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局外人:他從始至終需要的就不是同情,而是理解與接受

前言:

《局外人》透過主人公默爾索自述的形式,把他的一系列經歷緩緩而流暢的表達出來:母親的去世;請假去參加葬禮;疲憊的回家後和女友、鄰居的相處;殺死一個阿拉伯人後的鋃鐺入獄;以及獄中拒絕神父和律師為自己的辯解;直至最後被判處死刑。

圖源網路

整個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任何激烈的衝突,而只有一字一句堆砌出的平實的言語和一個人最真實的內心與感受。然而卻正是這些看似毫無力量的文字最終給人以沉重一擊。

《局外人》這部作品也成為了加繆的代表作,並讓他透過這部作品的加持,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使得年僅44歲的加繆成為歷史上最為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種種成就,《局外人》這部作品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圖源網路

雖然默爾索在媽媽的葬禮上並沒有表現出悲傷,甚至沒有留下一滴眼淚,但這並不能夠斷定默爾索不愛媽媽。默爾索從小就是由媽媽陪著長大,看著空蕩蕩的房間,默爾索也會想去世的媽媽,之所以送媽媽到養老院,也只是因為默爾索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撫養。默爾索從小就是個孤單的人,即便是與媽媽也從來沒有過多的交流——他只是並不擅長用眾人普遍所能接受的做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即便在眾人的眼中,他對媽媽的去世表現出的過於冷靜甚至到近乎麻木的狀態,我也仍舊相信的是,默爾索很愛他的媽媽。或許他也曾悲傷不已,而他只是不曾用眾人所常見到的那些方式表達出來。

不是所有的愛都必須透過陪伴表達出來;也不是所有人的悲傷都會表現在臉上,再透過眼淚表達出來。然而默爾索卻怎麼也想不到,最終讓自己走向死亡的,卻正是這些他從不認為有錯的真實內心與行為導致的。但他並不後悔,所以當他在因為殺人入獄,律師告訴他只要按照他說的去做,就能夠勝訴出獄後,他也沒有因此去違背內心——他始終忠於自己,他把他的想法毫不掩飾的表達出來,即使這些話最終會令他失去自己的生命,他也不曾猶豫。

圖源網路

透過與神父、律師、法官、記者的交流,於是默爾索知道了,其實他們並非真心關心自己的案件,他們只是亟需一個大家都能夠認同的理由去合乎情理地處理自己的案件,而當自己的言行與他們所希望的方向相悖時,他們就決定拋棄自己,以"沒有在母親葬禮上哭泣"這個荒誕的理由,毫不留情的將自己的靈魂定罪為邪惡,並強勢決定要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他們所信仰的《聖經》之道。

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局外人。我融入不了它,所以它毫不留情的將我拋棄。默爾索至始至終都清醒地瞧著這些人,以一個局外人的態度,漠視著周邊發生的一切,他不願意去討好這個世界而顯現出來的格格不入,以致於他最終被這個世界所拋棄。最後默爾索終於明白了,原來大家都只希望看到自己所希望看到的,而不願去承認那些原本就是事實的東西,或許是因為那些過於真實的東西讓戴上面具的他們無處遁形吧!默爾索理解,但是他並不打算接受。所以小說結尾,默爾索在即便不能夠接受眾人對自己所施加的臆想的情況下,仍然選擇坦然的接受死亡的制裁。他將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揭開這個虛偽的世界的遮羞布。

圖源網路

結尾:

作者加繆透過默爾索這個人物將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默爾索最終選擇與這個世界和解,而和解的代價就是生命。但讀者大可不必施以同情,因為這是默爾索的選擇,亦是作者的選擇,他從始至終需要的就不是同情,而是理解與接受。

1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種下善念,必得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