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印度農民的抗議活動進入了第19天,儘管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都湧入了新德里,並封鎖了通往首都的道路,但強硬的莫迪政府依舊不為所動。為了繼續向莫迪政府施壓,印度農民工會領導人舉行了為期一天的絕食抗議。
參加遊行示威的農民裡,有不少人都來自於印度的旁遮普邦,那裡的人大多數是錫克教徒。大規模的抗議遊行,疊加上抗議者多為錫克教徒這一敏感身份,很容易讓人想起1984年,新德里各地爆發的反錫克教的騷亂。那場騷亂導致近3000人死亡,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也被錫克教保鏢暗殺了。
莫迪政府最新推出的農業法案再一次撕開了旁遮普邦人的傷疤,上世紀80年代,政府也曾經這樣粗暴地對待過當時的旁遮普人。時間撥回到2020年,同樣的事情還在發生,只不過受害者的年紀更大一些。
旁遮普人之所以會對農業新法反應這麼大,是因為旁遮普邦被稱為"印度的糧倉",那裡的人主要都是農民,他們處於社會最底層,身上卻擔負著養活印度十多億人口的重擔。從某種程度上說,印度的農業改革是很有必要的,隨著國家的發展,農業也必須向現代化邁進。
改革必然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印度政府的不妥之處就在於,他們幾乎讓農民承擔了全部的損失。
上世紀60年代,印度進行了"綠色革命",促使傳統農業向機械化轉型,這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是,快速發展是有代價的,旁遮普邦是印度使用農藥最多的地區之一,所以該邦的癌症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另外,印度農業部並沒有給農民們制定一個科學的耕作方案,密集的機械化耕作還造成了水資源短缺,土地也開始變得貧瘠。
往更深一層說,正是"綠色革命"讓那些大型農業公司盯上了印度,這也是印度農業市場壟斷的開始,這些公司決定了農民種什麼才能拿到更多的錢。
在這個過程中,印度政府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種子和農藥的價格一再上漲,但是政府給定的最低出售價格依然很低。那些大公司一直在用最低出售價格從農民手裡買他們的農產品,農民們辛苦一年,結果賺的錢還不夠買明年的種子和化肥。為了維持農場的正常運轉,印度農民不得不向銀行和一些私人貸款公司去貸款。
農業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產業,有時候農作物歉收,印度農民就不得不面對無法償還貸款和利息的窘境,許多農民負債累累,不少人因為還不起銀行的貸款而走上了絕路。
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的資料顯示,僅在2019年,就有10281名印度農民和農場工人自殺。受疫情影響,今年1月初,印度農民的自殺率再次上升,當時就有數以萬計的印度農民走上了街頭,抗議政府的經濟政策,他們認為政府的經濟政策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對在疫情中苦苦掙扎的農民根本沒有任何幫助。
印度總理莫迪對內對外都是一個強硬派。去年,他頂著巨大的壓力,不顧國內的反對聲浪,執意通過了飽受爭議的《公民身份修正案》,今年又在農民蒙受了巨大損失的情況下進行了農業改革,這對他的支援率或許會出現一定的影響。從過往的經驗來看,莫迪出現讓步的可能性依然很小,大機率會在重重壓力之下繼續推進農業改革的程序。
如果印度的農業改革最終成功了,那麼這又會成為莫迪任期內的一個政績,然而印度農民承受的困難卻沒有人記得。他們是是印度農業的建設者,也農業改革的犧牲者,卻不是最終的獲利者,大部分利益都被壟斷資本所攫取,留給他們的只是下一年銀行的貸款,以及越滾越多的利息,還有下一次迴圈往復的農業改革……