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對於清王朝來說,銅元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光緒26年時,兩廣總督李鴻章奏請在廣東地區開始製作銅元,以作為當時銀元的輔幣,從此開始直到1911年,總共11年的時間裡,由於全國各地鑄造銅元的時間、地點、材質並不統一,就使得清朝銅元的版本種類非常繁多複雜,不過這也為喜歡收集錢幣的愛好者提供了全新的樂趣。

最初廣東版本的銅元,錢幣上有“光緒元寶”四個字,中間沒有銅錢常見的方孔,而是滿文的“寶廣”,上面有“廣東省造”四個字,下面寫著“每百枚換一元”,背後是飛龍圖案,用英文寫著“廣東、一分”,1枚清朝銅元的重量大約是2錢左右。只不過這種版本的銅元和通常的民間習俗不同,因此後來的一分兩個字就改成了十文,將每百枚換一元修改為“每元當制錢十文”,也就是說銅元對標作價的不再是銀元,而是普通的銅製錢。

當時的清朝銅元面額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和一文,銅元的版面設計優雅端莊,雕刻水準精細優良,非常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堪稱是集當時製造工藝之大成。廣東銅元的成功,帶動了全國各地鑄幣機構的效仿,到了光緒三十一年的時候,全國已經有17個省開始鑄造銅元,製作局多達二十處。

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各省鑄造的甚至同一省內鑄造的銅元風格並完全相同,這就使得光緒年間的銅板變化極多,大清銅元行遍全國,各種版本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在眾多清朝的銅元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在某些拍賣場所甚至拍出了百萬以上的價格,可以被認作是當時銅元製作的頂峰。

9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豬灣事件”讓美國淪為笑柄,肯尼迪為什麼批准這個行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