
值得一提的是,嬴政這一劍帶來的深入骨髓的疼痛,也讓嬴傒徹底清醒,他終於明白自己究竟輸在了哪裡。
嬴傒與嬴政的父親異人是兄弟,同為王室公子,嬴傒原本也有繼承秦國王位的資格,但最後結果卻是異人上位,嬴傒出局。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嬴傒沉不住氣,居然想出了在眾目睽睽之下刺殺呂不韋這種昏招,結果誤傷異人,不僅害得老師喪命,嬴傒自己也遭到無情流放。

後來回到咸陽,經歷浮沉之後,嬴傒似乎變得成熟穩重了許多,結果又迷戀上了趙姬這種不靠譜的女人,從此陷入了愛而不得的巨大痛苦之中。
而趙姬,恰恰是嬴傒最大的軟肋,也是他悲情結局的根源所在。
呂不韋專權獨斷,嫪毐胡作非為,關內侯遇害,這些雖然令嬴傒感到憤怒,但還不足以衝昏他的頭腦。
真正讓嬴傒喪失理智,以至於持刀上殿刺殺嫪毐的,其實是夫人小紫的慘死,以及趙姬與嫪毐的私情。
說起來,小紫不過是趙姬的替身而已,自己朝思暮想心心念唸的女人,居然被嫪毐這種小人輕而易舉地染指,嬴傒的不平衡心理可想而知。

從劇中不難看出,嬴傒本來就是性情中人,遇上這些事,他難免生氣。但是他的衝動行為,卻完全不計後果,持利器上殿,刺殺朝廷重臣,這無論哪條基本都是死罪。
不顧王室顏面,還想當眾戳破趙姬與嫪毐的秘密,這可能造成的後果簡直不堪設想,嬴政砍他一條手臂,明顯已經是手下留情。
小不忍則亂大謀,嬴傒超越不了人之常情,屢次意氣用事,這就註定他只能做臣,無法像異人和嬴政那樣做王。
當初趙國拿趙姬母子的性命作為要挾,想逼迫異人乖乖就範,簽下對秦國不利的和約,結果異人獨自默默忍受了家人分離的痛苦,對六國寸步不讓,表現出了一個王者應有的清醒。
呂不韋專權,趙姬、嫪毐禍亂朝綱,被架空的嬴政宛如傀儡一般,連觀眾都說這樣的嬴政窩囊、懦弱、沒用。可是若非嬴政善於忍耐,暗中籌謀,又怎會等到滅嫪毐、囚趙姬、罷呂相,自己加冠親政的這一天。
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最終成常人所不能成,在這一點上,秦皇嬴政與越王勾踐倒有幾分相似之處。畢竟對於弱勢一方而言,比起以卵擊石,忍辱負重韜光養晦,才是絕對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