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為何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徒增傷亡?在抗戰時期日軍的騎兵中,唯一的純騎兵部隊是日本陸軍第四旅團,旅團長為小原一明少將,全乘馬建制,1945年日軍投降時,該旅團在河南偃城,他的主要對手是八路軍的129騎兵團。在當時,日軍騎兵已經改編為槍騎兵,就是騎馬行進,下馬作戰。而我軍騎兵受條件限制,仍然是輕騎兵,以掄馬刀為主題。我軍的騎兵很少與日軍騎兵正面對抗,八路軍的騎兵是專門欺負鬼子步兵的。在該劇中,我軍騎兵主動列陣與日軍對砍,日軍騎兵是貴族化的部隊,兵種自豪感極強,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要和八路軍騎兵拼一拼馬刀,比比業務水平。
而且在力量絕對懸殊之時,殲滅對手不是問題。日軍一個騎兵聯隊對八路一個殘騎兵連一二十個騎兵,派出一個排三四十人馬,兩把馬刀拼一把馬刀,日軍單兵騎兵素質又高,殲滅他們也許只會損失幾個日軍騎兵,彰顯日軍騎士精神,比用槍打死威懾力更大。
在沒有重火力加持,沒有事先修築好的工事下,憑單發步槍和輕機槍根本擋不住騎兵衝鋒,當時的日軍是在機動化作戰,圍剿獨立團,重火力不能隨時參戰,等築好陣地騎兵連早就跑了,騎兵追擊騎兵反而是最快捷的,而且騎兵打騎兵最後基本都是白刃戰結束戰鬥。在沒有持續或者重火力支援下,騎兵是步兵的噩夢,在速射槍械問世之前騎兵對平原戰場有些絕對的統治力,《亮劍》中兩隊騎兵都沒有配備半自動或者全自動武器,在這情況下槍支反而沒有白刃戰高效,畢竟騎兵的恐怖之處在於超高的機動性。
好好看了一次騎兵連和黑島交鋒的片段,發現日軍在對砍時,是三人一組,呈線狀依次揮刀,一看就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對抗這種素質的部隊,李雲龍的騎兵連能亮劍,雖敗猶榮啊!
二戰時,日軍軍隊非常崇拜西方德國軍隊,可以這麼說,德軍是日軍的老師!好多日本貴族也學習德國貴族的一些禮儀和作風習慣!比如日軍的小鬍子就跟德國學習的!德國的騎兵部隊多數是貴族成員,日軍的騎兵也是學習的德軍,所以有些軍事作風也是學習來的!比如騎士精神!騎兵很看重自己的榮譽吧!
這可能是由於冷兵器有其獨特的戰場魅力,對於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戰士來說,冷兵器更能體現勇力和無畏精神。同時冷兵器對人的威懾力量有時候比熱兵器還強,主要體現在在可視性上,無論斬殺還是被斬殺,那種肉眼可見的痛快或痛苦,都比熱兵器更要刺激人的神經。
不過認為勇氣至上的軍隊往往會很衝動,新四軍騎兵和日軍幹過一次,雙方列隊,日軍以為四爺要玩對劈,很興奮,放下火器舉起馬刀率先發起衝擊,結果四爺開火了,日軍掉頭想重新來過用火器,四爺舉著刀追。
騎兵,機動性強,也能隨身帶一部分作戰物資,作戰時還是要下馬的。騎兵就得騎馬作戰,真是扯得沒邊。這不是十九世紀,都是速射武器,騎兵沒有衝擊的機會。自從機關槍投入戰場,騎兵集團衝鋒的戰術就成了送人頭的戰術了。二戰時期的騎兵,大都是騎兵行軍,下馬作戰,很少用馬刀對砍。只要擺上幾挺機關槍,再多的騎兵也衝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