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省城參加一個為期一週的培訓課程。高強度的課程下來,讓我有些吃不消,覺得很是乏味。但那天晚上,有節課是師範大學的一位老師講授。課程內容我已經忘記了,但是他講了一句話我至今難忘,他說:“每次下班後回家,都要去買些東西,因為丈母孃在家裡住著,大家都覺得婆媳難處,這女婿和丈母孃處起來也不容易啊。“
聽到此處,我們都哈哈大笑。作為女性學員的我,心中不由得說:看,這就是人家的老公。
不知道你的生活中是不是有這樣子的情景,但凡幾個女性朋友湊在一起,話題自然離不開孩子,老公,和婆婆。同時,驚人的相似點是,自家老公渾身都是缺點,好老公都是別人家的。內心不免痛斥自己,曾經的自己眼光真太LOW了,滿地裡挑瓜挑到眼花,最後還是撿了個歪瓜裂棗。
不僅感嘆,等到自己的孩子結婚時,一定要給她好好把關。
無獨有偶,就在大眾視線裡沉寂多年的黃奕,曾因為和前夫黃毅清的糟糕婚姻,沒有人敢找她拍戲,一度失業。曾被看好的演藝生涯,從此跌入低谷。但,今年參加了幾檔綜藝節目的黃奕,又重新回到了熒屏之前,贏得了屬於自己的鮮花和掌聲。
看得出,一個失敗的婚姻帶給女人的摧殘,不是幾天幾個月的事情,有時可能是數年,還有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讓人生從此一蹶不振,生命觸底。
面試過上萬的人的我,不僅感慨,離婚如跳槽,跳的好則事業更上一個臺階,跳不好則像跳進坑,一時半會爬不出來。更確切的說,離婚比跳槽的殺傷力大了無數倍。
我對大多數職場人,特別是那些動不動就換工作的人總是一遍一遍的說:沒有看準前,不要輕易跳槽;對於婚姻家庭生活一地雞毛的女人們,我也更想說的是:“不要輕易離婚,畢竟我們不是王菲,不是馬伊琍。
離婚容易,離婚後帶來的問題不容易。所以,如何解決婚姻中遇到的問題,就變成了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尤其是常常拿性格不合來說事的人。
身邊有幾位陰盛陽衰的家庭,女人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而男人的表現一直平平,女人們覺得無論怎麼使勁,身邊的這個男人,說的好聽點就是不開竅,說的難聽一點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讓女性朋友們特別抓狂,紛紛表態:“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早就離了,心太累。
我發現,女人希望男人可以主外,可以開拓更多的疆土,女人願意去做男人的輔助和幫手,但最終是女人覺得孵化一個男人根本不靠譜,一切不如自己來更加高效。
可我想說的是:女強人們所謂自己不得不的強大,好像是被男人的不思進取所迫,讓自己越來越累的主要原因是:她不懂職業性格學。
2020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電視劇的前半部分中,顧佳是人人羨慕的金字塔上層人士。她是全職太太,聰明,貌美,住著豪華大宅,先生許幻山經營著一家煙花公司,她撫育兒子許子言,舉手投足之間都洋溢著幸福和美滿。
但,最終許幻山出軌了,公司破產了,他們的婚姻解體了,顧佳不得已離開魔都,帶著父親和兒子去了南方的茶廠生活。
這一切,許幻山的一句話說明了問題:我只想當一名煙花設計師,根本不想當什麼許總。。。
在劇中我們看出高情商的顧佳為了他們的煙花事業,多少次替許幻山填窟窿,但是結局確是許幻山鋃鐺入獄。
這就是典型的,婚姻中不懂職業興趣學。
就像我的幾位女強人朋友,他們渴望自己的老公能夠衝鋒陷陣,能夠像金庸先生筆下的英雄那樣,仗劍走天涯。
可是,常常事與願違,現實中,男方越來越受挫,女性越來越焦慮和不滿。讓我來看看霍蘭德職業興趣或許你就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說了。
霍蘭德職業興趣是由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John Holland)根據他本人大量的職業諮詢經驗及其職業型別理論編制的測評工具。霍蘭德認為,個人職業興趣特性與職業之間應有一種內在的對應關係。根據興趣的不同,人格可分為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傳統型(C)、現實型(R)六個維度,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這六個維度的不同程度組合。
我們以企業型(E)和常規型(C)為例:
共同特徵:追求權力、權威和物質財富,具有領導才能。喜歡競爭、敢冒風險、有野心、抱負。為人務實,習慣以利益得失,權利、地位、金錢等來衡量做事的價值,做事有較強的目的性。
典型職業:喜歡要求具備經營、管理、勸服、監督和領導才能,以實現機構、政治、社會及經濟目標的工作,並具備相應的能力。如專案經理、銷售人員,營銷管理人員、政府官員、企業領導、法官、律師。
常規型(C)共同特點:尊重權威和規章制度,喜歡按計劃辦事,細心、有條理,習慣接受他人的指揮和領導,自己不謀求領導職務。喜歡關注實際和細節情況,通常較為謹慎和保守,缺乏創造性,不喜歡冒險和競爭,富有自我犧牲精神。
典型職業:喜歡要求注意細節、精確度、有系統有條理,具有記錄、歸檔、據特定要求或程式組織資料和文字資訊的職業,並具備相應能力。如:秘書、辦公室人員、記事員、會計、行政助理、圖書館管理員、出納員、打字員、投資分析員。
所以,如果讓一個常規型的人(C型)去做企業型(E型)的事情,這樣的人一是做不來,而是做起來也是異常痛苦,因為違背了他的興趣和性格型別。
那從企業角度來看,員工的工作滿意度與流動傾向性,取決於個體的人格特點與職業環境的匹配程度。當人格和職業相匹配時,會產生最高的滿意度和最低的流動率。例如,社會型的個體應該從事社會型的工作,社會型的工作對現實型的人則可能不合適。這一模型的關鍵在於:1、個體之間在人格方面存在著本質差異;2、個體具有不同的型別;3、當工作環境與人格型別協調一致時,會產生更高的工作滿意度和更低的離職可能性。
從婚姻家庭角度來看,《三十而已》中許幻山和朋友家先生的例子,都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一些朋友知道我的職業是生涯教練,並且學習過婚姻家庭諮詢的專業學習,所以總會有人碰到難以啟齒的婚姻問題來跟我訴苦,問我要不要離婚?
婚姻和工作一樣,都是一個載體,如果對方的人品沒有問題,卻因為工作期待不一致而談離婚,就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峻。誰也不敢說,你離開了這個人,就不會再碰到所謂的性格不合。
記得曾經在《非誠勿擾》的節目上,有個男嘉賓說婚姻就像工作一樣,說自己的性格是無法忍受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的,一旦發現工作不適合自己就會馬上換工作。於是,有位女嘉賓就問他,那麼遇到一個與自己性格不合的伴侶,是否也會馬上就離婚呢?這樣是不是太不負責任了?男嘉賓說自己只會暫時的逃避。。。。
寫在最後:
我們都知道,性格不合只能透過互相包容與遷就來達到共贏,用逃避和抱怨都是不能解決最終問題的。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夫妻是性格不合的,其實性格不合不是主要的問題,是不懂得性格的差異之處,如果有一個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學習學習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