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多音樂愛好者在面對如雲煙一般的古典音樂曲目和唱片都會很苦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因此自己整理了這個系列的文章,給廣大音樂愛好者按系列推薦各二十張唱片方便音樂愛好者入門。主要以古典音樂為主,後面也會有電影音樂系列,並對音樂和唱片做一些簡單的介紹。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欣賞美妙的音樂,得到美的享受!創作不易,希望大家支援!

音樂是拿來聽的,再多的解說也替代不了聽。古典音樂有一句名言叫”讓解說消失“,意思就是其實大部分古典音樂你只需要知道些背景知識就可以了,解說音樂本身其實沒有必要而且往往會誤導聽眾。所以本人的解說一向不正經更不正規,隨意而為。

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是門通向心靈的藝術,一旦入了門,欣賞它其實並沒有什麼困難。如果不喜歡某個型別某個人,或者覺得不好聽,也不要勉強自己。每個人都會有感動自己的那類,但同時也存在不喜歡的那種型別,很正常的(比如我就不喜歡莫扎特的交響曲和大部分歌劇,以及宗教音樂)。完全不需要為此煩惱!

這個清單都是自己根據自己手裡的電子版本的音樂曲目選擇的。序號也已經按文章介紹的順序整理好,你可以邊看介紹邊欣賞。希望大家都能支援網上正版音樂,比如ROON,有一個會員一片廣闊的天地就打開了。

曲目及唱片清單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會根據具體清理的情況作些調整):首先是發燒天碟二十張,交響樂二十張、鋼琴協奏曲二十張、小提琴協奏曲二十張、鋼琴及小提琴獨奏曲(含奏鳴曲)二十張。然後是標題音樂二十張、室內樂二十張、歌劇二十張、其它協奏曲及標題音樂二十張、選聽交響曲二十張,精選二十張。未來還計劃出一個電影音樂精選一百張。每部作品和唱片我都儘量簡單的作一點介紹,希望有助於欣賞和理解。

標題音樂是古典音樂入門的好選擇,但很遺憾我們在做古典音樂推廣時,往往把注意力都放到高大上的交響和協奏曲上去了,甚至連歌劇這種晦澀難懂的東西都拔高到要普及的程度。但對隨便一個人都能聽懂的標題音樂卻嗤之以鼻,真是咄咄怪事。

十一、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跟戰鬥民族硬剛,除了成吉思汗外,就沒有人成功過。拿破崙也不行,1812年率軍50萬入侵俄羅斯,連莫斯科都拿下來了,結果後面還是灰溜溜地回來了,基本算是全軍覆滅,後面就再沒當初的誰不服滅誰的輝煌了。

後面的希魔不服, 然後組建了超過三百萬人的大軍入侵,結果還是沒討好。雖然離勝利似乎只差了一點點,但就那一點點怎麼也搞不掂,最後反而滅了國。

老柴當年寫的這首1812序曲反映戰鬥民族偉大勝利的小曲也因此成為了俄羅斯民族的戰歌,但他要知道國內的燒友前面部分都不聽,只聽最後一分多鐘的炮響,估計棺材板根本蓋不住。

1812序曲一般有兩個版本,帶合唱的和不帶合唱的,個人更喜歡帶合唱的版本。不過,對很多燒友而言,區別應該是帶炮響和不帶炮響的,嘿嘿

這張唱片中還有老柴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西貝柳斯的幾首交響詩。不過,我一直對西貝柳斯不太感冒。希望下一階段再仔細瞭解他吧。

十二、柴可夫斯基 義大利隨想曲

當年老柴在義大利旅居時,正好趕上義大利狂歡節。然後老柴就寫出了這首色彩華麗、曲風流暢、充滿激情的隨想曲。這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標題音樂之一!不過自己最喜歡的是費城版的,嗯,磁帶。很多年後,有網友送了自己一張同版的CD,聽完之後我差砸了CD,這差距也太大了吧。磁帶上的高頻之華麗,細節之豐富,音樂層次質感之好,讓人身臨其境。但CD上,聲場是平面的,細節少了不少,音樂細節和質感差了不止一條街,高頻丟了一多半,根本沒法聽!

