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市場並不平靜,兩國間的貿易摩擦仍在持續升溫。在兩國間貿易局面並不見好轉的同時,澳大利亞的 “有心人”還在煽風點火。一份澳消費者抵制名單廣為流傳,號召澳大利亞民眾不要購買41家“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的相關產品。
但澳大利亞新聞網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它說這份“抵制名單”並不詳實,隱去了不少細節問題,比如有關中國資本在企業中的佔額等問題。有許多沒有被“愛國”衝昏頭腦的澳大利亞網友冷靜分析,他們認為這些企業無論資本結構如何,都是澳大利亞人在經營,工資也是發給澳大利亞人,盲目地進行抵制行為,最終受傷的恐怕只有澳大利亞自己。
據瞭解,此次“抵制潮”的發起人是一名自助倉儲公司的CEO。他聲稱每個澳企業都該對自己的供貨商進行“審查”,找到那些來自中國的產品並尋找其代替品,自覺降低企業對中國產品的依賴程度。
亨德里施克教授表示“這是完全不對稱的,中國是我們的主要客戶,而我們只是他們的客戶之一,只是一小部分中國商品的出口目的地。”他認為澳大利亞近日網上喧囂塵上的抵制活動只能歸結為“嘴炮一時爽”,它並不能也不會對中國的貿易造成如何如何的打擊,反而是對澳大利亞——一個貿易小國,造成巨大的傷害。
許多澳大利亞人或許忘了,這場貿易戰本身不是中國挑起的,中國也無意破壞澳大利亞的民主,中國只是在尋求貿易中的平等與起碼的互相尊重而已。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