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後,做餐飲13年,為什麼要創業?為什麼要選擇累到吐血的餐飲?開始是無奈之舉,後來是無法自拔。用一句大俗語,叫做始於財值,陷於魅力,忠於文化,合於性格。
我本科在川大,大三修完了學分,大三下到服裝店做店長,大四改做外勤,畢業後去一家韓資外企面試,當時兩萬人裡挑十幾個,我很幸運,順利入職,負責西南地區市場的開拓。
租房的時候遇到了現在的丈夫,他當時做旅遊工作,成都杭州兩地飛。08年地震之後,旅遊業受到影響,沒了收入,他媽媽又不幸查出癌症,經濟壓力非常大,所以兩個人準備創業。最開始的想法是開超市,但是兩個人的錢怎麼都湊不夠。恰好家裡有個親戚是做綦江北渡魚的,12歲一直幹到20多歲,於是決定和另一個親戚合資開一家小餐館。這個開頭,可以叫做始於財值。
地方選來選去,在航空港成都資訊工程學院附近,花了6萬轉讓費租到一個“五不通”小店面,——不通網不通水不通電不通氣,連路都不通。
新店開業,沒有經驗,顧客普遍反映味道很好但出餐太慢,生意不像想象中如意。像所有故事裡寫的一樣,合夥人要求退股,又像所有故事裡寫的一樣,即使是親戚,在金錢方面也萬萬不可通融,入股的費用限期歸還。只好四處籌錢,剛畢業就欠了一屁股債。
後來旅遊恢復,男友回到本職工作,繼續做蓉杭飛人,只剩我邊上班邊撐店。最慘的時候,現金都是左手過右手,一拿到工資馬上去發工資。當時工資也很低,我三千五一個月,店裡的員工六七百一個月。
剛開始的時候每天的營業額只有幾百塊,心裡非常焦慮。我自己評估了一下,我的店面在航空港,附近人流量大,我和員工說,未來的營業額可以做到3k-5k/日,他們都不相信。我這個小店有兩個廚師,算上廚房廁所統共只有130個平方,14張桌子。我每天都和店員交流,遇到了什麼困難,發現什麼訣竅,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我當時的本職公司是一家韓國企業,他們管理非常嚴格,沒有單獨的辦公室,一舉一動都在老闆的眼皮子下,不能遲到早退,7點上班,每天5點就要起床。下班後就去店裡守著,幾乎沒有過在兩點以前睡覺,每天平均只能睡3小時,實在困極了就用午飯時間在公司廁所的隔間裡靠著休息一會。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愛吃,餐飲是一個幾乎不看天分的行業,只要你夠勤奮,都能得到回報。就這樣口碑漸漸地建立起來了,雖然我鋪面不大,但在那條路上還算挺好的,航空港靠近機場,我現在有很多飛行員朋友都是那時候積累下來的。
我和店員吹牛說要把日營業額做到三五千的時候,沒有人信我,畢竟店小,人均消費也低,才30左右。餐飲這事厚積薄發,堅持下來把事情理順,一個月內,日營業額從五千到八千一萬一萬五一直做到了一萬八,最高的時候一個月營業額30多萬,一張桌子有三波人拼桌吃飯。我還記得當時是夏天,廚房通風不好,兩個廚師炒菜手炒腫,內褲炒溼。這樣一年下來,純利潤做了60萬,容我得意一下,那可是13年前啊。
菜品服務好味道好,周圍的人都攛掇我再開一家店。
於是乎2010年開了第二家店。現在想來,我喜歡做餐飲,可能還因為冥冥之中這個生意像一面鏡子,映出了一個真實的我。不幹這個,我都不知道我內心還有賭徒的一面。第二家店選址定了一個沒人敢要的售樓處,我大筆一揮,一簽就簽了十年。剛開業時手裡只有20萬現金,付完房租和裝修首期款就沒剩啥了。
除了賭口岸,我還在賭首店的現金流能支援我,年輕啊,膽子大。
第二家店是鳥槍換炮了,做了個酒樓。剛開業的時候生意也一般,手裡有了兩個店,邊上班邊看店實在顧不過來,就辭職了。從此進入了全職餐飲餐飲時期,如果說最開始選擇餐飲是誤打誤撞無可奈何,做到現在我已經喜歡上了這門生意,始於財值,陷於魅力。
全職顧店,就意味著斷了穩定的收入,第二家店的定位比第一家高階,再像原來那樣小打小鬧不是長久之計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我把在陶然居做店長的妹妹請回來。又在店裡增加了個意見本,每天梳理每天開會。餐飲晚班收市十點,常常開會開到十一二點,第二天九點又要上班,在我的威逼利誘之下,沒有一個店員遲到。這樣堅持了大半個月,他們私下都說最怕我開會,要麼在哭,要麼在罵,還給我給了個外號叫“黑山老妖”。
