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始,“彤心凝聚中國力,每與朝陽緩緩升。”而五星紅旗上的四顆小星圍繞著大星,家國團結,才能共同昂首向前。
我國在經歷了那段屈辱的歷史後漸漸崛起,而在這段歷程中發生了許多令人激動的時刻,無論其中穿插的好與壞,都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每個國人的腦海,成為一個民族不可磨滅的記憶,而五星紅旗正是我們銘記歷史和自強自信的歷史證物。71年前,我國在設計國旗時,三號作品得票185張,卻採用得票15張的“五星紅旗”,其中有何緣由?
我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經過無數次改朝換代,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起來了一個全新的國家。而旗幟作為一個民族的象徵,其選擇和設計理念尤為重要,我國的國旗採用的的“五星紅旗”,鮮豔的紅色代表著無數先烈為我國的建立拋灑熱血,也代表了中華血脈源源不斷。
![](http://timg.juduo.cc/2020/12/1288f7af0c774cc78af66431a5d5ea6f.jpg)
1949年,內亂結束,人民得以當家做主的時代正式來臨。而在開國大典的國旗和國徽上,令當時的眾多設計師犯了難。由於每個人在國旗國徽的設計理念上都有不同的見解,所以在這一方面意見始終難以統一。儘管每天都有許多設計師有奇思妙想的作品出現,可都被否決了。
開國大典的日期一天天逼近,而國旗國徽一事毫無進展,此時設計師們出於大局考慮,向上級申請希望透過社會力量儘快商討出一個標誌,讓開國大典得以順利進行。此事一經傳達,舉國上下引起了一番反響 ,這是國人第一次在國家大事上做出決策,人們都想自己所設計的方案被採用,一旦採用不僅是一件光耀門楣的事情,更是體現了在國家需要之時為國效力的愛國之心。
![](http://timg.juduo.cc/2020/12/8d811e0d31f24272912e0b93be3b8796.jpg)
1949年8月20日,距離開國大典不足二月,設計師們收到了來自社會的三千多件設計作品,每個人的設計圖案都有所不同,但無一例外的是都想表達對祖國的美好祝願。在眾多設計作品中,一個名叫“複式第一號”的作品吸引了國旗設計師們的眼球,其以耀眼的中國紅作為底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代表著希望和熱烈,而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更展現了先驅們為建國拋頭顱灑熱血,表現對他們的銘記,因此這個方案被提交稽核。
“複式第一號”的設計理念大多都被採用,但在細節上稍顯不足,經過設計師們的修改,再次被提交討論。在這個系列中,有三十八幅作品被採用進行投票,最後得票最高的是第三幅,共計185票。而這只是這一階段的初次篩選,被提交到上一級部門後,卻因方案中的一條線,被人指出有一分為二的含義,而祖國剛統一,這樣的作品自然被判定寓意不好,三號作品最終落選。
![](http://timg.juduo.cc/2020/12/e8a5e6177a57492982a6cd1a55c30ecc.jpg)
開國大典迫在眉睫,總得選出一幅能夠代表國家統一的旗幟,於是便在同系列作品中繼續修改篩選,最終得分只有15票的作品映入設計師眼簾,這幅作品的設計者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他叫曾聯松,為了能幫國家解除眼前的困難,利用工作之餘設計圖案,最終一幅以四顆小星圍繞一顆大星的作品呈現在人們眼前。那顆尺寸較大的星代表著偉大的祖國,四顆小星分別代表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而總的寓意著我國的內部團結和民族興旺。
這幅作品得到了領導人的讚許,同年9月25日,這幅名叫“五星紅旗”的方案最終投票透過,由此成為了我們國家的標誌。10月1日,五星紅旗首次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新中國正式成立。正是有像曾聯松這樣為祖國效力的基礎民眾,才有今天令人肅然起敬的五星紅旗,它代表了為無數為祖國捐軀和無數自強自救的人們。
當下五星紅旗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所知曉,然而人們卻不知它被揭曉前的歷程充滿了辛酸,這其中包含的曲折和嚴謹,是對先烈的尊敬和祖國繁榮昌盛的的期盼。
參考資料:
《七律·五星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