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縱觀史書,王朝的興衰與人民的生活條件也是息息相關的,不少朝代的覆滅都與饑荒的發生不無干系,比如西漢王莽政權時期發生的綠林、赤眉起義等等,歸根究底就都是一個“吃”的問題。

民以食為天,不管是哪個年代,吃飯永遠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也因此,如何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成為了一項經久不衰的話題。

或許現如今的我們對這些問題比較缺乏實感,畢竟現代除了一日三餐以外,各種瓜果零食也是隨處可見,食物總是唾手可得,讓我們從來都不需要擔心吃飯問題。

這些都是由於科學以及社會的進步所帶來的,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同樣不能忘記那些為我們帶來如此優渥生活的科學工作者,尤其是扭轉了整個世界糧食供給局面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神奇的突變株

事實上,我們並非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就立馬變得如此富足的,曾經的中國,依然還是飽受糧食問題的困擾,倒不如說仍然還是一個十分貧困的國家。

尤其是1959年冬天到1961年春天的這三年期間,中國甚至還經歷了一場巨大的饑荒,人民食不果腹,大量的人口因此餓死,史書上諸如“啃樹皮”、“吃觀音土”一類的饑荒記載也是再次上演,令人觸目驚心。

或許正是因為親眼目睹了這一切,才使得當時作為農業學校教員的袁隆平立志改變世界,對自己在學校裡種下的那一塊試驗田更是格外上心。

此時的袁隆平還僅僅是千千萬萬個普通教學工作者之一,由於長時間沒什麼成績,旁人對他的研究十分不看好,又比如說,袁隆平的第一任女友也在這段時期離開了他,只因為父母對他的不認可。

頂著外界的壓力,袁隆平的科研之路無疑是艱辛的,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他就帶著幾個自己的學生,開始了這塊試驗田的經營,試圖找到點什麼。

或許是偶然,亦或許是努力下的必然,就在饑荒發生後不久的1960年7月,袁隆平團隊第一次發現了農田中的異樣,他看到有一株有些與眾不同的水稻,這株水稻株型優異,穗大粒多,一數竟然有160多粒稻穀。

這樣的發現無疑不是振奮人心,袁隆平意識到,在這株水稻上發生了基因突變,他迅速地確定了接下來的研究方向,他要透過研究,將這株水稻的優良性狀給繼承下去。

於是袁隆平小心翼翼地將這株有些與眾不同的水稻儲存了下來,試圖作為下一批試驗田的母株使用,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透過自花授粉,這株水稻的子代就會出現大量的高產水稻。

雜交水稻的成功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種下去的種子成熟了,然而,在以先前那株水稻作為母代產生的新一批水稻之間卻發生了一些神奇的現象,它們的性狀千差萬別,大體上能夠分類成好幾種不同的水稻。

袁隆平不禁推測,此前的那株有些與眾不同的水稻恐怕並非是發生變異的第一代水稻,而是已經經過了雜交的產物,所以子代依然會出現一些產量不高的水稻。

不過,這也讓袁隆平萌生了“雜交水稻”的想法,試圖從不同的水稻中,透過人工選育專門保留那些對產量有所提升的基因,吸取各種水稻的優良基因,促成一款全新的“超級水稻”。

為此,母株的儲存便是尤為重要,袁隆平首先是進行了“天然雄性不育株”的培育,以確保水稻的性狀不在自花授粉的情況下發生更多的突變並複雜化,最終就能得到穩定高產的水稻。

袁隆平的這一科研方向毫無疑問是十分精準的,在連續幾年的耕耘之下,袁隆平的試驗田中出現了十分可喜的成果。

60年代末,袁隆平提出了完整的“雜交水稻”構想,即是:透過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以及雄性不育恢復系三種水稻的培育,來創造一款前所未有的雜交水稻,並且,這樣的雜交水稻的產量勢必會高過往常的任何一種水稻。

於是再後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一舉獲得了成功,中國的糧食危機彷彿也同樣地迎刃而解了。

在雜交水稻誕生以前,普通水稻的畝產極限大約是300斤,而使用了袁隆平手下的第一代雜交水稻的農田,畝產600斤已經是家常便飯,更別提再之後的雜交水稻又經過了更多基因的改良以及優化了,袁隆平無愧於自己的志向,從根本上顛覆了糧食問題。

不求回報的“老農”

中國的糧食問題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才得到解決的,也許是天公作美,但更多的還是得感謝袁隆平的這一項雜交水稻的研究,才使得5、60年代的三年饑荒以後,中國再也沒有發生過糧食問題。

對此感觸最深的要數那千千萬萬掙扎在溫飽線的普通人民了,甚至於有些地方還給袁隆平建立了生祠,就為了紀念袁隆平拯救萬民於水火的一飯之恩。

僅就70年代始,全國至少20%的水稻產量都是由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來進行填補的,毫不誇張的說,袁隆平至少拯救了中國20%的人口。

到了如今,雜交水稻畝產已經達到了1000公斤以上,而受益於袁隆平的人也只會是越來越多,這個資料也說明了,我們之所以能夠有如今的富足,主要還是因為現如今的糧食產量達到了舊時代的6倍以上。

袁隆平以及他手下的研究團隊不可謂不是中華民族的大恩人,就算放眼世界,如今不少國家也在享受著雜交水稻的恩惠。

那麼,有關於袁隆平的待遇問題就變得十分引人注目了,畢竟袁隆平和他的團隊簡直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所以,袁隆平後來得到了很多來自於國家的表彰和榮譽,最為耀眼的,當屬2019年被授予的“共和國勳章”了,至今只有9人享此殊榮。

不過,袁隆平每個月因此而得到的收入又是多少呢?其實並沒有多少,最近有個袁隆平助理向他彙報工作的影片十分的熱門,裡面助手就提到了國家工程院給袁隆平發放津貼的問題,沒想到他一個季度也才只有15000元的津貼,甚至於袁隆平還覺得很高了,喜出望外地詢問助手“發到哪了?”在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卻也引發了人們的另一番思考。

袁隆平在發明雜交水稻以後,就毅然地將這項發明專利捐獻給了國家,從未收取過一分錢,到頭來他所享有的財富也僅僅只是國家所發來的那點院士工資以及津貼罷了,實際上壓根就是寥寥無幾。

頓時,很多網友們都不禁呼籲起提高袁老待遇的事情來,畢竟,哪怕拿的工資高一些,這也是這名在農田裡耕耘了大半生的偉人所應得的。

小結:

其實很多科研工作者所得到的回報都不高,尤其是像袁隆平這樣,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全盤託付給國家的研究人員,是壓根兒賺不到錢的,他們以國家大事為重,視金錢為糞土的態度值得我們尊敬。

不過,在尊敬袁老的同時,我們也同樣不能忘記了諸如袁老團隊中他的學生一樣,那些千千萬萬個科研幕後工作者,在科研之路上,正是有了他們才能創造奇蹟。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12月第二週結束,處女座保持上升勢頭,巨蟹座扭轉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