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島內媒體報道,有傳聞下任美國總統將任命父母是臺灣人的華裔女律師出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對此有綠營議員表示"樂觀其成",稱美國新任貿易代表肯定會對中國大陸強硬,對於加強"臺美合作"卻會有很大助益,與美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也是希望大增。但這話剛出口,拜登就對外表態:"美國本身貿易實力獲得強化前,不會簽署任何新的貿易協議。"這一句話就讓臺當局百般孝敬美國的舉動全落空了。
無論是在國際場合或是國內場合,蔡英文堅決不承認"一箇中國",卻表示她會帶領檯灣"走向世界",以"主權國家的身份"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治籤雙邊經貿協議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多邊經貿協議。類似的話她不知說了多少次,與美國也不知開了多少會,但"以會養會"的結果仍是一事無成。以最近來說,從9月預定要召開的臺美經濟及貿易對話臨時遭美方單方面取消,改成"會前會",已讓臺民眾感到不妙。
後來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和臺當局"外交部長"吳釗燮與"經濟部長"王美花還開了一場美臺經濟合作的會議,算是美方對臺當局的補償。這會議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臺當局明確了一定要在明年初就開放美國的瘦肉精豬肉入臺,並且臺當局一定會繼續購買美國先進武器。
會後美國在臺協會處長甚至直接把明年已經確定的臺當局購買美國武器金額超過50億美元都公佈於世了,一副"臺灣人的錢就是我的錢"的囂張模樣。臺當局如此孝順美國,結果到底有什麼回報呢?及至11月20日美國與臺當局官員在華盛頓又舉行了一場"臺美經貿合作"的影片會議,簽署了一些經貿、5G乾淨網路與產業鏈合作諒解備忘錄,提到了重啟美臺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的談判,但是BTA卻付諸闕如,甚至連議程都未排上。
背後原因則是美國現任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非常強勢,不希望商談BTA而影響到中國大陸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執行。現在臺當局又在期盼華裔女律師出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後,美國對待臺灣就會"發善心"了,這可能嗎?臺灣網友也直斥蔡英文"天天就投懷送抱,有意思嗎?"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