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澳兩國關係已經惡化,而這和澳大利亞的錯誤國家政策是有著直接關聯的。澳大利亞在自己的外交上完全追隨美國,在國際社會上採取了對抗中國的態度,這導致兩國出現嚴重衝突。而國家關係的惡化和衝突也進一步影響到兩國貿易等合作。
事實上,在兩國關係遇冷以及新冠疫情大規模擴散的背景下,中國正針對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進行打擊。早在今年5月,中國海關就宣佈將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徵收80.5%的關稅,理由是澳大利亞對大麥進行了非法反補貼。而澳大利亞政府對其大麥出口進行了反補貼確是事實,所以我國的做法合情合理合法,但澳國內卻並不這麼想,總是渲染我國在故意打擊報復,從不自我反省。
如今,中澳之間的貿易衝突正在不斷加劇,從農業貿易出口擴散到了澳大利亞多個對華貿易領域,這給澳大利亞經濟帶來了嚴重打擊。畢竟澳大利亞是一個主要依賴於資源出口的國家,澳大利亞也沒有一個完善的工業科研體系。其當前的經濟繁榮,極大程度上是搭上了中國經濟發展高速列。對澳大利亞而言,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和貿易伙伴,是無法接受的損失和經濟災難。
在與我國貿易受損後,澳大利亞開始寄希望於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進口澳洲產品,填補因中澳貿易衝突所空出來的商品份額。澳大利亞期望印度和越南能接盤,但事實上,印度和越南本身市場不如中國,而且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決定了他們不會有那麼龐大的資金,所以澳洲的想法最終只能是空想。
如今最讓澳洲感到恐慌的是,澳洲產品失去中國市場後並不是一時的,而是永久性。因為藉著現在的好時機,很多國家已開始搶奪澳洲產品在華市場,其中就包括西方盟國。
畢竟當前的美國政局已經發生了改變,對於大部分美國商人來說,也是不願意和中國打貿易戰的,他們也希望獲得更多市場,而澳大利亞空出來的就是一塊“肥肉”。
另外,在煤炭、糧食、鐵礦石、牛肉、紅酒等方面,包括俄羅斯、巴西、加拿大、法國等都表示願意與我國展開更多合作,爭搶我國龐大市場。對於此種情形,澳大利亞煤炭就有點酸酸的和略顯惱怒的稱:“怎麼那麼多國家搶著瓜分我們在華市場份額,西方盟友的做法是對澳大利亞的背叛”。
澳大利亞出產的商品,並不是全球唯一,還有很多國家可以作為替代,我國完全可以將市場份額轉移到其他國家。
相反澳大利亞則不同,失去我國市場,全球範圍內,澳再也找不到能與我國匹敵的大市場,最終只會重挫澳大利亞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