卡爺我覺得也是史上被高估的指揮之一,算起來他是門門行,但大多數曲目排起來都不是最牛的那一個,雖然都不差(下面這幾張例外)。而當年他的唱片那個風行啊,但現在來聽,效果真不錯特別出色的,雖然都不差。

十三、理查.施特勞斯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用音樂去描寫晦澀難懂的哲學詩,這個事聽起來就非常的瘋狂,但理查.施特勞斯就真的這麼幹了。為尼采的哲學史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譜寫了同名的音詩,並且對應了書上某些的章節。

我曾經在大學時借了這本書想讀一讀,結果發現,我還是聽音樂吧。因為,那玩意真不是人讀的!

理查.施特勞斯為他寫的第一段”日出“那是非常的形象而知名了,但其實後面的數段也完全不晦澀,同樣的也讓人聽得進去。這首樂曲自己大學時聽過不下百遍,甚至可以在腦裡想出來很長一段。當然,現在的燒友們估計都只去聽第一段去了,但其實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查拉最出名的版本有兩個,一個是萊納的RCA版,是立體聲剛出來的1955年錄製的,現在聽來除了噪聲大點外,沒有其它的問題。另一個又是卡爺的版本,噪聲更小,演譯更好。所以這裡就推薦卡爺的版本了。

卡爺算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權威,這個跟他早期的經歷可能也有關。當年,希魔是極其喜歡理查.施特勞斯的音樂,所以讓他做了帝國文化部的重要官員。但是理查.施特勞斯不太賣他的賬,我行我素,很快就辭了職,躲到一邊玩他自己的去了(理查.施特勞斯跟猶太人關係親密,自己兒媳就是猶太人)。希魔只好去捧富特文格勒去了,富氏也不太認納粹的賬(跟元首握手後還拿手帕擦手,簡直是找殘的節奏)。當年卡爺還是個小年輕,主動積極地喊“選我,選我!”,不過沒人鳥他(幸好,不然卡爺慘了)。

十四、理查.施特勞斯 英雄的生涯

理查.施特勞斯對音詩這個題材的貢獻不小,除了前面這首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外,還有英雄的生涯、蒂爾的惡作劇、唐璜、阿爾憋死山交響曲、唐吉柯德和死與淨化、變形等,他甚至還寫了首家庭交響曲。如果把什麼七層面紗之舞也算進去,那就更多了。

浪漫主義發展到後期後,受瓦格納的影響,各種半音階的應用,以及尼采哲學的影響,音樂的表現能力達到了一個頂峰,似乎已經不受任何限制了。理查.施特勞斯也用它創作出了一系列的音詩。英雄的生涯裡,他也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描繪出了各種形象。說得白一點,其實是鼓吹他自己和他崇拜的偶像(尼采)的。

古典音樂也慢慢地不那麼好聽了。也正如此,理查.施特勞斯轉而成為了保守派,寫出了《玫瑰騎士》等偏向保守風格的作品。

十五、死與淨化、變形

要死時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不知道的話,就來聽聽理查.施特勞斯這首死與淨化吧。雖然僅僅只花了七天,雖然這傢伙寫的時候才不到30歲,但他還是自已憑感覺用玄妙的音樂語言寫出了這首音詩。反正,聽過一遍,估計你也就不想聽第二遍了。臨死這滋味,還真不好受。聽完之後,就更不死了。

變形這首是老年作曲家為了紀念二戰給德國帶來的破壞寫的,據稱是為慕尼黑歌劇院被炸後的感慨。聽著也和死與淨化有幾分類似,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十六、敲擊卡門

永遠的卡門,哪怕經過了上百年,比才的音樂依然如此鮮活迷人。所以才有如此多的改編:卡門幻想曲、敲擊卡門層出不窮。

榭德林改編這首敲擊卡門,聽著比歌劇選段還舒服,就是有點費器材。我曾在音樂廳用自己的NS17音箱放它,雖然也很過癮。但聽完之後不由感慨,要是等咱後面的雙8寸三分頻箱子再聽,那就更爽了。

