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借用誇張寫實方式實現竇娥的毒誓對當時的社會發起批判

《竇娥冤》這部戲其實情節比較簡單,但是其所蘊含的複雜社會現狀,以及關於關漢卿對於當時吃人社會的批判之情,卻是值得今天眾多藝術家學習和借鑑的。

元朝統治時期的中國封建社會,其實與傳統漢族中央王朝,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遊牧民族的入主中原,令其信仰的草原文化,成為中原人民被迫接受的思想。

正因如此,元朝時期的民族矛盾是非常尖銳的,這使得整個元朝統治時期的社會,都存在著一種劍拔弩張的社會關係。

蒙古人推行的四等民制度,使得本來就不公平的社會,在民族關係上亦展現出了空前的緊張,與此同時漢族底層民眾,在遭受蒙古人的高壓統治和民族歧視的同時,還要受到當地漢人官僚的剝削。

竇娥作為本戲劇的主角,並沒有今天流行電視劇和電影主角光環的保護,其作為那個時代最大悲劇中的小小代表,用那柔弱軀體,卻展現出了整個時代的廣大底層民眾,對於封建壓迫的最大吼聲。

那些不明是非,官商勾結的所謂父母官,在面對竇娥冤屈案件顛倒是非,毫無同情之心,硬生生將一個清白之人下了大獄。

如此一來,白的也變成了黑的,夏天也變成了冬天,竇娥臨死之前的無奈怒吼,在不久的將來居然變成了現實。

血飛白練、六月飛雪以及三年大旱,彷彿預示著已經離開人世的竇娥,依然仇恨著那個吃人的社會,而這又豈不是關漢卿,對於自己身處黑暗時代的一種藝術反抗嗎?

《哭庵賞菊詩》載:"忽焉海水起立,魚龍怒號,星斗動搖,鳥獸悲嘷,神鬼遁逃。不聞琴聲兮,只聞天風與海濤。匹婦含寃,六月飛雪。庶女仰天,雷電襲擊。"

關漢卿的藝術成就得益於其主動關注底層社會

對於竇娥這個悲劇人物的描繪,關漢卿本人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以說圍繞著對於現實社會深度批判的這一主線,關漢卿將竇娥塑造成為了,整個時代泥石流當中的,唯一有血有肉的人。

何為有血有肉,就是他有自己的情感,他有自己生存的權利,然而在那個時代,連這種人生存和清白的權利,都要被汙濁的官場氣氛所汙染。

關漢卿運用了充滿浪漫主義和誇張主義的手法,將竇娥的冤情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也就是說竇娥的悲慘遭遇,受到了上天的同情。

而在君權神授的時代,人間發生巨大災難,無疑是在人們心中認為,是因為上天不滿當時統治集團的統治,必然會大力懲罰當權政府。

而關漢卿能夠將這種對於社會的無聲批判,直接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實際上和他的儒學修養,有著直接關係。

關漢卿也算是知識分子,從小受到了儒家思想的薰陶,但是他卻並不願意與那些官宦、紈絝子弟同流合汙。

關漢卿有他自己的人生抱負,他見識到了廣大民眾生活的悲慘,因此他主動下沉到基層社會,去和廣大民眾進行深度接觸。

這種行為在我們今天看來,同樣具有指導意義,任何藝術創作一旦脫離了現實社會,那麼無疑是得不到民眾支援,是缺乏靈魂和血肉的。

正是因為關漢卿能夠深入基層,瞭解人民疾苦,對於當時外表繁華社會的毛細血管,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使得他成為了那個汙濁時代少有的清醒之人。

《竇娥冤》展現出了關漢卿不屈服命運的抗爭精神

《竇娥冤》中的三大誓言在戲曲中一一應驗,這也許在藝術領域當中並不是巧合,這是那個時代,關漢卿對於現實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極度不滿和宣洩。

他沒有封建統治者那樣至高無上的權力,他也沒有能夠幫助廣大平民,抗爭腐朽勢力的力量,他所擁有的,只有自己賴以生存的藝術描繪。

整個誓言的驗證過程,雖然充滿了光怪陸離,但是這確實也是對當時,眾多腐朽勢力精神世界的一種描繪。

在封建利益的驅使之下,他們已經完全失去了一個真正人的本質,他們的靈魂汙濁而又晦氣,他們的慾望,猶如饕餮的胃口那樣永遠填不滿,而且越來越大。

《曲談》載:"選勝地,按佳節,取珍物,而分扮麗人,可謂極情場之致矣。密約幽情,宛宛如見,元有《竇娥冤》雜劇,境最苦。便足斷腸,然吾不樂觀之矣。"

關漢卿的藝術描繪,不僅僅是對當時下層社會民眾,悲慘遭遇的深深同情,以及對封建統治者,吃人統治方式的揭露,在《竇娥冤》當中,他更加展現出了對於命運不公的一種憤怒和抗爭。

儘管他知道在當時社會中,奮起反抗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如若每個人都這麼想,且選擇沉默的話,那麼豈不是社會將會越來越黑暗了?

《竇娥冤》中,關漢卿利用竇娥的這一虛擬人物,向悲慘命運和黑暗社會,發起了時代最強的質問,這似乎是戲曲人物中的心情宣洩。

但仔細想來,這卻是關漢卿對於整個時代,和廣大悲慘民眾命運的質問,他想要喚醒人們心中的良知,特別是統治者內心中的良知,他想要一個光明而又公平的社會。

1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10個帶智字眉清目秀的女孩名字,讓你不再為起名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