店員最早是怕我的,後來慢慢地也被我同化了,現在有個詞叫“團魂”,團魂一出來,酒樓慢慢跟著火了。二店有六個包間,基本上臨時來訂是訂不到的。當地很多官員也在店裡吃飯,曾經有一次還有個顧客來吃飯,到店就把車罩起來,不準看車也不準看車牌,那想必就是挺大的官了。別問我是誰,我也不知道。
最誇張的時候,有五家店山寨我。
後來就和男朋友結婚了,當時兩家店運轉得都不錯,我消費慾望很低,又不炒房,那陣子甚至出現了錢在手不知道怎麼花的感覺,家庭和物質的穩定都沒能讓我消停,我又琢磨開新店。
2012年第三家店,選了個商場奧克斯。當時我懷孕了,每天挺著大肚子坐著裝修外掛的電梯跑現場,保姆帶著孩子在樓下玩,有需要的時候就下到地庫去車裡餵奶。
後來我還開過自助火鍋店。還因為自己喜歡海鮮又開了個新的海鮮店品牌,這個品牌陸續做了四家店。前東家看我餐飲做得不錯,投了150萬,我又開了兩家新店。
這時候做川菜的經驗算是比較豐富了,店鋪位置也不錯。因為生意好,很多人想要合夥或者加盟,但考慮到我自己的店鋪體系結構都不夠完善,而且因為第一家店合夥人撤資的問題,對合作比較排斥,就都沒有答應。
不到一年裡我開了八家不同品牌的直營店,樂在其中,但身心俱疲。
一般的說法是,一家店的生命週期是三年,但從2008年開業起,我的幾家重要的飯店都一直保持著生命力。但即使是這樣,到了2019年左右的時候,我也慢慢感覺到了川菜飯店的下滑趨勢,於是又考慮轉型。這麼多年餐飲做下來,我也結交了很多業內的大牛,求人脈求知識。
看,餐飲的可能性太多了,大的菜系就有八種,每種菜系下還有分支,你可以在這個領域裡反覆橫跳。
這一次橫跳我決定拋棄過去獨立運營的思路,試著和別人進行品牌合作。
說實話第一次聽到這個方案我是拒絕的,我不懂揚州菜,完全沒有接觸過揚州菜,我甚至連揚州都沒有去過。但是他最後有一句話說服了我:“淮揚菜是國宴菜”。
OK,於是我帶著廚師團隊和設計師去揚州考察學習,我覺得:有譜,能做。回來就把店名定了。我對這個名字特別滿意,覺得又適合揚州又適合我的氣質。
回來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做出了設計,用6天的時間就把老店改造了,專門請了兩位十多年的揚州師傅來坐鎮。這個店280平,改造費用30萬。
成都幾乎沒有淮揚菜,有的幾乎都是私房菜館,人均消費大多在500-700。我這裡人均消費100不到,開業以後生意特別好,沒有推廣,全靠商場自然人群消費。5個廚師,20張桌子,從2020年1月6日試營業開始,到1月22日,十五天內,達到了20萬營業額,一張桌子能翻達七臺。
至於1月22號以後,就關店了。
疫情期間休整了幾個月,也看到不少同行的狀態,有時難免有兔死狐悲的情緒。但疫情也為我提供了這麼多年來難得的休整時間。
疫情沒有擊倒我,它讓我看清了自己的熱愛,我的野心更大了。
我喜歡做餐飲,但不僅僅是做餐飲。
始於財值,陷於魅力,忠於文化。
傳播美食也是傳遞文化,除了餐飲,我還想做民宿文創,關注禮節禮儀,學習傳統技藝。揚州菜是匠心精神的體現形式,技藝的學習達到標準是困難重重的,現在的餐飲很喜歡用半成品加工,迅捷高效統一,但刀功、火候、調味,這些都是很多半成品無法做到的。我不想做千篇一律的連鎖,就像木心的詩裡說的: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 是一句。
相比於連鎖店,技藝上的慢,是一種美,一種好,一種樸素的精緻,一種生命的哲學。
現在,我,又要開新店了!
第一家開得很倉促,它畫出了我心中淮揚的皮,但很多更細緻的想法並沒有實現。第二家選址在更高階的金融城旁邊,悠方廣場裡。這家店會加入更多文創元素,體現國文化,普及揚州菜。
去年揚州被評為世界美食之都,我也沒有想到,作為一個混跡成都的重慶女人,中年之後,我竟然愛上了小火慢燉、清淡養生的揚州菜。
我的野心真的很大,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在想,人家可以把日本料理美國漢堡德國皮具開得到處都是,我呢,總有一天,我要把淮揚菜也開到國外去。
我的野心也很小,我還想約三五好友再開個小酒館,喝點小酒,說點小話,醺醺然回家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