敲擊卡門又是TAS榜上常客,一張是HP出的那張模擬錄音天碟,不過很慘,我沒有找到SACD。另一張就是DG為俄羅斯國家管絃樂隊錄製的這張數碼錄音,也就是下面這張,不過抓軌的,沒找到。24-96的正規版本。兩張都是巨大的動態,低頻好得要命,放的時候會忍不住用最大音量聽,很容易燒器材的,嘿嘿

十七、聖桑 動物狂歡節&彼得與狼

這兩部號稱史上最通俗的古典音樂作品,尤其是加上解說之後。不過,對我來說它們還是很難懂,因為,俺英文聽力實在很爛!而且,我也懶得去聽懂它要表現什麼這些,我只要好聽、舒服、爽就行。

雖然說聽了這麼多年的古典音樂,俺的樂理知識那是一點沒進步。很多古典音樂培訓教材那樣講節奏、和聲、弦律這些知識原來自己也懂,什麼五線譜這些也能看懂。但後面發現這些東西懂了反而是個壞事,很多時候自己的精力完全花到了這個上,而忘記音樂的本身了。這樣說可能有些人不理解,拿攝影舉例,自從自己學了攝影之後,看照片從來都是看見“構圖好不好,曝光過沒過,色彩還原對不對,白平衡是不是對的,用的什麼相機和鏡頭”諸如此類的事。很專業是吧,但看完照片,人家拍的是啥自己都沒注意到!別人明明要你看“我不美啊”,“你看我表情是不是很到位啦”,甚至是“你想不想我啊”這些。然後自己快到35歲了還單身,真是活該!

聽音樂也這樣,聽懂裡面有什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聽得舒服,能被音樂感動,過癮!

聖桑這首動特狂歡節其實裡面不止有動物,還有些非生物如化石這些,他甚至給他的瞧不慣的人也寫了音樂(當然不能這麼叫),然後那些人雖然聽出來了,但也沒得法。自己喜歡聽裡面的12段“化石”,還有大象也還可以,就是天鵝覺得一般。

找了半天,結果只找到了這個帶解說的報紙版,其它版本居然都沒有找到。神奇了,這個不是冷門曲目啊,我足足5個T的音樂檔案呢(原來近8個刪剩的)。這部作曲的版本挺多的,不過推薦是下面這張:

十八、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霍爾斯特以太陽系中幾大行星為主題寫了一首色彩驚人的組曲,由於配樂相當華麗,也是TAS上的常客。不過,他除了這部作品外似乎就找不到第二首流傳下來了,這也是古典音樂的一個特點,很多作曲家往往只有一兩首能廣為流傳,其餘作品就少有人知了。這也是欣賞古典音樂的一個無奈,終其一生,我們能聽到的作品也只是古典音樂的一少部分而已。太多的作曲家精心寫的作品往往因為時間的原因而很少能被人欣賞到,在資訊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很多作品錄音也非常少見。

十九、德彪西 牧神午後

德彪西開創了印象派的寫作手法,寫了一個《牧神午後》出來,當年聽到的人又瘋了,感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不過,很慘的是,印象派畫是一個很大的學派,但印象派音樂除了德彪西、拉威爾外,最多再加個雷斯皮基啥的,就沒了。

整部曲一句話:牧神潘午睡時看見了一群仙女,忍不住做起了春夢,然後……當年沒衛生紙,牆角就多了一攤東西,哈哈

安塞美這個錄音噪音有點大,但錄音的演奏還是相當棒的。

二十、德彪西 大海

眼瞅著標題音樂的名額就快完了,結果清了一下,還有很多還沒有列出來,這可如何是好。看來得再整個二十張了,把舞臺劇、芭蕾舞劇、歌劇序曲也列進去,完全可以再做一個系列了。

古典音樂發展到印象派,各種半音階音列及和絃的應用,描述性確實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在德彪西的音樂裡,我聽到了色彩各異的音階和絃組成的音樂,雖然稍顯怪異,但還能讓人接受。再後面的音樂,就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審美了。

德彪西的音樂,形象性似乎並不強,更像是景物給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也是印象派的特色)。牧神午後如此,大海亦如此。

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普京在敘利亞出奇招,俄軍士兵保衛戈蘭高地,令以色列一企圖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